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列宁小学的女教师张景文
南梁,位于甘肃省华池县境内。1932 年秋,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先后消灭了华池县南梁一带和正宁、宁县、合水等地的反动武装,1934 年建立了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1 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成立,习仲勋担任首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发展陕甘边区根据地的文教事业,南梁苏维埃政府设立了文化委员会,并在政府附近的转嘴子创建了列宁小学。
初创的列宁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共有60 个学生,其中12名是红军军烈属子弟,其他均为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校仅有两名教员,一位是校长兼教员的贺建德,另一名就是先后就读于陕西教会学校和陕西女子师范的女共产党员张景文。学校的所在背山面路,设备十分简陋,教室是两间破旧的民房和一孔山间窑洞。所谓的教室空空如也,既没有教材,也没有桌椅板凳,条件很是艰苦。
作为教师,张景文必须白手起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们安心上学,接受革命教育。孩子们在学校需要强健体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需要基础,一切从零做起。没有桌凳,就自己动手,她带领学生打坯和泥垒土台,支木板,自制课桌和土凳;没有黑板,就用石板当黑板;没有墨汁,就扫锅底黑再加上水勾兑成墨汁;没有教材,就跟校长一起编写,然后再亲手抄写成册,分发给学生。当时张景文在列宁小学编写的课本内容有:“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二导师”,“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左手拿碗,右手拿筷”,“拿刀杀土豪,拿枪打白军”等等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顺口溜。这种课文,寓教于乐,便于记忆,适合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对于孩子们认识社会和自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处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列宁小学,还设立了军事课。每逢军事课,同学们个个意气风发,他们手持木刀、红缨枪,列队操练,学习格斗劈杀,树立为国抗日杀敌的雄心壮志,培养孩子顽强勇敢的精神。张景文老师讲课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语言畅晓明白,通俗易懂,并且不乏幽默风趣,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她慈母般的对待学生,特别是对那12 名红军子弟和其中的几个烈士遗孤,更是关怀备至,倾注了母亲般的情怀。除了日常的教书识字学文化,张景文还为他们缝缝补补,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抚慰他们的幼小心灵。
基于南梁列宁小学的成功经验,陇东边区根据地其他一些乡村,后来也相继办起了列宁小学,还成立了成人识字班,开展群众性的扫盲活动,发展社会化的革命教育事业。
张景文是陕甘边区根据地南梁苏维埃政府列宁小学的首任高学历教师,原籍陕西蓝田,生于1911 年,卒于1935 年。其家境颇为殷实富足,起先就读于西安教会学校,后又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习深造。1928 年,17 岁的她投身革命,1930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公然进犯我中华,张景文领导女师走向街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向民众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的企图,还和愤怒的民众一起火烧了反动派的宅院。
1932 年4 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张景文率领女师以及西安大中专院校师生5000 余人前往“民乐礼堂”聆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讲演报告。时值轰轰烈烈的抗日之际,戴季陶的讲演报告却只字不提抗日,不提日本侵华,而是一味地对中国古老的儒、释、道侃侃而谈,津津乐道。这,激起了师生们的强烈不满。他们先是纷纷写纸条递向戴季陶进行质问,戴季陶却依然故我,对此不加任何解释,仍然摇头晃脑地说他那套陈词滥调,结果激怒了与会的师生。他们喊口号,闹会场,吓得戴季陶只好夹起讲义仓皇地从礼堂后门开溜。不料,刚出后门就遭到学生们的迎头堵截,有的冲他喊口号,有的向他扔砖头瓦块,还掀翻了他的小汽车。
第二天,大批军警包围了西安各大中专院校,企图镇压西安的学生运动。张景文和一些学生运动的领导人纷纷被捕。国民党军警见被捕的学运领导人只有张景文是个女生,就说要对她实行独立关押和隔离。聪明的张景文坚决不去,她说:“要关一起关,要放一起放!”敌人看她很是倔强,就假惺惺地说,这是为她好,是要释放她。张景文没有屈服,也不上当,仍然是那句话“要关一起关,要放一起放!”敌人无计可施,只好把她和其他学生代表关押在了一起。
国民政府大肆捕捉学运学生,激起西安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纷纷集会声讨和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国民政府害怕事情越搞越大,不可收拾,只好把张景文他们全部释放了。
1933 年岁末,张景文与丈夫徐国连共同奔赴陕甘边区,来到甘肃华池南梁。她是省级师范来根据地的第一位女知识分子,也是陕甘边区南梁苏维埃政府第一位具有高学历文化的妇女委员会委员长。她一方面踏踏实实地从事边区妇女的教育和组织工作,一方面兢兢业业地担任列宁小学的教学工作,不叫苦,不叫累,默默为发展壮大苏维埃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努力,矢志不移,恪尽职守。
1935 年,国民党政府军再次对陕甘边区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学校被迫停课,临别时,张景文对同学们语重心长地说:“大家把仇恨记在心里,把课本藏起来,扛起红缨枪,勇敢地和敌人做斗争。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学校也一定会再办起来的!”
同年3 月,与她志同道合的丈夫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得到噩耗的她强忍悲痛,毅然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在革命的洪流之中。不料此后不久,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代表占据了领导地位,开始对陕甘边区大搞“肃反”。张景文因为出身富家投奔革命,自然也被列入“肃反”对象,对她同样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继而又诬陷她是“白区来的奸细”、“探子”,欲加之罪,百口难辩。即便如此,她仍然抱定清者自清的坚定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还她清白。可是,当时“左”倾路线在西北甚嚣尘上,不但不容任何一个被肃反的人员说话,而且蛮横地撤销了红二十六军刘志丹同志的一切领导职务,硬是给刘志丹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还采用欺骗的手段把刘志丹非法关押起来,同时将二十六军营以上的军官、根据地的县以上干部,全部都抓了起来,许多同志被无辜地杀害了。
抱定革命信念,拼将一腔热血救国救民的青年知识分子张景文,并不知道她的命运与西北根据地面临的一场空前的政治危机紧密相连,也不知道陕甘边区正面临危险。正当她憧憬着自己不久将重返列宁小学,继续在陕甘边区的窑洞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的时候,他们却把她五花大绑地押到一片深沟大壑之地,生生地活埋了,错误地杀害了!时年,她24 岁,死在南梁一个冷酷萧瑟的寒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现在,高大的南梁革命纪念碑前,耸立着南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张景文与人民群众的一组洁白的群雕塑像,她的事迹承前启后,昭示着后人勇往直前。而今的南梁列宁小学,校园中央树立着纪念张景文的雕像,校刊名为“景文”,校报名为“星火”,校园广播为“红星闪闪”,还有以她命名的校舍“景文阁”。与当代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南梁列宁小学,每个学期都有“十个一”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即瞻仰一次革命烈士碑,学会一首红色歌谣,搜集一篇红色史料,撰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文章,参观一次革命遗址或展览馆,观看一次红色影视剧,聆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栽种一棵常青树,讲一个革命故事,参与一次便民活动。
今天,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时代,南梁列宁小学正在薪火相传,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南梁苏维埃政府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同志,如若英灵有知,亦当含笑九泉,十分欣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