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五谷神
——介绍菜湾区农技站长段家旺的事迹
民以食为天。
羊山人如今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时时念叨一个人。他们说,端起饭碗就想起他。是他牵着大伙儿一步步改变传统的耕作技术,从贫穷走向温饱。
他就是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菜湾区农技站长段家旺。
1977年从安康农校毕业,辗转几个岗位后,才华初露,成绩显著,段家旺被调任菜湾区农技站长。春训会上,领导说,到现在,羊山人吃饭问题还是老大难,你段家旺“八五”期间能把几千号羊山人吃饭问题解决了,我给你报全国先进。
段家旺说,先进我不管,就冲羊山人那几千双眼睛,我这点儿热血给羊山洒定了。
1990年1月,他上了羊山。
冒雪走了130里崎岖山路,晚上九点赶到乡政府。乡长边端热水边开玩笑说:“咋把爱人的花袜子穿来了?”等到段家旺咬紧牙关扯掉脚上的袜子时,乡长一下热泪盈眶,脚上不知磨出了多少血泡,袜子染红了许多块儿。
第二天,他拄着拐杖上了西庵村。看了东家问西家,几乎是一个情景:住的是茅草庵,吃的酸浆粑,洋芋疙瘩。农民们大多脸色蜡黄,气喘腰弓。随行的乡干部介绍说:“不仅西庵村是这样,全乡大部分都是如此,由于高寒,这里只能种玉米、洋芋。且玉米不能成熟。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用嫩玉米磨酸浆粑作为主食,想吃一顿苞谷糊糊也只能靠救济粮。年年春上全乡要调回返销粮87000多斤,还只能保证重点缺粮户。”段家旺听着听着眼泪就出来了。
他对一起去的农技干部说:“农民生活是这个样子,我们良心往哪儿搁?不解决羊山人的吃饭问题,我段家旺就待在这儿陪着吃酸浆粑。”
话是这样说了,他自己心里也直打战。
要知道羊山乡平均海拔1260米,是全县最高的乡。春天的山间地头积雪、冰渣随处可见,日平均气温仅10℃。段家旺带上几个人翻山越岭,逐地块查看、丈量、记录。十几天过去了,他全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终于跑遍全乡3村14组,对4200多亩耕地逐块登记分析。由于水土不服,第14天,他再也坚持不住了,上吐下泻,昏迷中尽说胡话。
几户农民实在不忍心,你拿点油,他端点面,合伙儿为段家旺包了一顿饺子,他没吃到半碗就吐了,原来饺馅儿是洋芋丝加酸菜,他的胃实在受不了。
住到第17天,段家旺背着一捆资料和一包黄土,带着万千思绪下山了。
羊山农民说,他是羊山有史以来在这儿住的时间最长的上级干部。
回到站上,他化验土质,查阅资料,日夜琢磨,求教内行。都说,羊山海拔高,年玉米活动积温只有3000—2600℃。低温、湿寒、秋封是主要症结,怎样解决?均无定论。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段家旺站在阳台,远眺羊山,灵机一动。对!搞“白色革命”,让羊山“铺上白雪”保温。
二月,段家旺背上两箱方便面,二上羊山,开始实施“两膜”技术推广计划。
贫困和愚昧几乎是孪生兄弟。羊山人的科技意识尤其淡漠,他村村组组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会,介绍“两膜”技术。可说啥农民也不信,他们说:“啥方法都试了,可玉米穗子还是长不大、不得熟,几张塑料薄膜能有多大作用?”段家旺急了,在三村干部会上,他咬破手指头,写了三份血书,贴到村委会墙上。330农户,他签了170份合同,按了170个鲜红的指头印儿。一部分农户勉强接受了,却没钱买地膜,他一咬牙,农技站贷款先买来赊给农民。同时,段家旺找了全乡最穷的一户,家中三口残疾人,两个男人只有一条裤子轮换穿,他借了这家二分地作为示范田,带上一个能劳动的残疾人,整地、挑粪、下种、作营养团、地膜覆盖,他细心操作每一个环节,让群众观看学习。白天,在借来的二分“责任田”里作示范;晚上,到每个院落搞现场,挨家挨户去指导,没劳力的他帮挑粪,没文化的他手把手地教技术。一次,在一姓刘农户家帮忙种了两分地的地膜玉米,他硬是不放心,晚上就住在这家。半夜起来上厕所一看,房头地里的塑料纸全被主人揭开放在了一边,段家旺心里真不知是啥滋味,一块块给重新盖上。足足忙了一个多小时,回来时,一脚踏空,从坎上掉下,脸上划了两个一寸多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主人把他背回来擦洗时,老泪纵横地说:“段站长,我对不起你,我是担心种子被捂坏了。”这一年,全乡推广玉米地膜覆盖317亩,拱膜育苗移栽456亩。每到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他便户户去查看、询问,缺啥帮啥,他的汗水洒遍了羊山的每一块示范田。
收获的金秋,段家旺十上羊山,他的二分“责任田”收玉米60公斤,示范户们也争着拉他去看收成,玉米穗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老农感慨地说:“没想到羊山土地也能长出这金黄色的玉米棒,还是从白色薄膜布里长出来的。”这年,全乡两膜示范玉米平均亩产232公斤,亩均增产160公斤,全乡773亩两膜玉米共增产82.9吨。
羊山人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段家旺趁热打铁,组织参观。从示范户到示范院落示范组,步步签订责任状,落实第二年两膜面积2200亩。农民思想通了、良法有了,紧接着是规范推广,他三下河南五出四川购良种,根据不同的地块特点,土壤条件选配中单十四、郧单一号等不同的适宜品种,对全乡进行分类区划,因地施种。印制了几百份玉米种植要点图,每户一册,他又悉心研究,配制了羊山地膜玉米专用肥,在县配肥厂专设车间制造“羊山肥”。
1994年,全乡普遍推行了规范化玉米两膜种植技术,总产达256吨,昔日“眼睛盯着地皮,脑子想着肚皮”的羊山人富了,全乡卖余粮10万多斤,人均首次突破千斤粮,结束了吃酸浆粑的历史。
段家旺欣慰之余,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步。光吃饱肚子不行,还要让群众手上有钱。在他和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种黄姜、栽板栗、发展食用菌、改制节柴灶,一两年下来,羊山农民肚子饱了,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一轴带动百轴转,全乡3村10组通了公路,80%农户吃上了自来水,不少人盖了新房。
今年春天,段家旺第30次踏上羊山,记者一同前往。吉普车驶过平整的盘山公路,来到一个院落,段家旺说:“李家院子到了。”我问:“段站长这样熟悉?”他笑了笑说:“小何,我给你说呀,羊山330个农户,我吃了330家的饭,住了300户的屋,1千来号人,我闭上眼睛,只听声音也知道他们是谁。”说着说着,群众呼啦一下就围了过来,记者走到一老农面前介绍后,他激动地说:(出录音:我这把年纪了,我说了,怕段站长受用不了,他真的就像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大伙儿商量了,要在全县最高峰,那个马王寨建一个五谷神庙,把段站长敬起来,不知道政府行不行?录音止)
人心是杆秤呀!记者还用说什么,修不修庙已显得无足轻重,段家旺早已用他的行动在羊山人民心中矗立了一块永恒的丰碑,上面写着五个大字——羊山五谷神。
(1995年5月13日旬阳广播站播发。获安康广播奖一等奖、安康新闻奖一等奖。获中国记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华大地之光”新闻评选通讯类二等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仪式。编入《中华“大地之光”优秀新闻通讯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