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潭游志
汉水上流涌来,江岸渐阔,一湾的沙滩缓缓朝开退去。南岸却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激流湍出万堆白雪,声势如雷。河床的落差,就使汉江冲出了个深潭,水向北边漫来,潭便状若扇面。每自夜空如洗,明月皎皎,月儿就生在了潭中……此后,月儿潭就再也没有更易过地名。
江北一码头,岸上便有月儿镇,人们是穿梭般贸易,见客发货,待价而沽,声音是南腔北调。一种澄碧的绿松石圆珠工艺品,横呈在各家的门口儿,铺案上发着幽幽的光芒,满街宝石,一乡美玉。于是,月儿人何等自豪,骄傲了家乡盛产稀世妙品。地面虽窄,可满山金银,从五条山沟进去,便到了三座山的鼎足,那是绿松石的产地。山里人世代采石,以此为业,时间当追溯远古,如今皆富。问起如何开采,山人绝无保守,先从山岩的石缝中发现矿引,一根绿色的石粉状的线条,根据矿引的粗细及颜色的深浅,识别绿松石的藏量质量。沿着矿引挖掘,可挖出农舍般大小的洞口,少则几米,多则数百米,可采到一窝绿松石。状似鸡腹中的蛋巢,一窝连一窝,时断时续,长短不等。大百斤轻重,小几克左右。国家政策活了,绿松石的开发便日见其快,农闲时开采,然后加工,村人们就携着用绿松石加工出的工艺品外闯世界,走江湖。市场上,月儿潭的绿松石早就蜚声海内外。相传七十年代,西哈努克见到这种上乘宝石项链之后,便欲访“月儿国”哩!
要作出绿松石工艺品,按材施艺当为关键,一石在手,先揣摩其颜色,观其纹路,再行加工(其中的讲究多着呢)。月儿镇临江、做生意下可至荆襄,上可到广汉,因此,镇上便建筑了好几省的会馆,昌盛遥可想见。如今,镇上又创办了工艺厂,镇办个体并存,产品供不应求,镇上同时也就发达了个体的旅馆,内中住满天南海北来此洽谈生意的商人,那些圆珠项链、戒指、耳坠、胸花等精品,也越发富了月儿人。
月儿潭名气大了,故事就多,羊年岁末,有个大报的名记者不知在什么报刊上撰文说,战国时的和氏壁产地在白河月儿潭。于是引得一个香港亿万富翁的好奇。富翁曾从日本人手中购得上有朱雀图案的和氏壁,一时真伪难辨,就四处请人鉴别,结论尚未定。
有可靠消息说,这位香港富翁已大体定下时间,要专程到月儿潭来考察和氏壁的真正产地!
(原载于1992年10月10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