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上最合吟柳词

湖上最合吟柳词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置疑,此词属西湖艺文中的名作,也是宋词中难得的佳作。自白居易始定西湖之名,北宋初期的西湖已十分秀丽。“重湖”“叠”是柳永当时所见之景。重湖,两个湖,指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西湖最美之风物。几年后,柳永漫游杭州,正值孙何在杭任知州。当楚楚唱罢《望海潮》,孙何问及词作者,知原是故人,即请柳永前去赴宴。柳永就是这样,他没有走正途,虽是奉旨填词,终只是个“白衣卿相”。

湖上最合吟柳词

古人填词很像现代人做流行音乐,先有一个曲,再根据曲填词。几乎每一个词牌都有一个动人的词牌故事。两宋时期,有关杭州西湖的词作随着词创作的兴盛和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几乎所有重要的词作家都有杰作,而当时词坛主力柳永更是把西湖的美在作品里渲染到了极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唐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的自度曲,始见于他的《乐章集》。毋庸置疑,此词属西湖艺文中的名作,也是宋词中难得的佳作。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又句句交融,后人凡写到西湖,很少有不引用的。梁羽生先生更将此词妙用到了小说《萍踪侠影》中:古墓里,《望海潮》经张丹枫弹奏吟唱,居然扫去了云蕾心上的阴霾。诗剑风流和家国情怀一时俱显。

有感于宋初“承平气象”“声色之盛”,柳永写过大量赞美当朝的辞章,只是由于艺术价值不如“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数没有留下。这一首《望海潮》因为无可挑剔,所以流传甚广,也建立起了他与自古繁华的杭州的联系。跟柳永同时代的范镇就曾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歌咏,乃于耆卿词见之。”但也有词评家说,柳永的词虽“音律协而语尘下”,这是妄评,没有雅量。

自白居易始定西湖之名,北宋初期的西湖已十分秀丽。“重湖”“叠”是柳永当时所见之景。重湖,两个湖,指西湖的里湖和外湖。叠,重叠的山峰,指灵隐山诸峰层峦叠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西湖最美之风物。桂香浓浓郁郁,荷香轻轻浅浅,不用鼓吹,是够醉人。若柳永只写一句“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倒也罢了,偏不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否则怎么会引得金主完颜亮心生无限向往,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无怪乎宋人要说此词太腻,使金人“片时春梦中”,千里江南一夜易主。因一首词而萌发一场战争,固不可信;但我更愿信,一首词膨胀了一个好战者侵吞南宋的野心。宋人罗大经诗云:

杀胡快剑是清讴,牛渚依然一片秋。

却恨荷花留玉辇,竟忘烟柳汴宫愁。

又云:“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话说得有的放矢,以一当十。

据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云,柳永原与孙何为布衣之交,又同拜王禹偁门下。几年后,柳永漫游杭州,正值孙何在杭任知州。柳本想一会旧友,可因身份悬殊,加之孙府门禁甚严,只好待见。后得知孙常邀些歌伎到府上歌舞助兴,索性填了一首词,并找来城中最有名的歌伎楚楚,请她如有机会到孙府伴宴,一定唱这首《望海潮》。可见,词中所歌咏的不是别人,正是孙何的风采。时隔不久,孙何于中秋夜在府中举宴,请歌伎楚楚唱曲。当楚楚唱罢《望海潮》,孙何问及词作者,知原是故人,即请柳永前去赴宴。《鹤林玉露》《古今词话》亦载了此事,但笔者以为靠不住。此词约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柳永拜访孙何时,才虚岁十八,初涉词场,还没作几首好词,他跟歌伎的关系也没全面展开,所以极有可能是后人附会出来写进词话的。

观宋之文人,或者升得更高,或者彻底坠落;或者成就自己,或者毁掉自己。柳永就是这样,他没有走正途,虽是奉旨填词,终只是个“白衣卿相”。

(原载《西湖报》2013年9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