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亭回文联墨迹》序
傅瑞亭先生1966年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在国营408厂从事技术工作。1988年调任宜川县任科技副县长,1991年调铜川市城区任副区长。1993年以高级工程师身份调至山东省文登市经委任副总工程师。傅先生在工作之余,兴趣广泛,酷爱文学艺术,尤喜楹联书法,70年代已发表过不少诗歌、小说、故事及戏剧作品。曾任四0八厂楹联学会副会长,创作了不少奇联妙对,并研习书法。长期以来,惜时如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奋笔耕,后又致力于回文联的研究与创作。
回文联是楹联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唐宋以来,多有妙对。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实用价值,深为人们所喜爱。但因形式的制约,创作难度较大。傅瑞亭先生的回文联,在严格遵循联律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底、美学追求和道德准则。联文内容也较广泛,有格言、抒怀、咏物、名胜、缅怀及有关行业的对联,尤以抒怀明志居多。联文自然流畅,协律合韵,既富有哲理,又雅俗共赏。如“怀舒更愿公平事;气正犹交义重人”、“珍书载道崇尧舜;久世留文蔚宋唐”等,无论顺咏逆诵,皆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且遣词用句,立意明理,平仄对仗,无不精工。
楹联和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两朵文艺奇葩,又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书以联而名,联以书而传,相辅相成,妙然天成。楹联是灵魂,书法是载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佳联配上妙墨,就更加完美了。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联家也是书家,书家也是联家,但是能够自联自书,更会得心应手。纵观古今,这类人才亦为数不少。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联家、书家都能达到双美两绝的水平,但联家学点书法,书家懂些联律,岂不更好。傅先生既是联家,又是书家,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也就难能可贵了。
傅瑞亭先生不仅擅长行楷,亦工各种书体。“欧颜柳体书绝顶;日月星光焰久长。”他崇敬古人,却师古不泥,集众家之所长,悟古今之书韵,似其形而逸其神,循法而又创新,力求“文贵出新,书贵有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其书法清俊飘逸,风骨独具,呈现着一种静中有动、藏锋蕴神的意境和特色。
本书共收集作者联墨百副,以正、草、隶、篆多种书体书就。在编排上以整体结构出发,照应各种书体的参差交替,具有跳跃式的多变性和多视角的审美性。且顺联文而书,迷联文而释,又平添了几分韵味。
反书古已有之,算不得创新。且因反书逆于人们的阅读和欣赏习惯,所以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刻意于此道。但是,任何艺术门类,都应该容许作者拓境探奇、辟径创新。反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的形式,以它特有的逆向反差给人一种艺术享受,何尝不是好事?而且,溯古追源,从古代的甲骨文到后来的篆、隶、正、草,不也有个创新与习惯的矛盾么?1991年中秋节,傅瑞亭先生在陕西电视台《三秦百奇》栏目中,应邀作了一次反书书法表演,为反书鸣锣开道,争取席位,影响很大。作者的反书作品形神兼备,灵活多变,于镜中观赏,饶有趣味。
《傅瑞亭回文联墨迹》虽然只有百副联书,却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性于一体。这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也体现了作者甘于清苦,潜心于艺术的拼搏精神和洞见底蕴的艺术才华。
目前,我国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十分繁荣,到处呈现着一种盎然生机,而且人才济济,成果累累,令人无限欣喜。我们深信,联墨合韵之花,将会在联家、书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加流香溢彩,辉煌灿烂。
(此文和张过先生合作,由“友谊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