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白河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掠影
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当面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低、队伍素质不高、活动方式单一、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难点问题,白河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党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子。
非公有制企业都建立了党支部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无家可归的现状,该县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的思路,采取重组、单设、联合、挂靠四条措施,提高了党组织组建水平。对国有、集体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同步抓好党组织的重组工作,近年来,先后有白龙水泥公司、安达运输公司等7家企业在改制中,都重新建立了党组织。对新发展的非公企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独成立党支部,并纳入所属党委统一管理。目前63家非公企业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15户企业都建立了党支部,应建率为100%。对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按照行业相近和区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有个别党员不能建立联合党支部的企业,组织关系挂靠在村或社区党支部,由乡镇党委管理。全县共有14户这类企业,分别挂靠在11个村和3个社区。通过“四种模式”设置党组织,使130名党员都有了自己的“家”。
工作有了“抓手”
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高的问题,该县坚持以人为本,从完善机制入手, 10名县委常委联系10个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抓好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督促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非公党建工作联系会,会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经贸局等成员单位参加,会前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确定主要议题,会后由组织部负责督查督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何把工作制度落到实处?该县采取选、派、请、培等多种途径,着力提高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县驾校等几个企业中,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军转党员选进支部班子;在县安达运输公司,有意识把年富力强的董事长和经理选进支部班子;在县郊建筑公司,聘请原县政法委副书记张传稳同志担任专职支部书记。组织部选派15名组工干部联系1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每人每月至少到点开展工作一次,具体指导日常党建业务工作。为赢得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组织10名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到江苏溧阳等地学习考察,选派25名企业经营人员到省市学习培训。县上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企业党务人员100余人次。随着业主思想认识的提高,党组织在企业中影响的扩大,其号召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仅2004年,非公有制企业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2名,发展党员28名,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占80%。
党员有了“舞台”
针对一些非公企业中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的情况,该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引导企业党组织开展“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47085万元,完成总产值40135万元,上缴税收1396万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攀升。
县白龙公司党支部坚持凡是关系企业发展和事关员工利益的问题,向党员公开、征求党员意见,有力保证了企业发展,公司连年获“利税大户”称号,产品取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此外,还通过党组织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督促企业依法经营、纳税、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县经贸局党委组织开展了“一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企业、一名党员帮带一名困难职工”活动,实现了企业党支部“后进变先进、先进上水平”。县粮食局党委通过发挥下属企业工会的作用,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帮扶困难职工34名,其中28名困难职工实现了脱困,21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不仅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2003年以来,白龙水泥公司党支部开展了“企业发展我受益,我为企业做贡献”活动,化工厂党支部开展了“企业兴衰我有责、我为企业献一策”的献计献策活动。一大批员工成为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和岗位标兵。今年,又在各企业中推行了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度。安达运输公司客运站经理卿文承诺,今年通过盘活线路,提高服务质量,使全站员工的工资待遇比去年提高10%。修配厂技术骨干老党员黄铸都承诺,今年培养2名青年技术人员,并义务搞好质量监督。通过推行承诺制度,使“有职”党员作用更加突出,“无职”党员有位有为,党员发挥作用有了广阔的平台。
(原载2005年9月16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