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为产业注入活力

科技为产业注入活力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争创全国科技先进县的白河县,狠抓科技产业化工作,以农业技术推广、黄姜资源开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为重点的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黄姜资源开发迄今为止是白河县科技产业化建设较为成功的典范。白河县小型砌块技术服务站,在1996年陕西省民营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全省民营科技“明星企业”的光荣称号,高福善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周森裕被评为安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先进个人。

科技为产业注入活力 ——白河县科技产业化工作纪实

近年来,争创全国科技先进县的白河县,狠抓科技产业化工作,以农业技术推广、黄姜资源开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为重点的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工作中,今春,该县从抓良种入手,推广玉米良种10万公斤,水稻良种0.45万公斤,引进小麦新品种10个,布试验点2个;引进玉米新品种15个,芝麻品种2个,大豆品种1个,并已分别布点试验。他们还在中厂乡宽坪村建立了以豫玉22号玉米新品种为主的千亩示范区,在顺水建立了脱毒洋芋繁殖基地50亩。同时,继续大力推广粮食六项增产先进技术,由于全县小麦玉米间作套种技术推广特点突出,规模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2000年已通过了地区组织的技术评审验收,获行署科技进步奖励。

黄姜资源开发迄今为止是白河县科技产业化建设较为成功的典范。该项目规模开发自1997年起步,1998年被列入省地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后,得到较快发展,三年间全县累计种植黄姜保留面积10万亩。该技术已推广到全县19个乡镇307个村,1999年全县黄姜开挖总面积8551亩,产姜1282.65万公斤,平均亩产1500公斤,产值2565.3万元,平均亩产值3000元;农民获得经济收入2244万元,人均达到117.3元,地方财政收入256万元。在此期间,县科技局1999年先后三次分别在冷水、城关、纸坊、磨坪、宋家等乡镇随机采集黄姜样品送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化验,测得白河县野生黄姜皂素含量普遍高于周边县,是最佳的黄姜供种、生产、加工基地。1999年还进行了黄姜有性繁殖的试验,亩产1566.7公斤。几年来,在磨坪乡广泛开展了黄姜规范化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形成了黄姜规范化人工栽培技术和黄姜根茎高垄低畦栽增法。通过贯彻落实县上有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已建起了3个黄姜水解物加工厂,至此白河县黄姜产业化开发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陕西黄姜大县、安康黄姜强县。

在蚕桑产业建设上,县林特局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蚕病防治和桑叶高产栽培等蚕桑生产实用技术,今年春夏发放蚕种1.34万张,产茧31.25万公斤,张产达到32.5公斤。同时,以国营苗圃为重点,完成良桑规范化育苗100亩。在蚕种催青工作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把关,使蚕种孵化率达到90%以上,及时下发蚕药和蚕具,有效地满足了蚕桑生产的需要。

在畜牧生产上,农业局在抓好畜禽防疫、兽药市场整顿和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同时,还抓好了生猪人工授精站的巩固、发展,南江黄羊引进示范工作。今年6月,白河县首次引进南江黄羊122只,分别放在卡子镇和茅坪镇茅坪村试养,目前引进的南江黄羊已基本上适应了当地的生长环境,从而加快了全县畜禽品种改良的步伐。

为了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县上以1984年成立的民营科技企业——白河县小型砌块技术服务站为开端,始终坚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全县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发展起了建材中心试验室、新型建筑构件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歌风试验茶厂、化工厂、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隆达饲料厂等企业,现在,已引进外地科技开发经费7万元。白河县小型砌块技术服务站,在1996年陕西省民营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全省民营科技“明星企业”的光荣称号,高福善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周森裕被评为安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先进个人。截止1999年,全县共发展了8个民营科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278.3万元,科技人员62人,年技工贸总收入1482.2万元。

现在,全县科技进步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层层有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县基本建立健全了以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种子公司、农经站、蚕桑站、林特站、种苗站、水保站为龙头,各乡镇农林工作指导站、农村经济合作社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了以县级技术部门、职教中心为主,各乡镇技术推广单位为辅的科技培训体系。

(原载2000年10月21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