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①望春宫②·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③
(唐)李峤
玉塞④征骄子,金符⑤命老臣。
三军张武旆⑥,万乘⑦饯行轮⑧。
猛气凌元朔,崇恩隆紫宸⑨。
投醪⑩还飨⑪士,辞第本忘身。
露下鹰初击⑫,风高雁欲宾⑬。
方销⑭塞北祲⑮,还靖漠南尘。
【注释】
①幸:指皇帝(中宗)到望春宫。
②望春宫:唐宫殿名,在大明宫内,为皇帝宴会大臣之所。
③张仁亶:本名张仁愿。
④玉塞:边塞的美称。
⑤金符:唐代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多以金属制成,故称金符。
⑥武旆:军中旌旗。
⑦万乘:指唐中宗。
⑧饯行轮:用酒食送行。
⑨紫宸:即紫宸宫,在大明宫内,唐时为皇帝接见群臣及接受外国使者朝贺的内朝正殿。
⑩投醪:置酒。
⑪飨:用酒食招待(士大夫)。
⑫鹰初击:一开初就像雄鹰搏击长空一样勇猛。
⑬雁欲宾:(突厥)像大雁要南飞一样地归顺。
⑭销:通“消”,消灭。
⑮祲(jìn):不祥之气(借指突厥入侵之患)。
【说明】
李峤(公元645年—714年),赵州(河北今地)人,唐代著名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时为中书令。这首诗是唐中宗饯送张仁愿时,李峤与别人相唱和的一首送别诗。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十二月,突厥默啜寇掠呜沙(今宁夏中宁一带)。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率军迎战大败,死六千多人。突厥乘势进寇原州(今宁夏固原)、会州(今甘肃靖远),劫掠唐陇右牧马一万多匹而去,沙吒忠义因此被免职。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五月,唐朝以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军大总管,赴灵武以备突厥。唐中宗李显在紫宸宫接见了张仁愿,又在望春宫为他饯行,以示宠幸。同年,张仁愿率朔方军大破突厥,尽取河套地。第二年(公元708年)三月,又于河北(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据守要津。三城相距各四百余里,皆属朔方军所辖。又于牛头山(今地)、朝那山(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乡)以北置烽堠一千三百所,自是突厥不敢渡河南下。张仁愿因被拜为右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