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因为我们是交警

就因为我们是交警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交警,张春民参与了每一次交通警卫任务。地震震乱了陇南人民的生活,同时震乱了群众的生活秩序。并对收治伤病员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周围实施交通管制,确保道路通畅。晚7时许,大队接到武都区政府口头通知,省道205线米仓山路段因震后山体滑坡阻断交通,滞留车辆达380余辆,要求出警配合公路部门执行抢修任务。

第十六章 就因为我们是交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四川汶川大地发生的8.0级地震波及陇南市,在短短的几十秒之内,陇南的交通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危难时刻显身手,陇南交警支队副队长张春民用自己的大公无私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书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地震那一刻,副支队长张春民和所有的陇南工作人员一样,正在家里午休,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70多岁去年被摩托车撞断了两根肋条一直疗养的老母亲。张春民每天都要在工作之余给母亲洗衣做饭,尽量减少母亲因车祸带来的心灵上的伤痛。地震那一刻山摇地动,张春民家的房子也在剧烈地晃动,当他意识到这是一次强烈的地震后,赶忙把老母亲拉进了卫生间,老母第一时间里还没反应过来,卫生间里剧烈的晃动使短短的几十秒变得相当漫长。地震过去了,许多房屋倒塌了、裂缝了,道路阻断了,电话打不通了,张春民没来得及安慰一下惊恐万分的老母亲,就冒着余震在第一时间里冲到了支队,召集秩序科长及其他人,对城区道路进行查看。电话中断了,他只能用座机一遍一遍地给各县大队打电话询问道路受损情况,并及时整理材料,给省交警总队做汇报。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一连两昼夜没合眼的张春民已经忘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当他得知支队要给员工搭建临时帐篷的时候,他才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惶恐的职工一时间都涌向交警支队,他们需要大量的帐篷做临时住房,但帐篷十分紧缺,只能容纳一部分人,怎么办呢?张春民是共产党员,又是支队领导,总不能和员工抢帐篷吧,老母亲也就只有委屈委屈了。张春民把自己的帐篷让给了别人,一连几夜就和老母亲住在车上,本来肋骨断裂的老母就经常腰疼,在车上一住使她的病疼一再加剧。张春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疼痛难忍的老母亲埋怨自己的儿子连一个帐篷都解决不了,还是什么领导,言谈中有一丝淡淡的情绪,但张春民只能把这些话深深地埋在心底,谁没有个娘亲啊!但大灾面前共产党员就应当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

大地震造成的灾难在陇南历史上是空前的,灾区人民牵动着党中央,牵动着中南海。5月30日,接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通知,总书记要来陇南视察灾情,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支队要协调25辆应急车,为确保万无一失,张春民紧急召集车管检测人员,对全市车辆进行排摸抽调,对25名驾驶人员进行了政审,把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司机及其他信息第一时间上报“中办”警卫局审查,并于5月11日中午12时带领应急车辆赴马街中央首长换车处,维护现场秩序,指挥道路,排放换乘车,与张耀科支队长一起开道至康县—略阳界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刚刚送走了情系陇南的总书记,温总理又来陇南看望灾民。6月20日,刚刚在兰州出差返回的张春民来不及休息,也来不及回去看一眼老母亲,就接到了温总理一行视察陇南灾情的安全警卫任务,他驱车直达康县,并与省警卫局取得联系,先编发车辆序号,于6月21日执行了温总理在望关进行车辆换乘的任务,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作为一名交警,张春民参与了每一次交通警卫任务。为了确保救灾物资车辆顺利到达灾区,减少道路车辆滞留,在很短的时间内实行交通管制,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地震震乱了陇南人民的生活,同时震乱了群众的生活秩序。人一乱,车辆也就乱了,为了确保城区公路畅通,5月25日晚,按照市局党委有关会议精神,张春民按照省厅领导批示本着“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带领机关民警协同武都大队连续开展整顿工作,张贴告示牌,印发传单,规范警用车辆鸣笛纪律,不但为灾民营造了良好的休息环境,还查获了一起酒后驾车逃逸案件,并签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有力地保障了武都城区的社会秩序,减少了地震后因交通问题而导致的次生灾害的发生。

当余震慢慢减少,老百姓的生活逐渐趋于稳定时,张春民积极投入到灾区重建工作中去,他于6月4日至10日冒着余震赴文县玉垒乡玉垒坪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一到玉垒坪村,他设计了灾后重建摸底调查表,与帮建单位的领导以及村干部进行了座谈,然后走村串户进行调查,安排群众抢收夏粮,动员群众搬出危房,清理废墟,帮助恢复玉垒坪小学上课,还捐赠了一顶帐篷和1000元钱,搭建了简易厕所,同时还送去了10箱方便面,给学生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关于张春民副支队长的事迹,我们还可以列得更长更多,乐观豁达的他始终铭记着他作为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始终记着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因追求而精彩,张春民同志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警察“赤胆忠诚铸警魂”的壮丽凯歌。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来不及多想,武都交警大队领导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载电台和有效联系方式,紧急行动,组织队里90多名交警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运送伤员、疏导交通、转移群众的紧张工作之中,谱写了一曲警民抗震救灾的赞歌。

灾情发生后,武都城区惊慌失措、四处躲藏的居民,一声声哭喊和尖叫,城区人车乱窜,局面混乱,惨不忍睹,每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这一切武都交警大队领导沉着应对,通过车载电台下达执勤命令,要求城区中队全体执勤人员迅速到岗,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并在同一时间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大队领导带领交警巡回检查,组织各岗点、各路口执勤人员全力疏导城区和道路交通,维护交通秩序,保证灾区交通道路畅通,执勤交警用最快的速度疏通了清水沟至北山路拥堵的700余辆各类机动车,为抢救受伤人员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开辟了抢救伤员、抢修道路、运送物资的绿色通道,使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并对收治伤病员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周围实施交通管制,确保道路通畅。晚7时许,大队接到武都区政府口头通知,省道205线米仓山路段因震后山体滑坡阻断交通,滞留车辆达380余辆,要求出警配合公路部门执行抢修任务。武都交警大队大队长米正平在与文县亲人失去联系的焦急状态下,依然主动要求去一线指挥抢险,当时他还身患重感冒,但他根本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带领全体民警紧急出动,赶到塌方现场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欲哭无泪,“灾区道路不通可不行,”队长着急地说。只见公路两头车辆停得水泄不通,山上不时有落石和土块袭来,米正平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跳下车,指挥疏导车辆靠边停放,疏通了挖掘机、推土机通道,组织10余名交警挥锹镐,挖土方,搬石头,一身汗,一身灰,两个小时过去了,米队长脸色铁青,声音沙哑,交警队员被深深地感动了,劝他提前回去,米正平却说:“作为一队之长,不在一线靠前指挥,那就是严重失职,眼下灾民正在受难,提前一分钟修通公路,就能多救活一条生命,能躺在床上吊瓶子吗?我的病没有关系,那些受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地震,我们必须要抢在前面,保证通往灾区的每一条道路畅通,在第一时间给受灾群众送去希望,送去温暖,这是我们的义务,刻不容缓。”经过公路职工和交警4个多小时的全力奋战,终于修通了被毁道路和塌方路段。保证了省、市有关领导及时到达灾区和救灾物资的运送,确保了武都经济“大动脉”的有序畅通,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地还在痉挛,每一颗心还在颤抖。5月18日凌晨1时10分,武都区发生了最大一次余震,强烈的震动惊醒了临时防震篷内熟睡的群众,一些惊魂未定的居民大喊“地震了,又地震了,快跑啊,大家快跑”,惊恐万分的人们纷纷跑出帐篷,不约而同地向街道宽阔地带跑去……街上的人们惊慌失措,每一颗颤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1时15分,大队抗震救灾交通管理指挥部接到市政法委领导电话通知,因强烈余震的影响,市第一人民医院刚搬入住院部的病人自发撤离,下楼避震,要求交警大队快速出警,对路边设立的伤员临时救治区实行交通管制,确保病人在街道防震期间的生命安全。警情就是命令,正在指挥部搭建的帐篷内值班的大队长米正平,副大队长贾勇、王宏带领30余名值班交警火速赶赴市第一人民医院,指挥疏导交通,清理临时停放车辆,帮助背扶、抬运伤病员,交警苏龙、李文涛、黄承思、刘鹏、杨武阳冒着余震不断、墙体脱落的危险,冲上五楼逐间搜寻伤病员,帮助病人撤离,从五楼的胸外科到一楼的妇产科,到处都留下了交警的身影。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舒一口气,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为人民服务。”一座座楼房化为废墟,一条条道路被堵塞,一群群受伤的人们露出无奈的神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是他们——人民交警用自己坚实的双臂隔挡住了死神的降临。多赢得一分钟也许就能多抢救一条生命,为此他们连日奋战,体力耗尽了,他们就在废墟中休息片刻,随即又投入到新的救援工作中。

地震中被倒塌房屋砸伤的马街乡蒿坪村农民李二牛泪流满面,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激,微微颤抖的手拆开了一箱酸酸乳饮料,硬要满头大汗的交警喝一口,被他们婉言谢绝了。病人家属纷纷跷起大拇指说:关键时刻还是人民警察好,人民警察为人民。受伤的农民李二牛被我们的交通民警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这些,李二牛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一个受灾群众的心里都默默感激着,感动着!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共背扶、抬运伤病人员106人次,转送床铺96张,清理临时停放车辆16辆。面对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大队全体交通民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始终战斗在交通管理第一线,为确保灾后交通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职能作用,这就是我们人民交警的风采。地震中一些交警和协警员亲人受了伤,家中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但大家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保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保障畅通工作之中。教导员陈玉栋家住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地震过后家中房屋裂缝成了危房,家里还有年迈体弱的父亲卧床不起,还有年幼无知的孩子,家里的一切不由分说都落在了他的妻子身上,这个时候亲人们是多么需要他,可是我们的人民更需要他。亲人多次催他回家看看,但他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组织指挥抗震救灾期间的交通管理工作。副大队长贾勇、王宏的妻子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老人和孩子,晚上他们就把老人孩子接到大队指挥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凑合,他们和其他交警一样一心扑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为了确保灾区群众的人身安全,她们奋不顾身,顾不得自己,顾不得家庭,顾不得亲人。交警苏龙负责城区道路的安全畅通工作,他的妻子在5·12地震中不慎摔伤,导致盆骨骨折至今卧床不起,家中老人孩子无人照料,但他为了保障城区交通畅通,把家中的一切事务托付给了自己的亲戚,全身心奋战在抗震救灾工作第一线。在灾难面前毫不畏惧,全力以赴。交警郭龙敏面对妻子患病、孩子尚小、家中房屋倒塌、老人无人照顾的诸多困难,强忍着巨大压力一直战斗在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的前沿,连续工作5天5夜没回家。5月16日凌晨1时40分郭龙敏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抽空回家,看到无可奈何的父母和满眼泪水的妻子,听到孩子“爸爸为什么不回家”的喊声时,郭龙敏只说了一句:“现在群众正在受苦受难,有的连家都没有了,只要你们都安全,我就执勤去了。”他的父母、妻子、孩子理解他、支持他。人民感激他,灾区的人民群众感谢他。我们为有这样的交警而感到光荣。

截至5月23日,武都大队共出动警力2160人次,警车965台次,疏导机动车1280台次,引导护送救灾车队26次,完成1级交通警卫任务3次,3级12次,执行抢险任务5次。

就这样,为了使伤员不在中途延误,为了使救灾物资不在半路堵塞,为了尽快给灾区人民送去救灾物品,为了给各级首长视察灾情创造一个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让灾区人民看到生的希望,交警们自始至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然而地震留下的巨大伤害还在延续。灾区人民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地震无情人有情;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救死扶伤、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武都全体交警每天顶烈日、冒酷暑,确保了抗震救灾运输通道的安全畅通,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些单位和个人纷纷带着方便面、矿泉水慰问烈日下执勤的交警。武都交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丰碑,展示了人民交通警察的风采。这次大地震不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爱的奉献。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灾区人民振作起来,带他们走出那片疼痛哀伤的土地,如幸福之船撑出伤心之河。地震来势汹汹,但摧不垮我们牵手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这是交通民警的心声,同样也是我们13亿中华儿女的心声。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李肃祥副支队长像往常一样,穿上整洁的蓝色警服,正准备出门上班。他拧开门锁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他本能地关上门锁,背靠在门上,此时他看到电视机、柜子、椅子、沙发、音响等家具在剧烈地摇晃,房屋发出“咔嚓咔嚓”的巨大声响,紧接着,瓷器、花瓶等物品砸在地板上,“地震了!”他自言自语道,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他的心头。大约持续了一分钟,地震终于停下来了。他理了理自己的思绪,马上从惊慌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不知单位的楼房好着没有,不知单位同事好着没有?”在这危急关头,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单位和同事。想到此,他顾不上整理零乱的房间,马上锁好门,急匆匆向交警支队机关赶去。

一路上,他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群众,人们奔走相告,唧唧喳喳谈论地震时的感受。回望隐隐绰绰的南山,但见烟尘滚滚,腾空而上,仿佛暗藏杀机,整个武都城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土腥味。

约5分钟,李肃祥赶到机关大院。与其他领导立即召开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由市公安局副局长、支队长张耀科为组长,政委张存良、副支队长张春民、李肃祥为副组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领导分工,李肃祥负责全市交警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他深知责任重大,当天下午就组织人员在机关大院用彩条布搭建了700平方米的临时帐篷,解决了部分交警家属的避险问题。

5月14日下午3点多,甘肃省交警总队捐赠的100顶帐篷像及时雨,卸在机关大院内。这些帐篷有大有小,如何将这些帐篷公平合理地分发下去,做到人人无怨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肃祥首先对机关和下属9个大队的家庭状况进行摸底,然后登记造册,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困难程度等进行分发,随后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搭建。这些都是具体工作,然而工作量很大,李肃祥经常是废寝忘食,但他没有一句怨言,他常说:“比起那些埋在废墟里的人,我们很幸运了,起码我们还活着,这点累和苦算得了什么?”在分发帐篷过程中,支队领导和大队领导率先垂范,先保证一线交警、离退休人员和抚恤人员、伤病员有帐篷住。正是领导的带头作用,保证了帐篷分发工作顺利完成。

帐篷问题刚一解决,李肃祥又投入到受损房屋的评估工作中去。为了了解机关办公大楼和家属楼的受损情况,他亲自挂帅,从这家进去,从那家出来,上楼下楼,50多岁的人了,累得他气喘吁吁。为了使房屋评估科学合理,他让人先对房屋进行拍照,然后测量、登记、造册,统一汇总,最后上报甘肃省交警总队。

李肃祥副支队长在做好“后勤部长”的同时,还多次为中央首长执行警卫任务。在抗震救灾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周永康等五位领导先后来到陇南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说起为中央首长保驾护航,李副支队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他说:“作为一名普通警察,能为国家领导人开道,感到十分荣幸。”说着他从书架上取来一张24寸的大照片,照片上他全副武装,微笑着站在温家宝总理身后。他说,温家宝总理比电视上看起来还和蔼可亲,他对民情体察很细,见了群众就问:“家里群众怎样?”“受损情况怎样?”“房子倒了没有?”“政府的补助拿到了没有?”群众一一回答。李副支队长回忆说,由于连日劳累,总理面色憔悴,头发白了好多,身体消瘦了好多,当问到一小孩,他的父母均被倒塌的房屋砸死时,总理的眼眶湿润了,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他说,中央领导到灾区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的朴素。胡锦涛总书记在陇南军分区帐篷里只吃了一碗米饭、半碗菜,温家宝总理只吃了一个土豆和一根玉米棒。当总理离开陇南时,他站在越野车拖板上,频频向群众挥手告别,群众说:“温总理,您太辛苦了,该歇歇了,歇歇了。”总理满含深情地说:“乡亲们保重,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当温总理的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李副支队长说,当时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了起来。多么好的总理啊,您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始终牵挂着人民,人民怎能不挂念您呢!

说到这里,李副支队长声音哽咽了…….

5月12日,对陇南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李晓勤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正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宋坪乡检查无牌无证车辆整治工作。下午2点28分,突然觉得一阵眩晕,站立不稳,农户家中的房屋左摇右摆,房檐上悬挂的东西剧烈晃动,南山山体滑坡,尘土飞扬,大家齐声高喊:“摇着呢!”人们一时惊慌失措,纷纷去宽阔地带逃避。

大约1分钟,地震停下来了。李晓勤立即集合队伍,对大家说:“灾难已经发生了,大家不要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震中在哪里,但这次地震强度一定很大,破坏性一定很强。地震必然引起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堵塞公路,使交通中断。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确保道路畅通。”说完,他果断命令随行交警返回县城。由于地震影响,宋坪乡至县城的道路随处可见塌方和巨大的落石,他们一边清理路障,一边乘坐警车向前行驶,经过三个小时艰难的跋涉,终于返回了县城。

昔日的县城高楼林立,树木繁茂,流水潺潺,百花争艳,车水马龙,人们在街上悠闲地散步,可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许多楼房瓷砖剥落,人们如惊弓之鸟,哭爹的、叫娘的,乱成一片。看到这些凄惨景象,李晓勤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确保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尽全力抢险救灾。

想到这里,他迅速回到交警大队,迫不及待地询问值班人员:“单位职工有没有受伤的?”“办公楼和家属楼有没有受损的?”听到值班人员说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他长舒了一口气。说:“单位没有事就好,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抢险救灾。”因当时交通中断,无法接到上级的命令,李晓勤遂驱车赶往县公安局。县公安局局长唐国庆指示,马上维持交通秩序,做好治安巡逻;迅速集合交通民警,进入戒备状态。接到上级命令,李大队长又迅速返回单位。

他立即组织交警在大队院内召开抗震救灾工作紧急会议,成立了由李晓勤任指挥,两个教导员、副大队长任副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启动抗震救灾预案,成立交通警卫、交通管制、通讯联络、机关保卫、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六个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一名领导和民警。在这次会议上,他约法三章:一、全体民警严守纪律,严整警容风纪;二、保持好通讯联络,如遇到通讯不畅,全部到指挥部集结待命;三、做好抗震救灾期间的交通疏导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当天夜里,他亲自带队,深入城区各主要街道和辖区各交通要道,展开拉网式巡查,指挥交通、疏散人群、转移安置、帮困救难。为了方便群众报警,成县交警大队设立了流动巡逻报警点,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成县交警大队在机关大院内安置了两三百名受灾的群众。一时间,大院内帐篷林立,人声鼎沸,他们确信,在危难时刻,警察就是他们的保护神。为了防止发生疫情,李大队长专门安排人员对每一顶帐篷进行杀菌消毒,同时,专门组织交警巡逻,防止发生被盗事件。李大队长视群众为亲人,免费为他们提供水、电,把相对安全地带让给群众,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留给自己。群众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说:“在灾难面前,只有警察最可靠。”

成县是陇南交通要道,中央领导视察灾区必须经过这里,李大队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身先士卒,确保了首长的生命安全和车队的顺利通行。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赴陇南视察灾情,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李大队长带领全体交警到省道307线长坝至康县武都交界处执行安全保卫任务,这次任务由于路线确定较晚,加之辖区余震不断,沿途路线环境险恶,难以预测因素很多,交通安全保卫任务十分艰巨。李大队长不顾天气炎热,道路险峻,先后4次深入省道307线长坝至武都交界段徒步实地勘查路面,在掌握路面情况后,及时制定了《6月1日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纪律。根据路面中的岔路口、环行路口、落石路段、滑坡路段、险路险段安排警务人员,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组织周密,部署得力,确保了胡总书记一行的绝对安全,圆满完成了这次一级警卫任务。

护送救灾物资车队,是成县交警抗震救灾的一项重任。李大队长总是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5月17日夜晚,接到县委、县政府及交警支队的通知,有80辆救灾物资分三批由天水发往灾区,要求成县交警为救灾物资开道。接到命令后,李大队长拖着疲惫的身体,积极组织交警,安排护送任务。5月18日凌晨1点,正在酣睡的交警们迅速集合,在李晓勤的带领下向天水出发,同时,安排厂坝中队、小川中队和大队秩序中队在各主要路段进行巡逻,确保各主要路段没有障碍,安全畅通。凌晨4点多,等来了第一批救灾物资车队,看到长长的车队,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早上8点钟,李晓勤和交警们将第一批救灾物资安全送至毛坝,接着第二批、第三批也在交警护送下陆续安全到达目的地。

妥善处理交通事故,化解矛盾纠纷,是交警的重要职责。李晓勤和交警们对抗震救灾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大多采取快速处理,就近解决,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受伤人员和肇事车辆进行全力帮助,及时救治和拖运车辆,减少中间环节;对拉运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和部队运输车辆发生事故的,采取全面救援、当场解决、快速放行等办法,为抗震救灾车辆大开“绿灯”。5月23日早8点,兰州军区一辆救灾物资车辆在酸枣坡翻车,李晓勤带领干警及时赶赴现场,自带工具,自租吊车,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抢救车辆,通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翻车从沟底吊了上来。自5月12日至6月10日,成县辖区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5起,这些事故均得到妥善处理,极大地方便了车辆和司助人员。

有付出必有回报。辛勤的汗水换来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如今,只要问起成县的群众:“在成县,谁是最辛苦的人?”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是成县的交警了!”

在武都区交警大队,有这样一名民警,他在帮助医院转移病人的过程中,因疲劳过度,晕倒在地,造成胳膊严重受伤,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战斗,他就是武都区交警大队的民警苏龙。事情是这样的:

5月18日16点45分,四川江油发生6级余震,武都区震感强烈,为了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陇南市人民医院决定将病人转移到院子的防震棚里。武都区交警大队数十名交警奉命前去支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用担架抬运伤病员。

当时因发生大地震还没有几天,市医院住满了伤病员,要把这些伤病员全部转移到相对安全的防震棚,任务十分艰巨。当晚6时,苏龙和战友们在医生的安排下,抬着担架,把病人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然后又小心翼翼地从楼上抬到院内防震棚。然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抬另一位伤病员。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从这间病房进去,从那间病房出来,上楼下楼,连喘气的机会没有,更不要说睡觉了。由于体力透支严重,苏龙上医院三楼时,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等他被同事们叫醒时,他觉得胳膊有些疼痛,以为是一点小毛病,就没有包扎治疗,继续抬运病人。

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病人都转移到防震棚,回到家里,他正准备美美地睡一觉,发现右胳膊肿胀严重,疼痛难忍,他急忙返回医院。经医院外科排片诊断,发现胳膊韧带拉伤,医生连忙为他包扎,开了些药,并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几天,但他想到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因为有一点伤,就耽误工作。第二天,他吊着胳膊,前往省道205线运送救灾物资车辆,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他却说:“现在多少受灾群众等着救灾物资呢,我在家里睡大觉,能安心吗?”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对于家庭,他却是很少关顾。5月14日,他的妻子在家里休息,突然发生余震,为了躲避地震,她不慎摔倒在地,造成骨盆骨折,动弹不得。本来需要他这个当家的照顾,但他却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妻子有时也抱怨,说:“你光知道工作,不管我的死活!”苏龙笑着说:“谁叫我是警察呢,警察就是人民的保护神。遇到灾难,警察如果不伸出援手,那还有谁去救群众呢?”苏龙的父母年老多病,地震发生后,他一直没有回老家看望,只是托付给妹妹,让她好好侍奉老人,自己把所有精力投身于抗震救灾中。

说起5·12大地震,苏龙说,那天下午2点28分,他和驾驶员刘鹏驱车到各城区执勤岗点查岗,当车行驶到油橄榄基地时,突然听到沉重的呼啸声,“呼呼呼”,车辆剧烈震动。刘鹏停了车,他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他意识到一定是发生地震了。这时地震仿佛更剧烈了,车震得几乎跳了起来。眼前的房屋在左右摇晃,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南山、北山烟尘滚滚,尘土飞扬,人们迅速从房子里逃出来,聚集在公路上,一时间,公路上车流、人流拥挤不堪。

眼看公路上出现车辆堵塞现象,他立即向城关各值勤岗点打电话,然而,任他反复拨打电话号码,手机只是发出“嘟嘟嘟”的忙音。他便用车载对讲机给值勤点打电话:“现在公路上出现阻车现象,你们要加强巡逻,确保城区道路畅通无阻。”给四个片区安排工作后,苏龙便驱车到每一个岗点检查,得知公路无阻塞后,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单位。

地震使许多群众受伤,当天下午6点,大量的伤病员通过120分别送往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了预防发生余震,两个医院都在门前搭建了防震棚。为了确保医院能正常开展工作,他奉上级命令,24小时不间断在医院救治区巡逻。巡逻期间,他吃不好,睡不好,累了在车上休息片刻,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他说:“这几天我们感觉是很累,但是看到那些伤病员一个个康复出院,觉得这累是值得的。”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道:“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这话用在苏龙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说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早就听说康县交警大队的宣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连续3年获陇南市交警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安全宣传单项奖,2005年还被省公安厅政治部评为“五进”宣传活动先进单位。该大队的宣教工作是如何搞得呢?带着这个问题,2008年7月19日,我们“1号交警”采访组一行四人来到康县交警大队,对负责宣教工作的李成祥交警进行了采访。

李成祥是交警部门的一名老兵,今年已是59岁的人了。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精神矍铄。当我们问起如何搞好宣教工作时,老人若有所思地说:“首先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口勤、手勤。腿勤就是要不怕跑路,不辞辛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经常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边远农村宣讲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要求人人遵章守纪、安全出行;口勤就是不怕麻烦、不厌其烦,对机动车驾驶员、中小学学生、公路沿线村民作耐心细致地解释,尤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更要重视,决不能敷衍了事;手勤就是要亲自制作宣传标语、宣传图版和宣传材料,不能等待观望。”

他继续说:“当然,搞好安全工作,光靠自己是不行的,还得靠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大队领导的支持。支队宣传科科长王笃忠自地震发生以来,先后四次来到大队指导宣教工作。刘劭大队长和教导员王红中、孙笑副队长十分重视宣传,在设备、经费、车辆上给予大力支持。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搞好宣教工作是不可能的。”

5·12地震发生后,康县许多房屋倒塌无法入住,村民和居民在公路两旁搭建帐篷,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李成祥深入防震棚挨家挨户宣传交通法规,并散发《抗震救灾,莫忘交通安全》,要求城区内搭建了避险帐篷的群众,出行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管好自己的孩子,夜间按时休息;机动车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城区内减速慢行,注意避让来往群众,不酒后驾车;摩托车驾驶员要自觉佩带安全头盔,不超速行驶,不搭载不满12周岁的儿童。许多群众收到宣传材料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而避免了意外事故发生。

为了创建平安奥运、和谐奥运的良好氛围,6月25日,康县交警大队在城关西街社区开展了“平安迎奥运,有序交通我参与”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活动中,李成祥紧紧围绕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活动,和居民、司乘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散发宣传资料、讲解事故案例展版、分析事故成因,宣讲超员超载、无牌无照机动车上路、摩托车超员以及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让大家从血淋淋的事故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最大限度减少奥运会期间发生大事故的可能性。

李成祥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他通过反复推敲,认真总结,自编了一本《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语言浅显生动,朗朗上口,道理深入浅出,受到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如“十字路口红绿灯,一闪一闪像眼睛;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再通行。”“路这边、路那边,中间连着斑马线;横过道路里边走,平平安安到那边。”这些流畅的顺口溜,最适宜儿童阅读,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交通规则,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李成祥还自备教案,经常深入中小学校上交通安全课。他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讲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这些鲜花般的孩子们,他沉痛地说:“大量的车祸让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在提醒着我们。每当看到中小学生出现交通违法行为时,我们就会感到十分痛心;每当看到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就会感到万分难过!”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不让悲剧上演。

他对中小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精力充沛,但不要狂奔乱跳;你们身手敏捷,但不要斜穿猛拐;你们热情似火,但不要乱闯红灯;你们团结友爱,但不要摩肩搭背;你们助人为乐,但不要单车搭人。”这些语言紧紧抓住中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李成祥在一次运动会闭幕式上说:“安全,无疑是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所要承担的最大责任;安全,也无疑是我们对家人、对朋友、对所有你牵挂的人最大的祝福!”

定期培训驾驶员是搞好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李成祥每月25日定期召开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会议。他亲自为学员宣讲“保持安全距离”、“使用安全带”、“减速礼让”、“酒后不驾车”等安全常识和“遵守限速规定”、“谨慎变更车道”、“注意观察前方”、“不上路肩行驶”等安全行车准则,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发生。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同事们都说李成祥是一个勤学习、善钻研,对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同志,他是大家的好榜样。

李成祥是老读书人,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自从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后,他发誓要学会电脑基本操作。为了熟记汉语拼音,他在书店购买了一张汉语拼音字画,挂在墙上,每天上班后默诵读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已学会了电脑的简单操作,会打常用的字,会绘简单的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熟练操作电脑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成祥深感到时间的仓促,生命的宝贵,尽管他已是快退休的人,但还是为交通安全工作发挥余热,他将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笃忠是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他从事过炊事员、伙食管理员、会计、人秘科副科长等工作。1976年12月,年仅16岁的王笃忠高中毕业后,便到武都地区行政公署当了一名炊事员。当时,上大灶的人很多,有两三百人。大灶的伙食管理员叫牛炳成,天水人,人很老实,干活很勤快,人们都叫他“老牛”。每天早上,老牛常常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到大灶仔细查看面袋子、菜篮子,看蔬菜的品种齐全不齐全,面粉还剩多少,蔬菜还剩多少。为了减少开支,老牛每天亲自拉着架子车送水送面送菜。这种默默无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王笃忠,他决心要把老牛的先进事迹用自己的笔写出来。通过构思酝酿,王笃忠写了一篇人物通讯《伙管员老牛》。写好后,他又反复修改了几遍,并用粉笔抄写在黑板报上。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篇小东西竟然在行政公署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职工说:“一个大师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比那些成天坐办公室的人还强!”一件小事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件小事使他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从此,便对新闻宣传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业务工作之余,他常常采写新闻报道向报刊投稿。由于他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1999年6月,组织上任命他为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副科长,2003年5月任宣传科科长。

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王笃忠在新闻岗位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宣传工作是一项软投资,看似不直接产生效益,但是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大多数灾民一样,王科长对这次大地震也是心有余悸。5月12日中午,他和朋友们到外面饭店一起会餐。2点16分,他回到家里,刚打开电脑,突然感觉有一些轻微的震动,他没有在意。屏幕刚打开,又看到电脑在摇晃。正打开网页时,第三次地震发生了,这次与上面两次大不相同。地面发生剧烈震动,电脑显示屏冲向他的胸前,他抱住电脑,重新扶正。这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扶着墙壁向门外走去,客厅的古董、花瓶摔在地板上,发出巨大的响声。他知道往楼下跑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地震停了。他站在阳台上放眼南山,整个南山乌烟瘴气,烟尘滚滚,好像发生火灾一样。家里电视机移动了有1米,差点摔在地上,电冰箱摇着转了向。他立即给妻子打电话,由于通讯中断,怎么也联系不上。

他很着急,径直去了单位。办公楼过道脱落的墙皮到处都是,房子出现了细小的裂缝。下午3点,省交警总队宣教处打来电话,询问地震损失情况,他详细做了汇报。刚汇报完毕,人秘科通知他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王科长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工作。下午他蹲守在帐篷里,给总队和下面基层大队上传信息。

从5月13日开始,全市城乡公路沿线和街道两旁群众纷纷搭建帐篷,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超速行驶,机动车高声鸣号,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帽,孩子们嬉戏打闹现象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王科长起草了《抗震救灾,莫忘交通安全》的宣传单,呼吁广大市民出行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避让车辆,管好自己的孩子,夜间按时休息;机动车驾驶员朋友,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不准酒后驾车,严禁在城区乱鸣喇叭,非紧急任务的专用车辆严禁乱鸣警笛警报,不准占用机动车道停放车辆、干扰过境物资运送车辆通行;摩托车驾驶人员请自觉佩带安全头盔,不准超速行驶,不得搭载不满12岁的孩子,城区行驶须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王科长带领宣传科的同事们,挨家挨户,将一万多份宣传单送进帐篷,他们还出动20名交警,在车站、广场、长江大道上散发、张贴宣传单数百份,这一活动有效地维护了交通秩序,防止了意外事故发生,得到市上领导的表扬。

玉垒坪村位于文县玉垒乡境内,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受灾情况严重,市政府确定陇南交警支队为对口帮扶点,支队先后派出10名警官到该村帮扶点驻村。6月11日,支队派王科长和人秘科赵科长到玉垒坪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帮助灾民修建房屋,拓宽公路,清理垃圾,搭建帐篷,运送救灾物资,免费送方便面和矿泉水。最让他难忘的是帮助一位老奶奶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老奶奶姓袁,他家的房子在地震中严重受损,成为危房。面粉、大米等食品和生活用具全压在废墟里,老人生活无着落。为了活下去,老人把一些零星的食品找出来充饥,又从废墟里艰难地掏出了碗筷等生活用具。一天,天下大雨,老人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王科长走进老人的帐篷,仔细询问了病情,便冒着大雨、踩着泥泞为老人买药。又冒雨返回帐篷里。他给老人倒了水,扶起老人服药。老人很是感激,王科长说:“为村民做点事是应该的,农民本来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你的儿子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不能回家照顾您,您就把我当成你的儿子吧!”老人听到这样的话,眼眶湿润了。

后来王科长得知,老奶奶是深明大义之人。地震后第五天,儿子来看她,老奶奶大怒,呵斥儿子说:“那么多人需要你管,你却来管我这个老太婆。我已是快进土的人了,管我有什么用!”老奶奶一顿训斥,儿子立即返回单位,积极组织受灾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这件事在玉垒坪村迅速传开了,省电视台的记者闻讯而来,要采访老奶奶,没想到老奶奶说:“你们采访我什么,我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你们要想采访就到偏远山区去,那里有许多先进人物,不能为大家所知道。再说了,儿子就要为大家服务,就要比别人付出得多!”老人的一席话,使记者们大为感动,都唏嘘感叹,这山沟里竟然还有这样深明大义的人。

王科长和赵科长在玉垒坪村蹲点10天,每走进一顶帐篷,都能感受到村民对他们的热情。那几天由于经常下雨,帐篷里很潮湿。村主任他爸背着一捆柴给王科长和赵科长。老人早已步入古稀之年,佝偻着背,吃力地背着柴来,他们很是感动。老人还说:“帐篷里很潮,你们生上火,把帐篷暖一下,这样睡觉就舒服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鱼水深情。

对王科长的采访快结束的时候,7月15日17时53分,突然发生余震,桌子和电脑在摇晃,我们静坐了一阵,地震停了。王科长说:“自从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武都地区余震不断,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所以不感到害怕了!”

(本章部分内容为鲁速、沈文辉、何宁、司绪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