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陵三号陵的秘密被揭开了

西夏陵三号陵的秘密被揭开了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9座帝陵中,三号陵是保存现状最好的一座,一向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陵墓,也是目前对游人开放、游人必到之处。为了对西夏陵进行更有效的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夏陵区管理处对三号陵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发掘。在三号陵中,月城和陵城都是以神墙作为主要建筑标志的。过去,人们对三号陵中石像生的情况一直不甚了了。

西夏陵三号陵的秘密被揭开了

西夏陵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罩在这“东方金字塔”上的,是层层神秘的面纱。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大规模的清理发掘,西夏陵神秘的面目正渐渐显露,考古专家终于可以大致描绘出西夏陵三号陵的原貌了。

规模空前的考古发掘

西夏陵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现有9座帝陵、250多座陪葬墓,陵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在9座帝陵中,三号陵是保存现状最好的一座,一向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陵墓,也是目前对游人开放、游人必到之处。其陵园外有角台,内有鹊台、碑亭、献殿、陵塔、墓道等多种建筑遗迹。其月城与陵城呈“凸”字形连接。为了对西夏陵进行更有效的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夏陵区管理处对三号陵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发掘。国家文物局还派出三位资深专家担任顾问,亲临现场给予指导。自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底,他们分四个阶段对陵园进行全面发掘清理,共揭露面积3.2万多平方米,清理出土大量建筑材料。其中仅瓦当就有14万件之多,不少建筑装饰构件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这次清理发掘,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多,在西夏考古史上都是无可比拟的。

神墙不再神秘

在三号陵中,月城和陵城都是以神墙作为主要建筑标志的。如今,这些神墙虽然残高尚有2米左右,但都已变成断垣残壁。墙基堆满了瓦砾和泥土,令人难以窥测其原貌。

这次清理,彻底揭开了神墙的秘密。原来,不论是月城还是陵城,墙体都直接筑在原有的沙砾碎石之上。这种土墙,是用长约3米的木板两面夹住,中间用黄土填充,每层夯土厚度多在10厘米以内。墙体夯筑完成后,再在上面抹上1至2厘米厚的草秸泥皮,然后再涂上半厘米厚的赭红泥皮。这样,陵区神墙就是一片红色。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专业人员竟在墙根两侧不足半米处发现了成排的小坑,原来那是滴水线。专业人员据此不仅推断出墙体的高度,而且断定神墙顶部有覆瓦出檐。而墙体两侧至今可见的凹槽,原是放置支撑上部建筑物的木柱的。之所以将木柱置于凹槽之内,是因为这样既能用墙体保护木柱,又使墙体保持一致、美观大方。

月城墙与陵城墙,建筑形制虽然大体一致,且都是逐渐向上收分的,但月城城墙墙基宽是2.45米,陵城城墙墙基宽则是3.3至3.5米,因而两者可能并不一样高。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西夏陵一带年均降雨只有200毫米左右。历史上,这一带降雨也很少。而两侧滴水线上的滴水坑窝径竟有2到3厘米。由此可见,墙体上部建筑在被毁前曾有相当长一段完好的历史。上部建筑对墙体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角阙建筑有名堂

一般游客来到三号陵,看到陵城的四个角只是比两边的神墙高大而已,看不到什么特别之处。这次清理,揭示出了角阙的原始面貌。原来,角阙并非是一般游客所看到的两堵垂直墙体的简单连接,而是几个连续的塔式建筑!其墙基是夯土墩台式建筑,而且外面都有包砖,残存包砖最高处尚有1.8米。原来,古人是先用黄土夯筑成墩台,然后再在其两面用梯形砖和长方形砖包砌,包砖与夯土之间的空隙,则用碎砖块和黄泥填塞。几个墩台以拐角处的最大,向两侧的墩台逐渐减小。墩台之间的外砌包砖,均以半弧形相连接。而4个角阙所建的墩台数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东南角阙和西南角阙有5个,而西北角阙和东北角阙是7个,相对应的角阙构造基本相同。

在这些墩台两侧,不仅出土了大量砖瓦,还出土了套兽、塔刹、铜铎、宝瓶、相轮、迦陵频伽、铁钉等物件。这些物件告诉人们:原来每个墩台之上,都建有大小不等的亭式建筑,上面可能门窗齐备并且都安装着各类装饰物。在这些建筑物顶上,可能都建有喇嘛塔,而且这些墩台均未发现可以登临的台阶。这说明,这种塔群式建筑可能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实心建筑,并不是供人攀登的。

不仅如此,陵城的北门、西门、南门、东门也都有类似的夯土墩台式建筑,而且每个墩台也是依次减小。所不同者,4个城门的两侧均是各有3个墩台而已,而且其墩台底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

陵塔是八角形,还是圆形?

在三号陵中,高达20多米、底部周长达118米、直径有37.5米的陵塔,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它用黄土夯筑成实心土台,外形酷似一个布满小孔的窝窝头。仔细观察,它好像又呈八角形,并且从下往上可分为七级。因此,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八角、七级实心佛塔。

在这次发掘的前一阶段,专业人员在角阙墙基均发现了包砖。于是有人推测,陵塔底部可能也有包砖。人们对此还有个期待:清理出了陵塔底部的包砖,就可以推测出陵塔的基本形制了。然而,在2001年9至10月份进行的第四阶段清理中,对陵塔四周进行了重点清理,竟未发现任何砖包的痕迹,而且底面呈相当规整的圆形,并不是有人想象的八角形。在基础部分,还发现了残留的墙皮。这些墙皮厚达2到4厘米,是掺有白灰的草秸泥,而且其外面还有半厘米厚的赭红泥皮。

这些发现,使人们不得不对陵塔有个重新认识。至少,八角形之说可能站不住脚了。

找到了石像生的台基和残件

过去,人们对三号陵中石像生的情况一直不甚了了。这次,专业人员在月城的东部和西部发现两列石像生基址残迹。台基长超过40米、宽近4米,残高尚有20厘米,台基是用扁梯形砖和长方形砖包砌而成的。专业人员在台基附近发现了大量灰砂岩石像生残块,其中有2块人头、1块人身、1块马臀残件颇有文物价值。石人头像的嘴眼分明,其颈下还凿有榫卯,这显然是供与身体插接用的。根据石人头的大小,专家推测其身高应与真人基本相当。尽管这些石像生曾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但从其残块堆积分布情况分析,专家仍判断出:每排台基上曾摆放了5尊石像生并且都是面向神道而站立的。石像生台基和残件的发现,大大丰富了西夏陵考古的内容。

此外,对八角形献殿的清理和对墓道部分封土的解剖,也都有一些重要发现。

经过这么全面的清理,专家们要绘一幅三号陵彩图,就可以接近历史原貌了。

出土文物令人称奇

当然,这次发掘清理更为引人注目的收获,是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

出土建筑材料以瓦片、残砖为最多。筒瓦、板瓦、瓦当、滴水多出土于月城、陵城城墙两侧及陵塔周围,而契形砖、长方形砖、花纹砖则主要在门址、角阙、献殿遗址出土,这几处还出土了迦陵频伽、鸱吻、套兽、莲花座等多种装饰构件。绿釉陶质的摩羯、海狮,则多在南门和献殿出土。陵城的四门还出土了陶制鸱吻。这些鸱吻虽然基本都是残件,但是经过组装拼对,仍可见其完整形象。

在三号陵旁搭建的考古工地库房里,专业人员曾破例将已锁入保险柜的珍贵文物一一展示给记者观赏。兽首鱼身的摩羯,绿釉光亮,尾鳍两分,双翅外展;海狮四肢前扑后蹬,颇有动感,如果没有一柄与下面的筒瓦相连,似乎早已飞身离去;还有一些怪兽,血口大开,长舌外卷,双角上翘,栩栩如生;而一件陶制鸱吻,残高尚有1米以上,气度不凡。当然,在这些文物中,属首次发现、也是最具文物价值和观赏性的还是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音译,汉语意译又称妙音鸟。这种被佛经认定为极乐世界的神物,都是人首鸟身。其头部及面孔与人类一般无二,但其后背却生出双翅,下面还生有尾翼。只不过这些翅膀和尾翼是插在预留的插孔上的。妙音鸟似跪于一个空心基座之上,其腿、爪则贴于基座两侧。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妙音鸟不仅有红陶、灰陶和绿釉陶三种,而且每种又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总数约有上百件之多,但并不是一次烧制完成的。红陶、灰陶、绿釉陶各有千秋,小有差别。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西夏王朝笃信佛教,这在西夏陵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西夏陵,堪称是佛教建筑。

目前,三号陵的野外考古基本结束,专业人员正进行室内整理。

我们期待有更重要的发现。

(原载2002年1月17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