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战斗力的农村党支部——盐池县青山乡古峰庄村的调查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党支部的工作抓什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盐池县青山乡古峰庄村党支部以自己生动的实践做了很好的回答。
古峰庄村党支部共有三十八名党员,设五个党小组。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党支部根据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思想和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大会,两月召开一次支委会,一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一月上一次党课),“两簿一册”(记录簿、登记簿、党费登记册)等组织生活制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头治穷致富。多年来,一些党员习惯了过去那种吃“大锅饭”,搞穷过渡的老套子。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看到土地、牲畜包到了户,有人心里直犯嘀咕:这样下去会不会是“倒退”、走“回头路”?也有人担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不会产生“两极分化”?由于思想上有疑虑,行动上不甚积极。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反复认真地学习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农民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讨论,并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启发党员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党员认识到,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拨乱反正的产物,完全符合农村实际,是富国富民的好政策;党员只有率先努力生产,勤劳致富,给群众做出好样子,才能带动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由于提高了认识,广大党员思想正了,胆子大了,腰杆硬了,放开手脚搞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成为治穷致富的带头人。1984年,全村人均收入一百八十六元,三十八名党员家庭的人均收入都在二百元以上,其中有十二户超过三百元。在党员的带动下,广大群众积极发展生产,治穷致富,使全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84年,这个村粮食总产六十一万八千斤,比1980年增长五倍,羊只发展到六千七百只,比1980年增长百分之十二,人均收入比1980年增长二点五倍。绝大多数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带头扶贫。近几年来,这个党支部把扶贫作为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己生活好了,不忘贫困户,积极主动地从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对村里的十五个贫困户进行扶助。在党员的具体帮助下,贫困户中有的已脱了贫,有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甘洼山队农民张宏宝,前些年离婚后,经常在外流浪,家中一贫如洗。党支部书记张宏年和党员队长张宏兴分析了他的情况,认为首先要帮他建立一个家庭,使他安下心来,然后再帮助他发展生产。于是多次耐心地对他进行规劝教育,1984年又给他介绍了对象。在女方父兄不同意的情况下,党支部出面做工作,终于使女方父兄同意了这门亲事。张宏宝结婚时,在党员的带动下,全队群众三斤五斤共给他资助了二百多斤粮食,婚事办得既体面又热闹,张宏宝非常感激。如今他过日子的心劲很足,除了种好承包地外,队上安排他给队里看管林草,每月收入二十五元,又帮他买了一头猪、一只母羊,还养了八只鸡,还清了三百元的欠款,家庭生活开始有了转机。他决心不辜负众乡亲的期望,跟着党走治穷致富的道路。古峰庄队的张志财,60年代初女人嫌他穷,丢下一岁多的儿子和他离了婚,父子俩一直住着一间“进门就上炕,锅台连着炕”的小破房,日子过得很艰难。党支部确定该队党员张科、刘贤负责帮助他。张志财耕地没牲口,张科就把自己的牲口给他用。1984年,党小组发动群众帮他盖起了两间新房,并还清了三百多元欠款。张科发现张志财为儿子娶不到媳妇经常发愁,便先后几次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为其儿子说亲。如今,张志财家又买了两间房子,娶了儿媳妇,还养了二十四只羊,存了一千多斤细粮,日子越过越兴旺。张志财高兴地逢人就讲:“我家变化的这样快,全靠大家帮忙。”老党员张强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应该感谢党,过去我们大家都穷,就是想帮你也帮不了。”
带头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党支部在带领群众治穷致富中,始终坚持两种生产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如教育党员、团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不断破除“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旧观念,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为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党员首先从自身做起,起表率作用。全村有四名女党员和十七名男党员的家属,先后做了绝育手术,其他有生育能力的党员夫妻也采取了节育措施,三十八名党员中没有一名超生的。在党员的带动影响下,这个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2年的千分之十五点四,下降到1984年的千分之六点四。最近,该村被县上评为出席全国计划生育“双先”会议的先进集体。
由于这个村的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处处走在前,干在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绝大多数村、队干部都由党员担任。广大群众称赞说:“我们村的党员是治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带头人,是群众的贴心人。”
(此文发表于《宁夏日报》1986年1月14日第二版,由周安科、刘秉武、张万寿合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