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二)
——旬阳县信用联社改革发展纪实
秦巴俊秀、汉水流长。
这里有神奇的中华太极城。
这里是美丽的陕西旬阳县。
这里活跃着一支高擎支农大旗、服务县域发展、建设和谐旬阳的金融主力军。
他们是春天的使者;
他们是致富的金桥;
他们高歌的是春天的抒情诗。
他们耕耘的是大地的写意画。
他们奏响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响曲。
五十年风雨兼程,他们厚积薄发,化蛹为蝶,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阳光大道上,播撒了旬阳信合的一路辉煌,架起了一座座服务三农的发展金桥。
岁月犹如一条长河,在奔腾流涌的旅程中,总是激起改革者风雨兼程、勇立潮头的时代浪花;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在回望的天空中总是辉映出创业者与时俱进、大鹏同风的翱翔身影。
改革·大鹏同风
上世纪六十年代,旬阳县建立了第一个农村信用社。三尺柜台、一把算盘,点燃了旬阳信合的星星之火,几度风雨跋涉,几十年燎原发展,信合事业在服务“三农”的沃野上扎根成长。
1996年,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旬阳信合与农行管理体制改革,旬阳县信用联社正式成立。成立时,存贷款余额不足亿元,占县域金融市场份额不到15%。从最艰难处起步,旬阳信合租房办公,靠铁账、铁款、铁算盘的“三铁”手工操作白手起家,让“背包银行”活跃山乡。艰苦创业稳健经营的同时,他们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按照网点建设城区标准化、集镇形象化、农村安全化的要求,对覆盖全县28个乡镇和重点村的38个营业网点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外部形象标识,完善内部设施,规范服务行为,良好的服务设施和品牌形象,成就了旬阳信合的又一次创业。
新世纪的曙光给改革而生的旬阳信合再次带来改革而兴的历史机遇。2003年,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通过清产核资,调整股权结构,于2005年6月18日实现县一级法人管理。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在民主基础上科学决策、执行有力、监督制衡的现代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道德塑人、文明育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大专以上学历,助师以上职称占到全员80%,塑造了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敢创新、谋发展的一流员工队伍,建立了以利润为中心的新型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完善了300多项规章制度,培育起企业合规文化。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与时代同行的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旬阳信合浴火重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八百里沃野旬阳焕发出农村金融的璀璨光芒。
创新·信达天下
信为立人之本,立事之基。
信用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旬阳信合人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县域实际,把培育信用文明,服务县域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矢志创新催生出信合事业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内生动力。
1998年,探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手册制度。十万贷款证成为农民的致富“通行证”。2000年、2002年全市、全省小额信贷现场会在旬阳相继召开,200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小额信贷推进会,旬阳信合经验走向三秦大地。
通过小额信贷的边实践边完善,旬阳信合又相继推出农户评级授信、农户授信通知、农户小额信贷公示三项制度,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推进整村金融服务合同,聘请村级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员”,实行惠农资金“一折通”,稳步构建起政府、信用社、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要问谁家哪户好,瞧瞧信用牌就知道,家庭信用大与小,看看贷款证就明了”。信用文明在城镇乡村卓然成长的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一次次创新优化,心贴心的承诺、手握手的服务破解了农村金融服务不周、覆盖不到,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每年为十万农户一次授信贷款40多亿元,十万信用卡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当统筹城乡越来越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时,旬阳信合的个体工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劳务经济联保贷款便应运而生。全县个体工商户在评级授信的基础上,按照“诚实守信,多户联保,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期还款”原则,组成381个信用共同体,利率下浮,额度提高,授信总额超过两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难得以解决,信用文化得到传播。
旬阳是全国劳务大县,年输出劳务近十万人。旬阳信合专门制定了《旬阳信用联社劳务经济贷款管理办法》,对劳务经济大户和在外创业人员推行“劳务经济联保”贷款,实行3至5户联保总授信,劳务公司组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为在外创业人士提供了异地创业、家乡融资的平台,推进了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了全民创业。
服务没有止境,创新挑战自我。针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业务混合、效率低下和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弊端,旬阳信合组建了中小企业(公司)贷款营销管理中心,个体工商户(自然人)贷款营销管理中心,农户贷款营销管理中心“三大中心”,率先实行不良资产新老划断、剥离管理的模式,全面实施专业化、团队化、集约化信贷市场营销管理,实行客户经营首问负责制,信贷内勤值周和贷款限时办结制,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厅式、一站式、一揽子”信贷服务。
春风化雨润城乡,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城市社区,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全覆盖的信合金融服务,让信用文明在这方山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信达天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信合事业腾飞的不竭源泉。
发展·合润城乡
几度东风催世换,一路开拓铸丰碑。
2003年,小额信贷“旬阳模式”在全省推广。旬阳信合建成县级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2005年,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资金跨行结算,全国适时到账。旬阳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全省推广。
2006年,全省信合门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全省通存通兑。2007年,农民工特色卡开通,银联“富秦卡”发行。八万富秦卡,潇洒走天下。
2008年,惠农资金“一折通”县级集中兑付,全省、全国推广。
2009年,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模式全市推广,“富秦家乐卡”发行,自动取款机、POS机走进城乡。大型安全监控视频中心建成。
旬阳信合步入科技信息网络现代化的新金融时代。
奉献这片大地,植根这方沃土。
新世纪十年来,旬阳信用联社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39亿元,支持烟、桑、畜、矿、姜五大主导产业,扶持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黄姜医药五大支柱工业,为中国汞都的崛起,为国际型优质烟叶示范区的建立,为全国黄姜第一大县的发展,为陕南强县的腾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五十年厚积薄发铸就辉煌;
五十年求实创新架设金桥;
五十年开拓进取谱写华章。
如今,从陕鄂交界的村级信用社,到中华太极城地标建筑信合大厦,旬阳信合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从贷款证、一折通,到富秦卡,旬阳信合的金融业务走向全国。
到2010年9月,旬阳信合存、贷款余额达到28.31亿元和20.15亿元,分别是1996年的21倍和21.7倍,占县内金融市场份额的54.2%和64.6%。旬阳信合先后荣获全国支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中省市县的多项荣誉。跃居全省十强标兵单位。
[同期声]旬阳县信用联社党委书记 理事长 谭克军
会当击水三千里,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金融服务、立足县域、服务三农。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旬阳信合建成一个资本充足,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金融企业。
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
一方人杰地灵,满载希望的山水。
承载着荣光和梦想的旬阳信合人必将肩负起更加崇高的使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10年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