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宁夏史通鉴》前言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今日宁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的宁夏是历史宁夏的延续和发展。积极研究和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的光辉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为未来的建设提供镜鉴,对于加快宁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宁夏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的当代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编纂出版了《当代中国的宁夏》《当代宁夏简史》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著作,使国内外关心宁夏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对宁夏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扩大了宁夏的影响,为推进宁夏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宁夏的国史、当代史研究事业发展迅速。2002年6月,自治区在宁夏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专事研究国史和当代宁夏史的宁夏国史研究所;10月,成立了由自治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宁夏国史编审委员会(宁政办发〔2002〕149号),下设办公室于宁夏国史研究所。2003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关于开展国史编纂工作的意见》(宁政办发〔2003〕5号),部署了全区的国史编研工作。2003年4月,宁夏国史学会的成立,为聚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搭建了新的平台。《当代宁夏史通鉴》是宁夏国史研究所科研规划中的第一项重大课题,从2003年3月启动实施,历时18个月完成编纂出版任务。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记述宁夏解放以来重大事件和发展变化轨迹的大型史书,自治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都十分关注。为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按期完成编纂任务,宁夏国史研究所精心组织,制订了较为详尽的编纂方案、篇目大纲和凡例;聘请区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吴忠礼、张永庆、张远成、鲁人勇、孙生玉、秦文柱、汪建敏、黄立均、胡亚斌、朱卫东、丁朝君、吴琼、范宗兴等为特邀研究员和撰稿人,承担撰稿和审改工作;多次召开编审、评审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订篇目和书稿,严把质量关,力争编纂出版一部信史、良史。全书最后由张万寿、郑彦卿、陈卫鹏、刘华修改审定。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收了众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广征博引,实事求是,力求思想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在体例上,本书以记事本末体为主,分为概述、大事记略、重大史实、法规文献、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党政军领导人名录等部分,辅之以介绍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图文资料。全书共100余万字,客观地记述了宁夏从1949年9月解放到2002年年底的历史进程,突出反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它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当代宁夏史著作,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对于国内外各界人士和区内各地区、各部门了解宁夏、研究宁夏、开发建设宁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副主席冯炯华拨冗作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党史研究室,宁夏军区军事志办公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保密局等部门的领导和研究人员,对有关资料、内容进行了审改;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郝廷藻及戴雅增、雷志明、陶源、张怀武、刘宗祥、蔡明、陆维成、李志祥、苏阳等同志审阅了书稿的部分内容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自治区档案局为本书的资料征集提供了许多帮助;周永清、裴勇俊、孔炜莉、李禄胜、虞景龙、张维芳、陈璞等同志也参与了部分撰稿任务;当代中国出版社、宁夏华地彩色印刷厂对本书的出版印刷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些资料的征集、考证和核实工作较为繁杂和困难,加之编纂工作人员少、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04年8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