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造林“先行官” ——白河县林木种苗站小记
1996年,白河县造林6万亩,是地区下达任务的2.9倍。这郁郁葱葱的开发山地事业中,蕴藏着林木种苗站6名战将的艰辛奔波和默默奉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去年初春寒料峭时节,种苗站人员就踏上联系调运林木种苗的征程。经多方联系,精心筛选,从本省千阳县和湖北郧县等地购回适宜长防工程造林的杉槐松树种756公斤。
冬春的持续干旱,使苗木培育受到影响。为保证造林季节需要,全站同志放弃节假日,四处奔波联系,实地查看苗木质量,了解气候、土壤等不同情况,为裴家、西营等20个乡调回栗、杉、桐、肚倍、花椒等树苗100多万株。
蚕桑作为白河县林业的支柱产业,桑苗的价格、质量也是广大农户关心的大事。去年春由于周边地县桑苗供应不足,种苗站从全国林业信息网上了解到浙江省桐兴县有售。为赶植树黄金时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日夜兼程,订合同、起苗、运输、验收,保质保量调回桑苗135万余株。5月中旬,站上组织人员对3个植桑基地乡到村入户回访,通过抽查、座谈,干部群众对桑苗生长感到满意。
去年11月15日,大中雨交替不断线,种苗站长薛满等3人从县苗圃起运25万株杜仲苗到卡子乡,雨泥路滑,两辆车走走停停,他们不时冒雨抬石、填坑,甚至用人力推动着汽车艰难地前进,不足3小时的路,行驶7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等他清数、验收质量,回到站里已深夜12点多了。
去年,苗木站自加压力组织育苗基地建设,选择南岔、桃园、茅坪3个乡建立科技示范育苗点12亩,为今后大规模山地开发,开拓种苗供应新途径。
(原载:1997年1月29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