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情结——记全国劳动模范徐安万
徐安万下意识地撩起抿在额头上的头发,轻松地呼了口长气,脸上的笑容逐渐拢起。来到这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他感受到了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无比踏实的生活。
国歌奏响时,他哭了
今年4月29日,对年近不惑的徐安万来说,可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怀着万般复杂的心情踏进了彩旗飘飘的北京城,以“全国劳模”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3000多名精英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刻。
本是一个值得铭刻在心的日子,可当庄严的国歌奏响时,当手里捧回无比沉重的荣誉证时,他百感交集,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负重,热泪夺眶而出。此刻,此泪,有用金钱无法度量的深刻意蕴,有劳动得到人民认可的兴奋和激动,但谁能知道对徐安万来说,这行泪里更多的则是那份负疚——他心里清楚,从出席“全区劳模”表彰会以来,自己离家已经10天了,而磷肥厂的配套工程,投资700万元的硫酸生产线正在筹建之中。作为技术指导和建筑指挥一肩挑的总头儿,他离开工地一天,工程就得停工一天,延期一天,就得砸进去1.6万元,这个损失谁来弥补?徐安万的心已飞越千山万水,飞回了家乡彭阳,飞到了施工工地。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在彭阳县乃至固原地区,徐安万的名字已不再陌生。众所周知,今年他辉煌极了,曾先后捧回了“全区劳模”、“全国劳模”、“宁夏十大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的奖杯。然而在从农民到企业家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他洒过多少汗,他流过多少泪,有谁知道?
逆境出人才似乎是一个真理。1959年,徐安万出生在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徐俭队。16岁,正当初中毕业时,母亲病故了,家境日趋贫寒。就这样,他不得不回到祖辈们繁衍生息的黄土地,开始了依靠挣工分维持家人生计的坎坷之路。
日历翻到了1978年6月10日,徐安万再也憋不住心中的郁气,他来到宁夏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当起了建筑工人。由于他勤劳、好学,很快赢得了师傅和工友们的赞誉和支持。到了改革的春风拂遍祖国大地的1981年,徐安万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技术,他返回家乡,带领本村100多人,用自己1000多元的积蓄组建了上王村建工队。创业的路总是艰辛的,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风餐露宿,仅靠租借建筑设备搞房屋维修,创造了建筑产值320万元,实现利税16万元的佳绩。
两年时间转瞬过去了,当彭阳建县的消息传到徐安万耳边时,他心里一亮,顿觉建工队练兵的春天来了。徐安万牢牢把握这个百废待兴的建筑机遇,扩大建工队生产规模,准备承揽楼房建筑工程。当第一幢由彭阳人自己承建的楼房——人行彭阳县支行办公楼拔地而起时,人们不得不对徐安万和他的建工队刮目相看,有人露出惊诧的目光:“彭阳终于有建楼房的人才了!”而县5号家属楼的验收合格,则标志着建工队整体建筑水平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成为他们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如今走过了10多个春秋的建工队,已拥有固定资产近百万元,流动资金170多万元,容纳职工326人,仅在彭阳完成楼房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达2000万元和240万元,他们以可靠的工程质量、惊人的建筑速度和良好的服务信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在彭阳县建筑业中独领风骚。其间,徐安万本人于1990年通过考试取得了工程师职称,建工队也于1992年正式挂牌“宁夏固原地区第二建筑公司彭阳第二分公司”,徐安万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公司经理。
痴恋着这把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徐安万每年初总忘不了垫钱到银川、吴忠等地给职工们拉运磷肥,为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后顾之忧。在与厂家多次接触中,他发现生产磷肥的技术并不高难,由此产生了在家乡办磷肥厂的念头。他问厂家:“我们为啥不能生产磷肥?”回答是“你们交通不便!”
宝中铁路的开通和银平公路的改造,将徐安万从梦想载入了灿烂的现实。他忙乎起来了,从市场调研、考察立项到自筹资金、工程建设,他的建筑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投资217万元的工程施工任务。当彭阳县磷肥厂于去年8月20日在距离彭阳火车站1公里的五里山东麓突兀崛起时,它向世人表明:固原地区终于结束了施用化肥长期依靠外调的历史!人们再次发现,担任厂长的徐安万干起活来更像发了疯,神情专注,似乎不知劳累。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经过4个月时间的艰苦施工,磷肥厂的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了,其产品经自治区标准计量局鉴定达到国家四级A标准。他们以可靠的质量,充足的数量,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本地区及平凉地区广大客户,曾出现过87辆卡车夜宿公路,排队购买磷肥的场面。
开放的市场晴雨共存,吉凶同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硫酸价格猛涨,而该厂生产磷肥所需硫酸全靠外调,这使羽翼未丰的磷肥厂又面临着生产线开工不足、产品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看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受损,徐安万又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经过考察,他得知作为硫酸生产原料的磷矿石价格低廉,进货方便,出品率高且贮藏量大,于是决定配套建设硫酸生产线。贷款、股份、自筹,700万元总算凑齐了!徐安万心里有一笔账,硫酸厂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吨,产出磷肥可增加到7万吨,这个数字基本可以满足固原地区的需求。
想起这些,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徐安万怎不心急如焚!开完会的第二天他便风尘仆仆赶回了彭阳。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
采访徐安万真难,他总是很忙,我们终于在一个雨天的傍晚把他堵在家里。他憨厚朴实,衣着寻常。我们调侃:“经理兼厂长,富了还穿这么朴素,吃这么简单?”没想到他竟然冒出一句:“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我们的心里不禁一颤,在好多人追求金钱至上的今天,徐安万高尚清纯的品德,令我们肃然起敬了。
自幼受尽贫穷折磨的徐安万,亲眼目睹了庄户人艰难的生活,他从小就想着长大后一定找条让乡亲们共走富裕的路子,这是他艰苦创业的初衷。从搞建筑到建磷肥厂,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更没有忘记支持他建功立业的乡亲们。
正当而立之年,徐安万手头的钱略微宽展了,于是他拿出4000元为徐俭队拉通了照明电,结束了世世代代点油灯的历史。平时遇上求助于他的人,三五十块钱他随便出手。近年来,他已把自己的2万多元帮给了周围的贫困户,并为乡亲担保贷款4万元。在他公司干活的300多人,如今都告别了贫穷,同乡的马有珍、王维兴等6人,在他的帮助下购买了手扶跑运输,都走上了富路。而他自己呢?人说徐安万富了,这话不假,但10多年来他没有添置过一件高档衣服,也没有享受过一次奢侈的生活。自磷肥厂投产以来,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厂里聘来的工程师动情地说:“我走了许多地方,见老板和工人一起上大灶的,徐厂长还是第一个。”要是遇到接待来宾,徐安万从不动用集体经费,他说:“我有权花钱,但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多花一分钱,咱厂的这些下苦人就得少拿一分。”
在采访中,徐安万跟我们说:“不管是搞建筑,还是建厂子,我都想给更多的人创造一个挣钱的环境。”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公司两厂至少可消化劳动力550人,年总收入165万多元;磷肥厂按年产量2.5万吨和每吨售价380元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950万元,与外调磷肥最低售价每吨440元相比较,每年可降低农业成本150万元;硫酸厂按年产量2万吨和出厂价格每吨450元计算,可实现产值900万元,与市场最低进价每顿575元相比,可节约资金250万元,后两项的总和相当于全县的年财政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拓宽了新路。
在建筑公司,有人说徐安万老实。彭阳一中的教职工还清楚地记得,在该校教学楼正式交付使用的1993年8月1日,校领导显得很难为情,因为50万元的经费还没有到位。可徐安万二话没说,爽快地把钥匙交给了学校。无独有偶,公司曾在彭阳二中的基建上贴过15万元的贷款利息。作为建筑公司经理的徐安万这样劝慰大家:“教育上没钱,我们应大力支持,怎能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克扣钥匙呢?”据说,至今各方面还欠着公司170多万的工程建设费,而公司每年仅银行贷款就得支付24万元的利息。
在磷肥厂,有人说徐安万固执。今年一次厂务会上,大家纷纷提议把磷肥价格由每袋19元提高到22元,理由是硫酸价格上涨,磷肥生产成本提高。徐安万托着下腮沉思了良久:“今年天气大旱,农民维持生活都很困难,我们不能火上浇油啊!宁可亏了厂子,也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有些细心的农民搞过试验,在一块田里施用两种磷肥,用上徐安万的磷肥庄稼长的就是好。彭阳磷肥厂的磷肥装得足,也装得实,这已是有口皆碑。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祝愿徐安万的艰苦创业之路越走越……
原载1995年7月5日《固原报》第2版,与宋兆凡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