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钱少学问大
“这个月我又存了100元……”八连新战士周黄河握着电话,兴高采烈地向父母报喜。
听着儿子的声音,周黄河的父母欣慰不已。
小周来自安徽黄山,入伍前曾在当地的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上班。年龄虽不大,收入却不菲,每月开销也很大,是典型的“月光族”。到了部队后,父母担心儿子到了大上海当兵,每月200多元的津贴会不够用,特意给他办了一张银行卡,定期给他汇钱。
小周来到八连后,对花钱和存钱有了新的认识,连队干部和身边战友都能讲出很多“好八连”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让小周印象最深的是,连队指导员黄森在连史馆里上的第一堂传统教育课:解放初期,八连官兵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全连官兵每月的工资、津贴90%存入银行,零用钱每人每月平均只有5毛钱。现在经济条件大大改善,干部、士官工资大幅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以前也不一样。但无论条件怎样改变,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八连倡导战士在津贴费内消费、实现人人有存款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死盯着存款数额,重要的是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传承下去……
周黄河听了这堂教育课,羞愧地低下了头:八连官兵人人都有存款,而我却大手大脚地花钱,还让父母给自己汇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回到班里后,小周对自己200元的津贴费“吝啬”地算了一笔账:每月津贴200元,除去购买日用品30元、兴趣学习书刊25元、电话卡30元、留其他零用15元,剩下的100元存入银行。
下定决心后,小周改掉了吃零食、买高档生活用品、乱打电话的不良习惯,严格按自己的理财计划执行。从新兵下连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周就存了600多元。
当小周将自己到八连后学会节俭理财,将津贴存入银行的变化告诉家人后,父母连夸小周“懂事”了。
(滕金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