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蛋悲剧的启示——读南台的中篇小说《老庄谷阿蛋》
南台是我区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有着自己追求、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冷静地观察生活,平静地反映人生。最近,读了他去年发表在《朔方》第10期的中篇小说《老庄谷阿蛋》,使我更加深了对他从传统文化角度反映社会变革生活那种独具匠心的认识。
小说叙述的是古老村庄的凡人小事,描绘了一幅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画,似乎无意反映改革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是讲了一个普通农民一生平淡无奇的故事。但作家正是通过谷阿蛋这个人物在新时期的微妙心理变化,鸟瞰了传统文化对人物的影响、极左路线对人物的毒害,拓宽了我们对这场变革的视野,显示了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从而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因子和主人公精神世界那种非同一般的关系,以及机械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沿袭相传所积淀的习性,怎样在造成人物自身勤劳、善良、诚实这些优良品性的同时,也还铸造着人的愚昧、保守、僵化的另一面。从而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意义,不只是经济的、物质的,同时也应该是人自身的改造和重铸。
小说特别关注社会变革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紧紧抓住主人公阿蛋日常生活情态,用典型细节展示人物掩盖在忠孝之下的复杂性格内涵。他愚昧而又不失憨厚,忠于职守而又不乏人情味,勤劳善良而又易于满足和偏执,是世俗舆论养成了他这样一种特殊的处世观念,是这种观念致使他无力冲破茧壳般的狭小世界,是盲目的顺从、盲目的忠孝观念的性格特质使他成了一台任人随意摆布、没有生命的机器。而更为值得人们注目的是南台并没有停留在仅仅写出这种精神现象本身,而是进一步揭示了它的渊源,和社会生活整体的变动对主人公固有的心理定势的冲击。
例如阿蛋对于不幸婚姻的迁就,很明显是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因袭;阿蛋与家庭的分离,对干部的恭敬和唯命是从,给曹主任送羊肉,则集中反映了落后农民的愚昧、偏狭、感恩图报的心理,但并不单一。例如当上面来人调查曹主任、李主任的情况时,他那种不想揭发却又想保护儿子的矛盾心态,就很逼真。小说末了最富有人情味的精彩一笔,死了手里还攥着给孙子亮亮买的一支哨子等,使主人公的形象又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显得更加丰满而富有立体感。
小说在揭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生活习惯以及乡村文化特征方面,交代了人物性格形成与典型环境的一致性。例如,老庄人们对于孝子的敬重,对于皇上、忠臣的恭敬,以及关于古板单调生活的描绘,均渗透在人物性格的发展中。阿蛋给爷爷拾鞋,把拜年辛辛苦苦挣来的干枣交给大人打发其他孩子,只要爷爷说声“阿蛋是个好的”,他便感到莫大的满足。而老古董凤梧先生不失时机的引经据典的评论,“三岁看老,阿蛋是个好的!”等等这一切蒙昧的乡俗乡风的描绘,对于主人公命运的铸造以及他后来性格的扭曲,直至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都说明了他的渊源是一种特定的落后传统文化氛围对人性的摧残和毒害。
总之,从普通农民的生活中挖掘民族心理的悲剧因素,从历史的纵深角度看待目前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及新旧交替时期人物的灵魂搏斗和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这一切是南台这部作品所要表现的。它的意味深长,引起我的关注,其意义也就在这些地方。
198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