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想听讲话的理由

不想听讲话的理由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不想听讲话芽原因或者说理由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归纳为三怕。有了上述的三怕,人们不想听讲话甚至不敢听讲话就不是什么不正常的行为了。若要人们想听讲话愿听讲话敢听讲话盼听讲话也不难,那就是,讲话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讲话中所言要付诸行动,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像邓小平说的,能“管用”。

不想听讲话的理由

会议是社会运转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种方式。现代社会,没有会议,简直难以想象如何运转。过去看关于共军“国军”的电影,有一个“国军”老兵对新兵说:“不打仗吃什么?”印象颇深。也听到过“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了解了一些军人的内心世界。现在呢,我常对友人调侃:“不开会吃什么选”至于有没有“会议一开,黄金自来”的说法,不很清楚。

人们对会议似乎颇多微词,比如说什么“文山会海”“以会议贯彻会议”“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等等。现在开会,若不在外国开不在风景名胜区开,若开会不发纪念品不给好处,恐怕会就难开起来,出席者就没有那么踊跃。如果不带些行政的、行业的、经济的强制性,小会可能也不好开。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开会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想听讲话。为什么不想听讲话芽原因或者说理由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归纳为三怕。

一怕讲话所讲的话不是领导自己的话。一般地,领导的讲话有几个来源,比如马恩列斯毛刘周朱的著作,比如邓小平、江泽民的选集专集,比如各类学术论著统计资料,比如上级的类似的会议上所发的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工作要点、经验材料等等。按理说,马克思主义还有三个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那么领导的会议讲话有几个来源也便没什么不对了。但问题的要害在于,马克思将那几个来源“主义”了,“主义”成了自己的东西,新的东西,而我们各级的大大小小的领导,只是进行了机械的剪裁和拼凑,自己没经过丝毫“主义”,也没有自己任何的“主义”,所以听起来干巴巴悬乎乎的。很多领导,在下级和群众心目中只不过是播音员、传声筒。而那讲话稿,不论有多高的理论,多深的学问,多美的词句,多铿锵的节奏,多迷人的色彩,看穿了,只不过是一件百衲衣,甚至一堆烂布条。以如此的东西让与会者折服,那是难之又难的。听这样的讲话,不如直接去读领袖的著作、中央和上级的文件。那里所阐述的道理要深刻得多,所传达的信息要逼真得多,所指的方向要明确得多。何必绕弯子呢!

二怕领导讲不出来什么,所讲的全是废话大话空话套话。有些讲话,既没有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材料、信息,没有自己的概括总结,没有自己的见解观点,也没有吸收必要的领袖的观点上级的材料,没有必要的理论和材料的支撑,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豆腐三碗,三碗豆腐,陈谷子烂芝麻,陈词滥调,排比句一大串,对偶句不断,民谚俚语随手拈来,但听了半天,你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他在说什么。你想从讲话中听出点信息、思路来,难,因为压根儿就没有。“文革”时期这种讲话最为流行,现在仍然有一定市场。有些人掌握了这个套路,可谓无往而不胜,到任何会上都是一套一套的,有时还挺能唬人的。有些人甚至因此获得了“铁嘴”称号,跟叶挺的“铁军”一样出名。这样的讲话,同样难以博得受众的欢迎。

三怕讲了不落实,打折扣,甚至全部作废。有些讲话观点鲜明、材料翔实,信息量也大,听了给人以知识,以信心,以鼓舞,以鞭策。听了讲话,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和殷殷的期待。但可惜可叹的是,讲话者只会纸上谈兵,也只想纸上谈兵,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付诸行动,如何把蓝图化为现实,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满足于写得精彩,讲得潇洒。写完了,讲完了,事情就完结了。谁也不要去较真,因为他自己就不较真,如果有人过于较真,问落实情况,他会觉得那是对他的不恭不敬以至对他权威的挑战。这样的讲话一次两次可以,听多了,比讲得差的还令人反胃。所以此类讲话的演讲者不管如何踌躇满志,自命不凡,自鸣得意,而听众决不买账。

有了上述的三怕,人们不想听讲话甚至不敢听讲话就不是什么不正常的行为了。若要人们想听讲话愿听讲话敢听讲话盼听讲话也不难,那就是,讲话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讲话中所言要付诸行动,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像邓小平说的,能“管用”。

2005.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