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鼓了白河农民腰包
21岁的夏发文如今是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主管。岁末年初,她兴冲冲地带着挣回的3万多元钱回到家,不但给了父母1万元,还打算给家里的房子搞点儿装修。
夏发文原来是白河县构扒镇凉水村村民。一年多前还在家务农种地养蚕,4口人3亩地,这个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
小夏命运的转折是在2006年9月,村上社会保障服务站站长许尤全介绍她到县上参加水电安装专业培训,并在年底输出到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只干了4个月后,她就因工作表现突出升为项目主管,月收入达2000多元。
而夏发文不过是白河县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型“走出去创业”的劳务输出战略获益的众多农民之一。近年来,白河县把劳务经济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把发展劳务产业促农增收作为新的执政为民理念,让像夏发文一样的广大白河农民在劳务输出中获得了实惠。
扎实推进“一把手”工程
白河县依巴山,傍汉水,古称“秦头楚尾”。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县委书记陈勇在该县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让白河农民富裕,必须把劳务经济当作农村主导经济来抓,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工程来抓,并且要着眼长远,当作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工程抓,这样经济才能活,社会才和谐。”
为了做大劳务输出产业,县上积极推行劳务输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甘当“劳务司令”。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直接用于劳务输出的资金就高达50万元。
县上成立了由县长郭德林任组长的劳务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劳动、财政、扶贫,以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劳务输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县15个乡镇分别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和3个社区保障工作站,在全县124个村配备了劳务工作信息员。
该县先后在山西太原、广东虎门、福建长泰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20多个,设立办事处4个,解决务工难题上百件。县上还成立“农民工维权中心”,村上成立了维权协会,2007年以来共为进城农民工250余名解决追要30万元拖欠工资。
2007年,该县又启动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推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在县内扎实实施“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优惠政策,切实关注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成长,让广大农民工在家的老人、孩子有人照顾,解除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培训为创业添“双翼”
茅坪镇田湾村七组村民、19岁的阮国宝做梦也没有想到,镇里的干部会千里迢迢地从陕西来到天津接自己回去培训。已经在这里的一家建筑工地拉砖的他,由于没有技术,过得很苦。回到家乡后,小阮就被安排到县职中学习电焊技术,培训还没有结束,他就被长兴公司提前录用。
过去,由于外出民工没有技术,不仅干的活脏、重、苦,而且工资报酬相当低,刚刚出去的阮国宝就是这种情况。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意见》,决定今后每年由县本级筹措50万元作为农民工的免费培训基金,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并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1500人,同时本着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补贴一人的原则,实行免费培训、免费鉴定和免费发证,并给予受训人员食宿等补助。
去年以来,全县已对1838名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务工人员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对3100余名初三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引导培训,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解决5000个家庭的长远生计。
为了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县上坚持“先考察、后输出”的原则,对每个用工单位都要派员进行实地考察,做到“四不送”:对无招工协议的不送,无可靠人员联系的不送,规模小的不送,待遇低于800元的不送。同时,对参加报名外出务工者严格把关,对技能不过关的坚决不输出,努力做到用工单位满意,确保务工人员“送得出、稳得住”。
2007年,该县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7557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838人,就业引导培训1.6万人次,较好地实现了以培训促创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腾飞。
能人带动为“秘密武器”
陕南许多县区都有劳务输出,而能人带动是白河劳务产业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依托能人,扩大劳务基地是白河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杀手锏”。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拥有10万元以上资产的外出务工能人已经达到280多名,迁入全国各大中城市居住的已达3500多人。而在这些外出务工成功人士中,回乡创业的人数达到180多人,累计向家乡投资各类建设和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并积极带动当地农民外出务工。18岁就外出打工的卢林泉,在山西一干就是十几年,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每年都有58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总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县城郊建筑安装公司项目经理刘和兴,固定资产逾百万元,先后带出500名农村无业青年外出务工挣钱,在这些已经有了事业的“劳务大军”中,许多成功者仍念念不忘把致富的根紧扎在贫瘠的家乡的黄土地上,共同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政府推、服务促、能人带、基地稳、维权护、组织引、培训强、解困扶,使白河的劳务输出逐步完成了由季节型向长年型、由游击型向军团型、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由打开型向创业型的提高与转变。 ”陈勇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白河采访时还听当地人说了这样一件新鲜事:昔日白河县城人流不多,一些店铺门可罗雀。如今每逢节假日便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名牌轿车随处可见,乡下妹子如同大都市的姑娘一样时髦,这就是外出打工的小伙儿和姑娘“衣锦还乡”后带来的繁华。
通过政府主导推动作用, 2007年,白河县劳务输出人数超过6.1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3亿元。全县平均每户农户有1.5人外出务工,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占据全县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而且随着投资2.5亿元的大型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上马,同时围绕“桑、畜、烟、林、姜”五大绿色产业的突破发展,全县农业增加值可实现3.55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元,较上年增长180元,真正实现“富民强县”应是指日可待的事。
(原载2008年2月21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