分手的时刻
车,已徐徐离开了站台,可他还在人群中微笑着默默地招手,好像在祝我一路顺风。此时的我,斜跪在坐垫上,视线透出窗外落在他身上,不知在想些什么,竟一时理不出个头绪。别离之际的情丝如无形的长线在缠绕着我,我只能用一种难以舍弃的留恋的目光看着他,没有出声,也没有招手。终于,我的眼前模糊了,只隐隐地看见他掀起眼镜,用手帕擦拭着双眼。
他,流泪了……火车在呼啸着驶向远方,他的身影却在人群中、在原野上……随着火车的急驰,伴随着我。如今,3年过去了,我每每想起他,还能清晰地记起他掀起眼镜擦泪的情景。这瞬间即逝的时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肯定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能留给人难忘的回忆。
第一次去北京,也是第一次去北京学习。在北京师范学院的宿舍楼里,我们虽萍水相逢,却情长谊深,与我同宿的是一位年已花甲的长者。离开故土,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却又非常亲近,我们很快就熟悉了。我对他十分尊重,他对我非常关心,绝没有一点斯文矜持的长者派头,这对身处异地的我来说,自然是乐于和他成为忘年交的了。其实,应该说他是指点我认识人生的另一位长者。
人,总是要有理想的。
他虽已是花甲之年了,但孜孜学习、钻研学问的心力并没有衰退。每当朝晖初照窗口,高大的垂柳上的雀鸟鸣唱的时候,我才从梦中惊醒,他,已经在伏案读书了。
“睡醒啦?”当我睁开蒙眬的睡眼时,他总是这样微笑着问我。与此同时,他放下笔,直起腰来,擦擦眼镜,用他的东北口音说,“昨天晚上我又点了一次蚊香,觉得咬不?”他还要追问一声,然后离开桌子,双手叉在腰间,在不十分宽畅的屋子里来回踱步。大概是由于身体过胖的缘故,加之伏在桌上时间长了,看上去很是吃力。
崇高的事业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他去实现当年曾立志而迄今未能实现的理想。他尽可能抓紧在京城的有限时间,充分利用这里的各种研究资料。
詹天佑是我国第一条铁路建设的设计者和参加者,他要把詹天佑这一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写成一部大型剧本;抗美援朝战争已过去了几十个春秋,但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历历在目的历史事件如同昨天一般,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留在他心灵深处的记忆,他要把那些在朝鲜战场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是他多年的心愿。为搜集资料,他曾利用几个星期天到北京图书馆翻阅资料。每谈及这些,他总是感慨万千。他曾用歌德的一句名言坦率地表白了他在事业上的理想和抱负:“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老了,心还年轻。春天里理想的花朵并未因深秋萧瑟而凋谢。
诚然,他的生活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曾饱经沧桑与忧患。青少年时,家乡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家破人亡,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后来参加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时作为随军记者出国,自此便开始施展他横溢的才华。
理想中的道路是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然而,时代却把不幸的命运降在他的头上。从“反右”到粉碎“四人帮”这段年月,他理想中的碧潭玉液成了泡沫。他经常感叹:“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啊!
饱尝过忧患的人,是最懂得时间的价值的。现在,他正在以拼搏的精神学习、研究和撰写文章。
他为人耿直,心地善良,有一种方孝儒式的倔强脾气。人老了,身子不懒,黎明即起,跑步、打拳、晨读,每天如此。从他身上可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将要分手的时刻想起这话来,又是一番滋味。人总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相处了月余的老朋友呢。要分别了,总免不了有些别离时的牵挂。没有美酒佳肴,只买了一个大西瓜作为我们别前的“盛宴”。他说:“明天我送你到火车站。”
“您送我先走,谁来送您呢?”
他笑了笑,用手指着天地风趣地说:“就让北国的清风来送吧!”
这天晚上,我们一直攀谈到深夜。他鼓励我:“不要因蹉跎岁月而终身悔恨。”又转赠我两句名言:“岁月无情增中减,诗书有味苦后甜。”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不应该碌碌无为在人世间走一遭。已经分别的那位长者不正是这样吗?“即使希望的琴弦断了,也要用无声的声音去追求未来。”尽管他当年的理想被无情的岁月化为泡影,但并未使他一蹶不振,二十余载后的今天,这激人奋进的现实,又点燃了他已经熄灭了的童心火花,去为未曾实现的理想而奋斗。
皓首银发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才开始读书学习的年轻一代呢!我知道后头的路还很长很长,也知道该怎样对待未来的时光。
1982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