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龙”腾飞记

“白龙”腾飞记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严格遵照《公司章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近几年,省技术监督局和省站抽检时,多次被授于“先进集体”,去年又获化验室验收“先进单位”,为今年4月1日的执行新标准做了充分准备。并严格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通过有力手段清收外欠,对此,公司董事会成员多次亲自挂帅,清收大宗外欠。

“白龙”腾飞记

——白河县“白龙水泥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从1998年5月到2001年5月,三年时间,白河县“白龙水泥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三年平均生产水泥3.7万吨,年均销售收入835.94万元,分别较改制前的1997年净增6700吨和179.2万元。

——平均实现利润17.76万元,是1997年的31.16倍;平均入库税金102.47万元,比1997年增长了99.5%。

——人均年收入5378元,2000年突破7109元,是1997年职工人均年收入的2.02倍,实现全体股东参加养老保险目标,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三年累计上缴各项统筹金32.7万元。

——新公司经过三年的运作,到2000年底,资产总额为955.35万元,比1997年净增39.33万元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73.31万元降到-48.30万元,减少亏空25.01万元。

——三年累计提取折旧额为132.71万元,相当于改制前平均7年的累计折旧款。

真可谓是三年三大步,年年上台阶。改制1000天,缴税300万。

把时光追溯到1998年以前,由于机制等原因,白河县水泥厂负重行进、步履蹒跚,企业毫无生气和活力可言。

在这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个《决定》,于是,县委县政府火速组成工作组驻厂进行改制。经过努力,全县第一个改制成功企业——白龙水泥有限公司正式诞生,56名股东共同支撑起这个深山里的企业大梁。

改制宛如一剂灵丹妙药,更犹如缕缕和畅的春风,她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梳理着人们的思维,逼使着人们去与困难挑战,去向市场要生存。全体员工负重奋进,大胆开拓进取,在逆境中求发展,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改制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由于改制前企业多年遗留问题造成的困难,所以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了“在企业组建成立的头一年里,努力实现平衡过渡,生产基本达到设计能力,使企业初步走出困境”的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严格遵照《公司章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

在分析和总结往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股份合作制操作模式,首先对原来上下对口、职能松散的“六科一室”合并为“四科一室”,生产车间由原三个并为二个。几次修订职能科室奖惩方案,将相关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严格执行责任考核兑现,同时将激励机制引入了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八种内部管理制度与配套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公司领导以身作则,不徇私情,要求职工做到的,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必须首先做到。公司基本实现了制度健全、工作有序、决策科学、办事高效、纪律严明、团结向上、厂务公开、公平与共的管理格局。

再者,为平稳过渡,他们也充分照顾到了职工方方面面的利益,本着稳定、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选择的权力最大限度地让给职工,对职工全部进行妥善安置。这时,公司并没有忘记劳保福利待遇,除了保证在岗员工的各项待遇,还办理了职工养老保险,将退休职工也纳入正常统筹,从而安置上岗的职工情绪稳定,爱岗敬业,工作干劲实足,整个生产工作井然有序。

为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公司加大了技改投入。在抓管理,争取“软件工程”到位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公共积累和企业自筹,在银行没有注入一分钱,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资150万元,对原来的工艺设施进行了全部检修、更新、改造。其中1999年完成了四大硬件项目,立窑扩径后,质量稳中有升,新增产量1.75T/h;微机熟料配料投入使用后,细度稳定提高;破碎系统更新后,彻底解决了破碎能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台时产量增到7-8T。另外,还兴建了年可推散二万吨的散装生产线一条,为企业又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去年又投资10万元完成矿石棚改建工程,增加仓储2000T。今年初完成烘干机改造,使产量提高1/3;5月份新增一台183熟料磨投入运转,解决了熟料研磨能力不足的矛盾。在实施较大技改目的的同时,他们把环保治理与提质降耗,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不惜投入,对主要扬尘点实施了粉尘改造,烘干系统整体性改造后,实施了干法降尘与旋风除尘相结合,立窖和散装库顶的民尘采用干法治降,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产量能耗显著下降,仅回收利用的粉尘与综合降耗一项,每年产生效益近20万元。通过三年不断技改,使公司生产能力由原来不配套的4.4万吨提高到6.6万吨,不仅使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顺应了产业政策,保住了这个年百万元税源企业不被淘汰。为他们抢占市场,提速扩效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日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几年来,他们一直注重加强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始终紧绷产品质量这根弦,为提高质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不惜资金改善生产工艺,为执行水泥新标准投入七万元更新改造了化验室的检测设备。编写系统完整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细则》等,另一方面,多次参加质量培训,请技术人员授课等,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具体工作严把质量关,努力从源头消灭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对不合理工艺流程及时改进,对违规操作行为坚决制止。他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引用立窑燃烧催化剂技术,不仅煤耗降至1.2%,质量也大幅上升,改制三年,熟料中混合材掺入量是建厂二十年的总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几年,省技术监督局和省站抽检时,多次被授于“先进集体”,去年又获化验室验收“先进单位”,为今年4月1日的执行新标准做了充分准备。

产品有没有市场,能否销得出去,除了过硬的质量保证,更重要的一点是服务信誉和用户信任。再好的产品用户不信任,等于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对此,公司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有的放矢地抓销售,以“立足地销,另攀大户,拓展覆盖面”为销售战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使产品打入西康铁路,之后又被西康二级路、十堰陡岭电站选用,成为电站工程的指定发散厂家,并成为众多大户工程的指定产品,深受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另外,他们还把产品推向安康和旬阳两个西部新市场,如今,产品不仅在本地占有一席之地,在安康、旬阳、紫阳、蜀河、兰滩等地建立起一个牢固的销售网络,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改制以来,他们还在经营核算上加强,增强员工成本意识,堵塞各种漏洞。并严格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通过有力手段清收外欠,对此,公司董事会成员多次亲自挂帅,清收大宗外欠。严把资金支出关、报销审核关和计划审批关,减少非生产性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和成本。

正是基于这些得力的管理手段,才使资产和股金增值保值,三年来都按章程规定的利率对全体股东兑现股息和红利。

近几年,他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来抓,把生产纳入量化考核,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抓起。不仅由公司给股东办理了工伤险和意外伤害险,生产一线的还办理了雇主责任险。另外,还有企业财产险等险种,及保险理赔责任。增配了安全器材和整改了不安全隐患,多次组织安全培训和宣传,三年来无任何重大设备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大抓物质文明建设之同时,他们还注重了精神文明建设,一同塑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白龙精神”,白龙公司把“两个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为更好的树立公司形象,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首先重视美化厂容厂貌,完善除尘 降低粉尘污染,使厂区周围的环境有大的改观。他们还开展为兄弟企业下岗职工捐助活动等,对职工进行“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主题的现实教育,激发员工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他们还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走访,及时看望在家和住院的同志,对有困难的职工予以照顾,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职工及家属生活,使“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他们坚持厂务公开制度,虚心倾听广大员工的呼声,近几年,公司的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的经验均在市、县交流。通过不懈地抓生产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由于公司注重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高质量地完成了改制工作,成为全县首家产权置换彻底、产权设置合理的改制企业,为白河经济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市、县有关主要领导多次来白龙公司考察工作时,对公司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现在,“白龙水泥有限公司”已成了白河县工业经济的“大哥大”。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奔流的今天,“白龙”水泥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弄潮潮头立。

然而,人们不禁要询问,“白龙”腾飞的奥秘何在?

白河县人民政府县长胡润泽去公司检查工作后,提示了“白龙”成功的秘笈,那就是,公司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领导,有一套好机制。

的确,企业的发展全赖这“三个一”秘决。

乘世纪风,创千秋业。年已花甲的公司董事长周森裕驾着这只企业之舟,走险滩、破恶浪、真是“轻舟巳过万重山”。

2001年2月8日写于鍚城五味斋

(原载于报告文学集《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