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伪君子
“君子”是不错的称谓,也是极高的人格评价。称某人为“某某君”,是对人的尊敬。关于“君子”的定义,专家们说,是指“古代地位较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评价人,有“正人君子”之说;赞美花,有“君子兰”之名;描述人际关系,有“君子协定”之称。总而言之,“君子”是个好词。
世间一切事物均有两面性,“君子”也不例外。最简单的两面性以至多面性,即“君子”也有真假之别。有真君子,有基本上够标准的君子,也有假君子,伪君子。中国人否定人、骂人,骂作“伪君子”似乎比骂作真流氓更狠更解气,对人的否定似乎更彻底。伪君子是什么?就是表面上文明,内里肮脏,表面上仁义道德,实则肚子里男盗女娼之辈之流。
为什么以“伪君子”之名收拾人更为有力?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先将人抬到高处,抬到“君子”的云端,再将他抛下来,必能摔得更狠。它的巧妙处还在于,即便某人在世人眼里心目中印象不错,有几分正面人物的味道,具备“君子”的几个特点或一条半条特点,一个“伪”字,可以将一切好的因素给你否定掉,甚至涂上一层厚厚的去不掉的黑色油漆。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伪君子固然有其虚伪性欺骗性可恶性,伪君子不是君子,但我们的社会是否在认识和处理此问题时有些偏颇。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虽有过“中间派最危险”的口号,似乎还没有左或右的人以及不想左或右的人,比右的人比国民党还坏还可怕的观念。这是不是“伪君子论”影响的结果?!中国人容得下赤裸裸的地痞流氓恶棍,但容不下尚有良心,良心尚未泯灭,或脸皮尚未完全撕开,还多少有所顾忌的非君子半君子。这多少有失公允。我想,有人想当“伪君子”,他就得对道德体系有所认识,他就得在某种程度上约束自己,至少他得装样子,得遮遮掩掩地干坏事和不那么好的事。这怎么着也比赤裸裸的流氓好,比明火执杖的土匪好,比无所顾忌的无赖好,比穷凶极恶的恶霸好。即便如鲁迅批评挞伐的“正人君子”,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虽有其可憎可恶的一面,但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正面的可以肯定的东西,与“君子”多多少少沾一点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有所惧怕的事就好办,人有向善的一面就好。如果要求什么都赤裸裸,好就好个纯粹,坏就坏个彻底,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哲学上讲余地,千百年人们的人生体验中有一条也是留有余地。有了余地,坏的东西可能会生存,而好的东西也才能发展。所以,窃以为对“伪君子”问题,也应予以科学的看待与对待。
2004.7.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