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更辉煌
这支歌,雄浑、粗犷、豪放,献给你,那些奋斗不止的创业者们。
——题记
引 子
红石河、水柔柔,浪叠叠。两岸青山对出,茂林修竹。山中飞泉流瀑,奇峰异景,真一派佳丽风光。
这是个诞生美丽传说的地方。
当然,故事更丰富,而且是真实的。
红石河上游,顺水信用社。
每天这里都人流不断,早七时至夜半,从未停止过片刻喧嚣。各色人等,鱼贯而进出信用社的铁门。如今日子滋润兜里不缺铁花,将一沓沓人民币送到信用社,一是心底瓷实,二是两相互助,彼此支持。
来这里的有本地人,也多南来北往的生意客,周围两省三县十二乡的储户也都是信用社的常客。
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居红石河发祥之地的顺水乡信用社名闻遐迩,各种荣誉和桂冠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于是,人们不禁要追寻那演绎的故事。
数字与效益
翻开信用社的档案统计表,摘录出以下数字:
1983年贷款余额40002元,存款90051元;
1984年贷款余额69000元,存款112000元;
1985年贷款余额71600元,存款138200元;
1986年贷款余额104834元,存款153900元;
1987年贷款余额149000元,存款199200元;
1988年贷款余额186000元,存款251400元;
1989年贷款余额193900元,存款286400元;
1990年贷款余额272000元,存款317400元;
1991年贷款余额318600元,存款348100元;
这是一个蕴含了丰富内容的说明书,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文字图表。
它更是一条顺水信用社的成长轨迹。
这不仅仅是数字和效益的关系。
顺水乡,属白河县的后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虽然山青水秀,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地域的限制,人们的经收入就不能说丰厚。该乡共5537人,有耕地8851亩,全境总计50多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71个村民小组。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偏僻山乡,村民分布在沟岔里、山梁上,又居住分散,土地脊薄,缺工少富,经济收入微乎其微,粮食产粮低而不稳。1986年前,全乡是在用松明子点亮,一条简易的公路伸进山里,外地人是极不愿光顾这里的。
当然,山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改革之风越过重重关山,吹拂到这里的角角落落。
顺水在腾飞,腾飞的顺水忘不了信用社。它,站在改革前列;它,全力地发挥着自己的职能作用,与全乡患难与共。它为顺水乡的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水的变化,有顺水信用社一半的功劳。那一系列递增的数字便是极好的注脚。
【画外音】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至七月初,我在顺水乡搞社教,走遍全乡各地,每走一处,当人们谈到全乡今天的变化时,总忘不了要提及信用社,于是,职业的习惯,我和信用社的几位成了要好的朋友。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对他们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多少有了理解和了解。我得知,一九八三年前,顺水乡人均收入45元,人均产粮215斤,截止一九九一年底,全乡人均收入已达到287元,人均产粮已达到574斤,生活的富裕,历史的变迁,是改革叩开了全乡致富的大门。
华克成的三板斧
这是一个极不起眼的信用社,共有两层楼六间房114个平方米。显得落伍的样式,足以说明它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办公设施的简陋,住房条件的恶劣,人们怎么也思想不通;这里何以会出现灿烂?何以会拥有这么多的彩色光环?
道理很明了:因为它是一个闪光的群体。
这个群体由三个人组成,他们是:华克成、周先哲、李顺海。
三人均为男性公民,平均年龄正是人到中年。好个出成果的年龄!
主任华克成。一九八四年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其时二十九岁。
别人说他运气好,艳羡年轻得志。
但他感到了担子的沉重,肩头的分量,他毫无得志的优越感。在周围人和亲朋好友的一片祝贺声中,他保持了清醒。他是顺水乡西山村人,全乡各种情况他都心中有数。要使顺水很快摆脱贫困而经济腾飞,需要去努力,拚搏,家乡人建设家乡,责无旁贷,尽管那绝非易事,但作为一个金融部门领导的他来说,决心早已铸定。
他别无选择。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山里汉子,斯文的外表下,隐藏了一个事业家的豪气和英武,刚毅和果敢。他明白自己的优劣:自个儿以前是西山村的会计兼村信用站站长,业务熟,群众威信高,但担任领导职务,这是头一遭,工作可否有起色,心中没准儿。两相比较,他还是满意地绽开了笑容,因为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事,况且另外的两个搭挡是难得的好伙伴,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于是,他以极好的心理态势开始了行动。
他在大量地调查走访中得知,以前信用社之所以门可罗雀,一是人们缺乏对它的了解,二是信用社工作不主动,很少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三是工作制度、纪律、作风不严,四是业务较生疏。针对这种情况,他思考成熟后,就冲向改革大潮,站立涛头,刷刷砍下了凌厉无比的三板斧。
抓内部管理,实行工作百分制,把劳动纪律与奖金挂钩,把任务与下乡、出差挂钩;责任到岗,任务到人,责、权、利三者结合;制度上墙,公开对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开展优质服务,制订“八不准”“一个规定”“三个核实”“六个改变”;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抓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争先创优”和创建“文明窗口”活动,文明用语挂口上,要求实行文明用语、顾客至上;实行“三三制”,即:做到“三快”“三铁”“三个第一”,那就是:填写快、计息快、点钞快;铁账、铁款、铁算盘;顾客第一,生产第一,安全第一。
走出去,请进来,深入千家万户,进行调查、走访、摸底、了解,加强同储户的联系,在广大的储户中产生联络网点,以便随时反馈信息,并建立“意见箱”,下发意见书,发展“行风行纪监督员”;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储户代表会议,集中会议问题,总结经验,开拓未来;请乡上党政领导和有关乡直机关的负责人做信用社的顾问;加强横向联系,社里派员深入到临近顺水的两省三县十二乡去宣传业务,扩大影响,上门揽储,服务到家。
划片包干,建立健全村信用站。信用社三个人,每人定包三个村,主任全盘负责,任务是发放贷款,吸收存款。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全乡九个村,一律建立信用社,信用站站长由村文书兼任,业务上隶属信用社领导。对以前不胜任或工作马虎,成绩平平的信用站站长,或调换,或辞退,所聘站长定期到信用社集中汇报工作。
华克成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接连三板斧,砍出了效益,砍出了水平,砍出了经验,也砍出了自己的工作特色。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今朝的顺水信用社,更钦佩这位生肖属马的新一代基层领导,叹服其胆略、眼光、能力。
他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纵横捭阖,大刀阔斧,充分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之光。
【历史镜头】华克成的大胆壮举,一扫昔日沉闷的工作局面,使这个小小的企业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由于他改革有新招,周围邻省邻县邻乡的储户便蜂拥而至。在营业室专柜前,储户满意而来,乘兴而归。华克成和他的伙伴们,早上班、晚下班、少缺勤,全天营业,三人平均年出勤达三百二十六天。在营业中,不论是穷富顾客,一样对待,不论是存贷业务,一样热情,细心周到,随来随办。他们的优质服务受到了地方党政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共同赞扬。许多群众说:“信用社好像一个炼钢炉,凡是在信用社工作的同志,都是一块好钢”。
一九八九年四月的一天,一位福建的生意人,来顺水做生意,忽然胃病突发,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华克成认识了这个生意人。他当即把此人请到家中,找来医生就诊,打针吃药,为这个生意人解难去病,感动得这人眼泪涟涟,颤声说:“真是他乡得病有温暖,洒满人间火热情呀。”病好后,这人一次性把8000元人民币存进信用社。
西山村退休干部赵义兵,开始那当儿,准备把1500元人民币存进外地信用社。顺水信用社得知后,不顾路远往返几十里,跋山涉水,前后来回七八次,其情到底感动了老人,老人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这样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即使是铁石心肠也要被感动的。”遂将钱拿到信用社作了储蓄。
在每两个月召开的储户代表会上,代表们众口一词,齐夸他们办事效率高,态度和蔼,业务熟,不愧是群众的贴心人。
多少个雨雪天,月黑风高夜,华克成和他的伙伴,走村串户,踏泥泞,赶夜路,爬高山,过险川,深入到千家万户,送政策上门,把党的春风携给了后山的人民群众。多少风月,走了多少路,访问了多少村庄农户,办了多少具体的实事,这都随着时间和空间走进了历史,无人能记得。但顺水人民永远不会忘怀,因为他随时随地都可见到信用社同志的身影儿。
从信用社三个同志窗口透射出来的光亮,人们友善地把他称为“长明灯”。因为经济工作,失之毫厘,便会酿成大错,给人民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的损失。所以,他们白天满负荷地工作,夜里继续战斗,有时通宵达旦,但谁也未曾有过怨言和不满。他们的心里只装着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信用社针对全乡放款规模中非正常贷款的比重,不仅搞好内部清理,分类调整的监测工作,而且走出门深入大额贷户进行实地监测,把盘活存量工作的视野扩大到企业大额贷户中去。一九九一年五月下旬,华克成深入到乡办贸易货站,了解经营状况,该站欠贷27000元。通过了解财务业务,发现货站经营管理不好,漏洞多,亏损大,逐年累亏金额竟达16000元,按季结息分文未付。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信用社与该站负责人共商改进经营加强管理的对策,提出了三条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即,第一,立即着手认真清理下属各门市部的短款严重问题。一面向乡党委乡政府汇报,取得领导重视支持,一面组织力量自我清理;第二,对以往的随意赊销货款6000多元应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抓紧收回;第三,立即着手建立健全一系列严格的制度。经过信用社的帮管促活,使这个行将倒闭的货站又获得了春天。
每当顺水乡政府制订了每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信用社的同志们就带着这些制订的项目,深入到田间地头、村庄农户中去,由于他们的支持,现在顺水乡已发展魔芋41.6万斤,板栗230亩,蚕桑2444公斤,茶叶910亩,修地1500亩,全乡农业总产值已达到411.37万元。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一年底,他们共投资贷款达167万元。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历史在变迁,顺水在发展,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华克成的“三板斧”。
尝试·探索·进取
自从华克成挥戈上阵,砍出了“三板斧”后,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益,改变了社容社貌,人们有目共睹,称赞有加。但华克成毫不满足,他驾着这叶小舟,行驶在改革的洪流当中。
他们的工作成绩蜚然。
他们的单位机体内充满着青春,充满着活力。
那么,什么是活力涌动的秘密呢?
回答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
这个战斗集体,不光是满足完成下达的经济指标,得意于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他们把眼光瞅得极远,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之上。
前些年,由于我们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致使许多工作出现了偏差。有些人,一味追求金钱,有些人在腐化、堕落。也许由于层恋叠嶂,也许因为大山自然封闭,处在离县城遥远的顺水信用社,就如置身世外桃源,在这一块美丽的净土上,健康向前,较少受到诸多不正之风的熏染。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平衡两端、齐头并进,“双文明”共举,一刻不辍地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文明之花。
当一些人沉溺在灯红酒绿之中,终日做着升官发财梦时,他们却在坚持学雷锋,学“二兰”,学习各种理论、丰富业务知识。他们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天自学两小时。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求学有收获,学有体会,每人必须按时交出心得体会,并放大张贴在信用社临街的黑板上。有些人无从理解,甚至嗤之以鼻,说三道四,议论一番:“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但他们心中有数,咬定青山不放松。
有了工作的内在动力,他们把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探索中,做到“三个结合”,即,第一,把政策学习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第二,把培训业务技术和提高职工素质结合起来;第三,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维护金融法规,纠正不良倾向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职工中树立以社为家,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尝试中,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团结一致,分工协作。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发扬艰苦创业的老传统,几年来,每年办公费平均不超过75元,办公用品能将就着就节约,可不开支的就俭省,就连平日所用的信封,也都是用废纸翻过来自个儿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创业,创业难呀!
行一条小舟,他们风雨与共,患难相依,是三个战友,又是一个群体。在峰回路转,九曲十八弯中,过险滩,越暗礁,把事业之舟驶向光明。
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加了信用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及战斗力。三个改革的战士,勇于开拓、披荆斩棘,在发展中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进取,在进取中前进。
一九八九年,由于阴雨过多,位于后高山的顺水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的生产生活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他们以雷锋,“二兰”为榜样,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基层,扶贫帮困,以积极的姿态,深厚的感情,配合乡政府,在全乡的山山水水之间,蜿蜒小路之上,撒下了辛勤的汗水,西山东坡留下了他们为民的足迹。他们送的是党的关怀,把一笔笔充满党的关怀的生产生活贷款,送到灾户手中。那些农户深情地说:“每当我们在困难的时刻,信用社的同志就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战胜灾害,早日致富。”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他们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出现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几年来,各项存款和村民储蓄每年都成倍增长,以一九九〇年为例,各项存款和村民储蓄分别比1985年增长2.3倍,一九九〇年在农业受灾的情况下,各项存款和村民储蓄仍分别完成任务的103%和101%。同时,他们还在盘活贷款上下功夫,几年来,“一逾”,“二呆”占用率下降为15.22%,低于全县水平,实现了无原集体农业贷款,无1982年前旧贷,无千元以上呆滞贷款,无跨区、乡贷款,无超权违纪贷款,无新呆滞贷款,另外,他们动员农户将手中待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费存款,以增强农业后劲,并拓宽了资金回流渠道,使银鸽回飞,发挥了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通过奋斗,一九九一年,顺水社共收回了一九六五年口粮低息贷款1.8万元,收回一九六九年集体农业贷款600元,收回一九六八年开发性(发展魔芋)贷款1.6万元,实现了三个无尾欠,创了全县最高水平。
取得这些显著成绩的真正原因,当推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顺水信用社就拿着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工作的大门,探寻到了个中的奥秘。
抓精神文明精神,他们尝到了甜头。
【并非题外话】 淡化思想政治工作,已使我们自食了苦果。虽然这项工作是个软件,但软件重要,几年来的实践足可证明。“双文明”应同时抓,偏重任何一方都不正确。我作县委通讯干事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六年,接触甚广,经事阅历不能说多么深,但了解的各种情况还是较多的。大凡单位工作真正出色并卓有成就者,无不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下了大功夫的。顺水信用社多年如一日,能有今天之事业成果,结论不言而喻。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人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整天庸庸碌碌,靠混打发日子,那不是我们这代人所应该的。人若没有生活的目标,事业的追求,就犹如鸟无双目双翅。我将在工作中成熟自己,在风雨中成长自己,在追求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摘自周先哲日记
这是一个热情潇洒的年轻人,穿着入时,打扮时髦,举止言谈中透出机警和沉稳。
他给人的印象不错。
但是,人们对他的今昔评价,可谓有天壤之别。
小周一九八四年毕业于白河一中,在校时,抽烟喝酒,谈情说爱,打架斗殴,无所不为,一帮志趣相同的哥儿们,姐儿们倒是把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学习成绩就甭提,考试四五门不及格是稀松之事,待到高中毕业前夕,他仍在东游西逛,反正考大学无望,混个毕业证罢了。别小看这个毕业证,在社会上可派得上用场,招干招工都不能没有它。毕业考试时,他两门课程不及格,他找到校领导又说好话又作保证,最后总算勉强混了个毕业证书。
似乎是机遇,毕业后,他就碰上了招干考试,他揣着侥幸的鹿跳的心,到考场去碰碰运气。考试后他也没当回事,骑上摩托四处兜风,带上女友,好不神气。
怪哉!他录取了,被招进农行,分配到凉水信用社,虽是乡下,离县城远了点儿,但总有一份儿工作,而且又是金融系统,许多人拚命都挤不进去呢。
大约在冬季,他走上了工作岗位。
乡下没有城镇的繁华,没了七彩的灯光闪铄,没了迷人的舞姿和现代节奏,那里闭塞、孤寂,生活枯躁单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贫乏。他是个不耐寂寞的人,何以受得住冷清的煎熬,于是,上班心不在焉,马虎从事,对顾客是满脸冰霜绷紧了一张严峻的面孔。社会上依旧三朋四友,拜把弟兄,结义姐妹,今天一大宴,明天一小饮,壶中日月长,酒里乾坤大,只喝得心朦胧,眼朦胧,醉眼看人生,得乐且乐,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工作上进,事业追求。韶华在觥筹交错中度过,光阴在麻将牌声中逝去。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规劝,皆充耳不闻。
所以,人们兴叹一阵儿,便失望地摇摇头。
在爱情的旋涡中,他始终是个中心点儿,女朋友走马灯似的换,他觉得这样得意。
这位白马王子情场得意。
鉴于各种原因,组织调整他到中厂乡信用社去工作。起初,他牢骚满腹,拒不报到,时间拖了一个多月。
“这必是领导报复整我!”他狠狠地甩了一句。
在新的环境中,按理说,他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工作,以全新的姿态去拥抱生活, 但是,他却一切如旧。
他,朝危险的边缘滑去。
从交通方便的地方调进偏僻的深山里,他感到委屈,不满,因此,他变得更加冷漠。一纸调令,他又从中厂信用社调到顺水信用社。
谁能说是生活在惩罚他。
虽然这里风光旖旎,人民厚道纯朴,民风古拙热情,但他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他觉得自己是被刺配来顺水接爱惩罚的,何时方能走出大山的包围呢?
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人生的旅途上,他感到艰难。每天上班,他眉头拧“川”字,工作勉强打发,与人争吵红脸不为怪事。
自暴自弃,混日子了事,这是他当时的生活态度。
很多人都带着偏见,躲避他,议论他。
然而,组织没有忘掉他。
主任华克成有赤诚的温暖,感化他、帮助他、改变他。
谈了多少次心,记不清;给予了多少关切,周先哲和其他同志心中有数。华克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小周码担子,让他在工作中施展才能,在各种场合中,树立他的威信。华克成以兄长身份,用行动来影响他,并主动和他交朋友,每逢佳节,华克成总是把他接到自家,作丰盛的饭菜招待。小周衣服、被子脏了,华克成抢着拿回家去,让妻子洗了并熨好,又送到信用社。有一次,小周病得十分厉害,华克成把他背到乡卫生院,请医治疗,又让妻子送来鸡汤,亲自护理。周围的人都说,华克成待周先哲真比亲兄弟还过余。
往事一幕幕,如在眼前。
小周陷入沉思。
他觉得了人间的真情,感受到了春晖,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感知了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华克成给了他火热的心暖化了他的冷漠。
他在变,人们看在眼里;
他在成长,人们由衷高兴;
他在上进,组织不停地给他以动力。
告别昨天,他说,昔日已成梦,未来更美好。
春的播种,秋的收获,到了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好不喜煞人。一九九〇年,周先哲被评为地区农行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作了感人的发言。
在那次会上,这个男子汉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而今,周先哲正以加倍的勤奋,在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誓言,追求着自己的奋斗。
【采访札记】 在顺水采访的那段日子,我和周先哲吃住在一块,我看过他写的日记,读过他写的各种心得体会,观察了他如何去进行每天的工作。此外,我还深入到乡直各单位和干部群众中志,对他作了全面的了解,每到一处,尽闻由衷地赞美之词,都伸出了大拇指,夸他顶呱呱。因此,我更觉得这个年轻人的伟岸了。
廉洁风
打开窗户,吹进春风,同时,也有几只苍蝇飞进。改革乃千秋大业,蓝图当更加恢宏、浩大。
今天,生活万花筒,世界无奇不有。很多人都在孔方兄面前腐化,堕落、变色、变质,以致走向毁灭。有的人失国格,丧人格,失节气,良心被泯灭,道德在沦丧,是非被颠倒。呜乎!金钱何以能有如此的魅力?
但是,请别忘了,苍蝇只几个。
顺水信用社的开拓者们,就是能清正廉洁,拒腐防变,在金钱面前,他们正气凛然;在诱惑之时,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抵歪风,明是非、树廉洁,共同塑造着闪光的形象。
信不?那么,请看……
一九八八年九月的一天,一位中年人提着鼓鼓的旅行包,神秘地来到华克成家。宾主坐定,这位不速之客掏出“阿诗玛”,递一支给华克成,俄顷,拿出了包里的价值120元的礼品,又从西装上衣的内袋里掏出一叠金灿灿的人民币,对华克成说:“时下,我要承包一家工厂,手头急需两万元,请表兄帮个忙,贷点儿款,这点儿是小意思,事成之后,亏不了你的。”
礼品的珍贵,金钱的诱人,摆在了华克成面前。
这时,他呷了一口茶,正色道:“这样的贷款,我们有规定,不能贷,眼下我们要支持工农业生产,支持企业改革,请你原谅,恕无能为力,礼品和金钱,你赶快收起来拿走。”
客人以为华克成另有其意,便又拿出一沓人民币,说:“这件事好商量嘛,我说过,事成之后,定有重谢的。”
“不,我们按原则办事,请你不要再说了”,华克成似乎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客人见毫无希望,便出门扬长而去。
这个客人是华克成的一个远房表弟。
一九九〇年十一月的一天,一位操广东话,身着昂贵、气度不凡的青年汉子,到华克成的办公室内,阔绰地掏出整两千元人民 币,请求在信用社贷点儿款在顺水做点儿生意,条件是请他在顺水的亲戚担保。华克成一口回绝了,说要坚持按制度办事。同来的这位广东人的亲戚,平时和华克成极要好。但华克成不容商量,任你如何软磨硬缠,终是无济于事。
两人结果气咻咻地出了门,那位顺水亲戚拉长着脸说:“华克成这人真不讲义气,钱又不是你私人的,何必这么认真呢。”
一九九一年三月的某日,某企业的领导,提着好烟好酒,找到周先哲,说:“小老弟,眼看我们的贷款就要到期了,求你给华主任再通融一下,请信用社再延迟一些收贷日子,怎么样?凭你我的关系,这个忙该要帮的吧?”
先哲微微一笑,说:“正因为我们交情不错,那么,就一定请你支持我们的工作。东西你拿走,留着工作之外到你家做客时用,怎么样,咱们公是公,私是私。”
推搡半天,那人只得退却走了。
外勤李顺海,在基层信用社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九八九年正值以法收贷,在他一个至交的家中,他讲明政策,要清收老朋友已拖了数年的陈旧贷款。主人先是拉闲话,老友间闲聊,后是到房里拿出几斤茶叶、木耳、香菇和一支麂腿,说:“贷款马上还,这点儿小意思,请收下。”李顺海说:“我们几十年老交情,你不该这样,我们以法收贷,望你要体谅我们的工作,否则,我从此再不进你家门。”
类似这样的镜头,无法一一列出。
几年来,他们就这样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不吃请,不收礼,不搞交易,因此佳话频传,人们有口皆碑。
金钱,在他们面前失去了色泽和光辉。
桂冠飘香
顺水信用社的奋斗者们,用实绩印证自己的人生追求,用奋斗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拚搏书写自己的历史。
他们用追求、拚搏、奋斗、进取编织了飘香的桂冠。
成功属于开拓者。
一九八六年,华克成被县上评为金融系统先进个人,信用社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先进集体。
一九八七年,顺水信用社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先进集体,华克成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储蓄存款优胜工作者。”
一九八八年,顺水信用社被县上评为金融系统先进集体,华克成被县上评为金融系统先进个人。
一九八九年,顺水信用社被县上评为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华克成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先进个人,李顺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标兵”称号。
一九九0年,顺水信用社被评为地区“五好企业”,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周先哲被评为地区“农金系统出席地区先进个人”,华克成被县上评为“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九九一年,顺水信用社被评为地区农行系统先进单位,被评为县上金融系统先进单位,被地区推荐为出席省行先进单位,被县上评为农行系统“清收非正常贷款先进单位。”
各种荣誉和桂冠不停地向他们飘来,华克成他们得之当之无愧。他们是几个平凡人,就这样一步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凡地工作着。
因为他们坚信,明天更辉煌。
1992年3月5日最后定稿逍遥山庄
(原载于报告文学集《农金脊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