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于鹏玉的书法“非常道”
关中西府的扶风县,历史悠久,文明昌盛。这里是先祖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这里是中华民族渊源周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闻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扶风大地自古以来就是精英辈出,如:东汉名将马援,东汉鸿儒马融,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当代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人才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出来。周原书风盛,扶风翰墨香。扶风县工商局有一个人叫于鹏玉,他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书法研究和创作,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和积淀,正在书法界脱颖而出,大放着光彩……
一、磨剑
于鹏玉,1969年12月出生于扶风县绛帐镇前进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家中有五口人,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他本人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上小学时,张志平和于康劳两位老师的字写得挺好,于鹏玉就注意看他们的粉笔板书和作业批语,偶尔还模仿着写。其实,在学习书法的初学阶段,伯父才是他真正的启蒙之师。伯父是乡里声名远播的秀才,精医术、懂绘画、尤擅书法,是他儿时的崇拜偶像。每逢春节或谁家过红白喜事,大伯父就经常给人家写对联。伯父每次写对联时,他就在跟前帮忙,裁纸、叠印、倒墨。每当看着伯父写字时凝神静气、挥洒自如的神态,看着乡亲们脸上满意喜悦的表情,看着一幅幅大红对联在院子里展开,他的心里就会升腾起一股羡慕和自豪之情。于是,他也迷恋上书法,开始在作业本上信手涂鸦。那时候没有字帖,他就照着伯父的手迹临写。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大字。好多同学都是衬着买来的标准印格在方格里写,他也衬过一段时间印格,但后来就干脆自己在大字本上随便抄写一些书本上的旧体诗句。他的大字本上常被老师划了很多红圈,让班上同学羡慕不已。
升到初中,于鹏玉的字在班上写得最好。好多老师都很喜欢他,班主任昝炜和慧乃平老师经常让他帮忙刻写油印试卷、在黑板上抄写课外题,还让他一手包办黑板报。他常因此而沾沾自喜,在同学面前很有些优越感。
有一天,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庞中华的书法讲座,心里特别兴奋和激动。为了让自己的硬笔字写得更好,他购买了好几本庞中华钢笔字帖,照着慢慢练习。他大伯父看到他在练习庞中华的钢笔字,就对他说:“你既然喜爱书法,就多看看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家的字帖,在毛笔书法上多下点工夫,这样你的硬笔书法也会很好。”那时,他对字帖的分辨、认识还很懵懂,对纸张、毛笔等书写工具也没有什么讲究,所以练了很长时间毛笔书法,但起色不大。在大伯父的建议下,他在一根细木棍的一头扎了一些布条,制成了一个形似拖把的书写工具,在自家的土院子上练习大字。其实,这样的练习也只是偶尔为之,并没有坚持多久。但是,通过这样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的腕力和臂力。他觉得,在地上写字比在纸上写字力感强,对字体结构把握得也更精准一些。
1987年9月,于鹏玉考入宝鸡工业学校,开始接触到外界大量的书法信息。他陆续购置欧、颜、柳、赵诸体字帖,开始比较规范的毛笔书法的学习和训练,这一写就是十多年。中专三年,他读的是机械制造专业,经常要在双道临纸上绘图,图纸下面的落款通常要求是仿宋字。于是,他又通过自学,很快学会了艺术字体。但他真正喜欢的是书法艺术,不认为艺术字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于是,他又再次拿出了以前的庞中华钢笔字帖练习硬笔书法,同时还报了两年时间的庞中华钢笔书法函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学员每个月交一次作业,作业就是按照字帖上的钢笔字描红,这对他硬笔书法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学校里有一个因书法特长而留校任教的老师,名叫甘静学,对他的书法训练曾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1988年的某一天,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校长宣布了一个喜讯:甘静学在今年的一次陕西省青年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消息一经公开,甘老师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成了学生们的偶像。于是,他就想办法接近甘老师,并向他请教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学生会还曾邀请甘老师给学生讲过一堂书法课,于鹏玉也去聆听了。他认为,甘老师的书法讲座很精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实战化、形象化、生动化,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于鹏玉常在学校宿舍里的公用桌上练习毛笔书法。他当时买不起宣纸,就在捡来的废弃报纸上写字,一张报纸不知被他反复写过多少遍。虽然练习了很长时间,但长进并不大。墨汁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倒出来时间一长就很快氧化了,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臭味,有些舍友向他提出了意见。于是,他就用洗净的毛笔蘸了清水在宿舍水泥地板上写字,这样坚持了近两年时间,但收效也不大。其间,他还报了上海文化艺术专修学校的书法函授班,一个班大概是半年到一年时间。这个函授班平时给学员邮寄教材、作业,最后考试不但要求上交书法作品,还要考核理论知识。也就是在上函授班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和使用毛边纸和质量很差的宣纸,在上面练习书法。他说,现在看来,当时函授班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是实战性不强,对好多东西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老师现场指导,只能是自己看着教材上的东西瞎琢磨。所以,那两年时间的函授学习,收获是有一些的,但长进并不是很明显。
在此期间,于鹏玉曾两次报了上海文化艺术专修学校的书法函授班。函授班里设九个书法段位,最高级别是九段,初学者一般可获得一至三段。他两次通过函授学习,最后获得的都是三段,这对他的打击挺大,心里有些想不通,从此就不再报那个函授班了。多年之后,他对此事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现在看来,当年函授班老师是对的,自己当时的悟性不太高,基本功训练不扎实,一直在原地踏步。但我并没有因此停止对书法的训练,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没多大进步,内心焦灼不安……”
1988年,于鹏玉积极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迎国庆书法展,获得了二等奖,对他当时鼓励很大。获得一等奖的是与他同级的屈建军。他看了屈建军的书法作品后,感觉与人家虽然只差一个等级,但水平差距甚大,这使他有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从此,他有意接近屈建军,并经常跑到他们宿舍去请教。后来,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朋友。屈建军告诉他:学书法,选帖很重要,经典字帖很多,但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且适合自己的一种范本长期坚持练习,等学好了之后再学其他字帖;还有,练习毛笔书法要上宣纸,不要在普通白纸和报纸上写。其实,屈建军所讲述的那一套训练方法与函授班教材上讲的差不多,但这些经验经由人家嘴里讲出来之后,让他确信函授班教的那套方法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毕业前,学生会又组织搞了一次书法比赛,于鹏玉获得一等奖,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更大的信心鼓舞。
二、亮剑
转眼,四年中专就上完了,马上面临毕业分配。填写分配志愿时,班主任再三叮嘱:一定要谨慎,一旦去了县城,就很难再回到市里了。大多数同学选择留在宝鸡市,很快在宝鸡市里的一些机械厂当了工人。于鹏玉心想:如果像他们那样的话,整天在车间干活,哪有时间搞自己喜爱的书法呢?如果能进文化单位工作的话,就可以每天写字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后决定回扶风县城,因为他一心想进县文化馆。
于鹏玉的一个娘姨父名叫于周存,对他说:“文化馆没啥意思,待遇又不高,还不如进工商系统呢。”他的娘姨父与扶风县人事局局长胡广元关系甚好,胡广元又认识扶风县档案局局长袁周平、扶风县委办主任赵宏旭及扶风县工商局副局长王掌印等人。通过胡广元联络,终于为于鹏玉融通了这几层关系。
当别的同学都进厂子上班的时候,于鹏玉悄悄地背着铺盖卷回到老家待业。直到第二年七月,他娘姨父才告诉他,那几个单位的领导要把相关人员全约齐后看他现场书法表演,让在家里再等一下消息。等了一年时间,终于盼来了消息,他当时心里既高兴又紧张。他在家里写了多种形式的书法作品,有大字也有小字,有楷书也有行书,有成品也有半成品。有一天,他按照约定的时间,背上笔墨纸砚去了扶风县人事局。他先拿出自己在家里写好的书法作品让领导们看,接着又拿出没写完的半成品当场续写,旁边有六七个人围观,都交口称赞。有一个领导说,单位里经常开会,需要写大字标语,你就现场写一下“廉政”两个大字吧。当时没有大纸,他就在一个旧报纸上写。因为他平时没写惯大字,加之当时心理可能有些紧张,对字形把握得不是很好,就草草几笔写完了事。
于鹏玉从县上回来后,过了一段时间,从他娘姨父那边得到传话:宝鸡市档案局局长袁周平说了,鹏玉的小字还不错,大字有些勉强。听到这个话,他想没戏了。直到九月份,分配通知下来了,人事局要他尽快去扶风县工商局报到。工作总算有了着落,他那一颗焦急的心才总算安定了下来。他后来感慨地说:“我父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给我找工作这件事上没花一分钱,没发一根烟,没送一瓶酒……哎呀,当年的那些单位领导是真正爱人才、重人才呀,我很感激他们……”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事业单位的人员大都是复转军人或接父母班的。当年,扶风县工商局局长晁建都、副局长王掌印是很爱惜和赏识人才的领导,觉得单位正好需要一个写字好的特殊人才,因此,就把于鹏玉作为专业人才破格招进县工商系统。他最初被分派到城关镇工商所,经过一段时间实习之后才正式上岗了。他先是做了多半年会计,还搞了一段时间的基层社教,并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脑刻字、印字,他就经常给单位写会议条幅、宣传标语和车辆宣传牌。在此期间,他颇受领导器重,还多次被县工商局抽调使用。前几年,由于才参加工作,为了适应环境、熟悉业务,忙于单位各种繁杂事务,有三年时间基本上没好好练字,所以书法水平几乎没有进展。
1993年7月,于鹏玉被调入扶风县工商局咨询服务中心,担任会计,主要负责办执照,填写表格、打字复印等工作。进入机关后,上班时间比较规律了一些,他在工作之余又开始坚持练习毛笔字,水平较之前有了较大长进。
四年后,于鹏玉被调入扶风县工商局法制合同股。从此,他的日常作息越来越规律,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很多。所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写字,书法进步越来越大。时间一长,他慢慢在圈子里有了一定知名度,也开始有了与县上书法界人士接触和交流的想法。
有一次,扶风县文化馆举办暑期乘凉书画表演活动,有些同事建议他去报名参加,他感觉自己的水平还不行,没有报名。但搞活动的那天,他还是专门去现场观摩了一下。旁边有认识他的人建议他也露一下身手。他不好意思推辞,就提笔写了一副李煜的《虞美人》。写完后,围观的人都当场喝彩,他当时心里很是有些得意。一周后,他拿到了一张县文化馆颁发的“优秀奖”荣誉证书。从此,他对自己的书法更有信心了,也相继结识了一些县上书法圈子的名人:武装部曹绪之,工商银行袁季方,文化馆樊海林、徐海良,还有翟功印、罗周儒等人。通过与这些名家的交往,获得了指点,他的书法水平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于鹏玉对书法的爱好越来越深。他开始接触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米芾的《苕溪诗帖》、王铎的《行书诗卷》、唐寅的《落花诗帖》等名帖,在家里反复地临摹,写秃了几十支毛笔。同时,他还订阅了《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开始学习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他一直持续了十年,吸收了很多东西,书法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于鹏玉的心劲很大。他想,自己这十多年在书法上下了那么大的工夫,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认可。于是,他连续五年参加了七次市级以上规模的书法比赛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
2001年6月,在宝鸡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纪念建党80周年书画摄影诗词比赛中荣获了书法类“二等奖”;2002年8月,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江西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03年12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同一首诗”全国书画大展,并被东方古今艺术馆收藏;2004年6月,荣获中国当代书法家博览编委会举办的“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铜奖;2004年12月,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成人组毛笔字“优秀奖”;2005年9月28日,在扶风县政协举办的迎国庆爱家乡“电信杯”书画赛荣获“二等奖”;2005年11月,获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书法类“二等奖”。
让于鹏玉记忆最深的是2006年由扶风县政协举办的全县书画大赛。这次虽然是县级书法比赛,但规模挺大,全县参赛者达三百人之多,入围作品一百多件。他主动报名参赛,提交了两幅行楷书法作品:一幅是李白的古风《扶风豪士歌》,另一幅是高骈的七绝《山亭夏日》。经历了那么多次的书法比赛,他相信自己这次一定能进入前两名。最后果然不出他所料,获得了二等奖中的首位。通过这次书画比赛,扶风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书法爱好者;那些年纪大一点的书法家都在三等奖之列。这对他心灵产生了巨大震动。此后,他对书法的兴趣和信心更大了,在书法练习上也更下功夫。每天晚上都要花费一半个小时去读帖、临帖、创作,看相关理论文章;就连周末也不出去逛街,一门心思躲在家里“玩书法”。
虽然已经获得诸多荣誉了,但于鹏玉心里并不满足,他想捧回更高级别的奖项。2007年,他没有参加任何书法比赛,每天下班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学习书法。2008年11月,他在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举办的第十九届“文明天艺杯”书画段位大赛中一举摘得“金奖”;2009年9月,在扶风县庆祝建国60周年“泰荣杯”书画摄影赛中获得书法“一等奖”……
三、论剑
于鹏玉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书斋、故步自封的传统书生。他认为:“搞书法的人,除了在书斋里勤练基本功之外,还应该像古代的侠客一样,走出去与同行中的高手去切磋、过招,这样更利于书法水平的提高。”最初,他拜访过一些县上的书法名家,但是感觉这种交流形式效果不是很好。他想加入扶风县的书法社团,从而认识更多书法高手。但是,当时县上并没有这样的机构。
“众人拾柴火焰高”。2007年,于鹏玉与扶风县的杨昌禄、翟功印、魏东明等书法圈子的朋友联络,筹划创立扶风县书法家协会。2008年12月26日,扶风县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在关中风情园胜利召开;同时,书协首届会员作品展也在县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扶风县书法家协会章程(草案)》,聘请罗西章、陈扶军、梁宗建、黎焕焕等人为名誉主席,聘请王周权、田致效、冯仲明、乔佩林、张长明、袁季方、袁周平、樊海林、魏东明等人为顾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协会主席杨昌录,常务副主席翟功印,副主席徐海良、权存兴、于鹏玉、康登科及秘书长于鹏玉(兼)。书协的成立,标志着扶风县书法艺术爱好者从此有了自己的艺术组织,为全县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
扶风县书法家协会成立的同时,会刊《扶风墨苑》也应需而生,这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窗口和交流思想的平台。扶风县书法家协会迄今已吸收了一百五十多个会员,出版了十一期会刊,举办了三次书画比赛、展览,开展过两次送春联进机关活动,承办过一次毗邻的五县区政协书画联谊笔会活动,还曾邀请陈扶军、任步武、陈天民、唐永平、罗西章等多位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来县上做过书法培训和讲座。三年以来,扶风县书法家协会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受到了宝鸡市书法家协会的高度赞扬;同时,会员自身也通过这个平台,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书法技艺和修养快速提升。
在扶风县书法家协会这个平台上,通过长期与一些书法高手的“论剑”,于鹏玉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悟性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他认为:“大多数人搞书法,光是在苦苦练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也能练出来,但字写得再漂亮也只不过是一个写字匠,还称不上书法家。搞书法重在有悟性,但悟性绝不是空穴来风,需要靠文化来滋润和涵养。学识、修养是文化的体现,它们若能与书法技艺有机结合起来,书法才有灵魂。不读书,不学文化,悟性无基础,就成为空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说技多不压身,但术业还是有专攻的。我是一个兴趣挺广泛的人,从小除了酷爱书法之外,还爱好文学、音乐、美术,我初中时经常写日记,作文曾在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当然,其他兴趣爱好对我的书法也有过不少启发和影响,但是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取向,在某一个行业的某一个领域里深钻下去,不宜搞得太杂。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探索从未停止过,希望自己今后在书法艺术上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如今国内书法界好多人士自称“全才”,擅写多种书体。对于此种现象,于鹏玉有自己的看法:“我也相信有些人的确相当厉害,例如苏轼在诗词书画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和成就,但是这样的人自古以来有几个呢?有些人看起来懂得很多,但真正精通的也就那么一两项。就拿书法而言,有些人号称篆、隶、草、行、楷无一不精,但是真正写得好的也就那么一两种书体。我本人基本上不写篆书、隶书,近两年才开始有所染指,平时还是以写行、行楷居多,我感觉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也是行楷,写完之后感觉很痛快。”
于鹏玉参加工作已二十二年了,一直在扶风县工商系统工作,很受领导器重和同事爱戴。现任扶风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扶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主任。他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也一直很满意。妻子很体贴他,将家务活儿一人包揽,好让他下班后在家里专心搞书法;妻子还经常鼓励他,不但要坚持学习,而且还要不断地去宣传,与圈子里的朋友多交流,扩大影响力。他的女儿已经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后年就要考大学了;女儿也经常鼓励和支持他搞书法,在网上给他申请了一个QQ号并开通了空间,把他的个人简介、文章和书法作品发了上去。正是因为工作的稳定和家庭的美满,使得他能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书法的训练、创作、研究及名人字画收藏,这些事情让他感觉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近几年,他还担任法门寺书画院副院长,并被宝鸡市书法家协会、宝鸡市楹联协会吸收为会员。当有人对他的书法成绩啧啧称赞时,他却说:“仰山知峻,临水怀清。中华文明,浩若烟海,书画艺术,群星璀璨。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杨凝式、董其昌、王铎等古代书法大家均是我仰望的高峰。目前,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根本不算什么,我好好再努力几年,争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代沈鹏、王蒙、薛养贤那样的大家,让自己的书法作品走出宝鸡,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如今的于鹏玉是扶风县的名人,在宝鸡书法界的名声和影响日渐大了起来,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依然像以前那样不事张扬,每日在书房里潜心磨砺着自己的宝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默默前行着……
2012年1月8日于醉墨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