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银丝织锦更夺目

让银丝织锦更夺目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河县以绿色产业为重点,寻找其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紧抓“东桑西移”机遇,实现蚕桑的突破发展。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实现蚕桑产业翻番目标,白河县做出突破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定,喊响了突破发展蚕桑产业的口号。鼓励茧丝加工企业在基地乡镇建立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收购经营蚕茧。

让银丝织锦更夺目 ——白河突破发展蚕桑产业走强县富民之路

白河县以绿色产业为重点,寻找其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紧抓“东桑西移”机遇,实现蚕桑的突破发展。用“三苦”精神再次把蚕桑产业推上一个新的高潮,以此达到强县富民的目的,从而绘制出一幅灿烂的银丝织锦图。

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实现蚕桑产业翻番目标,白河县做出突破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定,喊响了突破发展蚕桑产业的口号。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为蚕桑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白河县坚持扩张规模与提高效益并重,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活经营产业化、产业管理市场化”的要求,突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加速科技进步,理顺管理体制,创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全面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实现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主要目标为:“十一五”期间,中厂、卡子、茅坪、宋家、西营、仓上、大双、冷水、麻虎等养蚕老区坚持桑园改造与发展并重,其他新区乡镇重点加强桑园建设,到2010年,发种量,蚕茧产量,养蚕收入翻一番,全县标准化桑园面积达10万亩,发种达10万张,实现老区人均一张蚕,新区人均半张蚕,产茧量350万公斤,平均张产35公斤,养蚕总值突破1.5亿元。

该县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种植、规模发展”的思路,发展密植桑园。在白石河、红石河沿线乡镇,利用水肥条件好的优势,积极发展优质杂交丰产密植桑园。加大全县中低产桑园改造力度,大力推广陕桑“305”和耐旱良桑品种。加强对幼龄桑树苗的培养和盛产桑园的科学管理,普及良种良法,建设高产优质桑园基地。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多倍体、杂交桑、优质良桑新品种和省力化养蚕、优良蔟具等“三项综合”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新建标准化桑园4万亩,每年改造低产桑园1万亩以上,到2010年,基本消灭低产劣质桑园。

为了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县上将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稳定县蚕桑站和乡镇林业站队伍,进一步充实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县级催青室建设,实行科技承包与驻户指导相结台,创新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起绩效挂钩的利益导向机制,充分调动蚕技人员的积极性。要严格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政策,强化乡镇林业站的职能,切实负责起对本乡镇养蚕专业大户和重点户提供优良品种、开展技术服务、指导蚕病防治和蚕药蚕具供应,并履行好退耕还林档案管理、林政管理、天保职责。养蚕大村要增配一名蚕桑副职,每组要有1—2名技术骨干,逐步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强技术培训,以农村基层干部、养蚕专业大户和广大蚕农为重点,依靠县党校、职中、乡镇农技校、村培训阵地和电教手段,每年培训基层干部、蚕技人员和蚕农2万人次,努力使每个养蚕户熟练掌握蚕桑先进实用技术。

县上将积极引导和扶持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生产、组织销售、抵御风险的作用。鼓励茧丝加工企业在基地乡镇建立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为了招商引资,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县上决定从办证、电力、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为缫丝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力度,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市场品牌,逐步形成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县上建立蚕桑发展基金,积极组织信合部门每年筹措投放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蚕桑产业建设。

而且,还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行“一村一品”,引导农民在非烟区集中发展蚕桑,鼓励农民在好田好地连片建桑园。在全县培育起年发种万张乡4个,千张村50个,10张以上的户3000户,20张以上的户500户。

为了创新蚕桑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企业+协会+农户” “公司+基地十蚕农”等经营模式,逐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广大蚕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鼓励茧丝加工和流通企业以订单农业、利润返还、积分奖励等形式,增加对蚕桑基地的投入,调动蚕农兴桑养蚕的积极性。加强政府调节,认真执行蚕茧收购资格许可政策,坚持蚕桑公司统—收购经营,推行议评收购,做到公平公正。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收购经营蚕茧。要稳定价格政策,建立蚕茧最低保护价制度,收购企业要提取市场风险基金,以丰补歉,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做到抓点示范,大户带动,层层建立蚕桑基地建设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科学养蚕,提高兴桑养蚕水平。

县上将蚕桑产业的发展列人对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坚持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升降去留、单位评优树模、公务员年度考核相挂钩。

(原载2006年8月1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