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忧解难为民生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10年度“文明单位”的白河县民政局,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服务对象基本满意和重点工作争创一流”为目标,立足民政“六大民生服务体系”,实施“六项为民服务工程”,齐心协力,唱出一曲“上为政府解难,下为百姓解困”的凯歌。
该县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坚持“三级评审、三榜公示”的评审制度,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人民代表主持评审的办法,对提高低保线后应纳入低保范围的对象户进行严格评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10年4月份,集中开展了“低保政策宣传月”活动,抽调近千名干部分成127个工作组,由联乡镇县级领导带队,至少1名科级领导干部负责,进村入户摸排低保现状、宣传低保政策,确保低保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共有17559户20631人,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75元、65元、45元提高到120元、90元、60元;提标从2011年二季度执行。城市低保4011人,从去年1月1日起,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到295元。低保金按照年评、季发、一卡通直接兑付到户的办法进行兑现。到现在为止,几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918.4万元。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要求,他们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提前备足救灾物资,立足于灾前重于防,增强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及时、物资准备充足、生产自救到位。2010年,全县共设救灾物资储备点10处,储备救灾棉被 1700床、帐篷500顶、粮食10万公斤,油料、食品及饮用水等物资落实到点、储备充足。为了抓好自然灾害应急求助工作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白河始终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制定印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预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灾害防御制度》《灾害预警制度》和《灾害救助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夯实具体工作责任,适时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及时启动灾害预警程序,使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在“7.18”洪涝灾害、“8.3”小双山体垮塌、“8.23”白石河流域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民政救助职能作用,使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及时有效救助。民政部门一边精心组织了灾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边及时上报灾情,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先后组织接收省、市有关部门和兄弟县区,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金76万元,争取灾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354.54万元,争取对口援建资金2632万元,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县2132户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分三期进行,整个重建工程计划在2011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
全县现有五保2713人,民政部门坚持把解决五保老人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抓住省、市投资建设农村敬老院的政策机遇,坚持建管并重,推行大民政模式,领导齐抓共管,部门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创建星级敬老院、规范化敬老院,评选优秀院长、先进院民”活动,全面提高敬老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实施敬老院管理过程中,做到勤指导、重督查、严考核,不断完善敬老院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敬老院管理人员的政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有效地杜绝了农村敬老院管理不良行为和恶性事件的发生。目前,全县建成农村敬老院31所,经过整合撤并现有26所,五保集中供养人数191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5%。五保供养现金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44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
去年共投资55万元,为170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三难”问题,扶持60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对70名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帮助40户贫困优抚对象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全部实行银行“一折通”兑付,全年优抚资金已全部兑付完毕,兑付率达100%。
民政部门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为契机,提高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2010年,全县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2642元,超过省市规定的不低于上年人均纯收入80%的标准;建立和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同时,还加强了对退役士兵的劳动技能培训,倡导退役士兵就业双向选择,全年共推荐56名退役士兵到公司、企业就业,按政策将2008、2009年35名退伍及专业士官安置到公安系统工作,使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率和安置满意率继续保持双百目标。
结合敬老院建设、老年公寓建设和社区建设,民政部门制定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居家养老、日间托管等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试点工作。投资18万元设置床位20张的日间托管试点工作在城关镇桥儿沟社区进行,现已投入使用。2010年4月,全省老龄工作现场会在白河召开,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去年以来,还先后实施了敬老院建设工程。总投资900万元,占地27.5亩,主体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县中心敬老院分期实施,敬老院建成后,可一次性入住五保400人,直接服务于城关、麻虎、中厂、构扒等县城周边乡镇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调剂全县各乡镇特殊情况下的五保供养,已全部竣工。总投资310万元,拥有150个床位,全县最大、气势宏伟、外观豪华呈现本县特点的卡子区域敬老院已投入使用。
县民政部门投资134万元,通过涉农部门资金捆绑,共筹服务中心建设资金500余万元,按照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组织阵地、村级办公用房三种模式,新建了19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有1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已基本竣工,有2个正在建设之中。投资360万元的县级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工程按7层设计,目前工程主体已竣工,现正进行房屋装修。
立足白河实情,民政部门还积极推进了城区殡葬改革,融资750万元的城区殡仪馆建设已完成,已于2010年11月11日开始对外试运营。
为了给全县离退休老干部创造一个舒适祥和、老有所乐的休闲生活活动场所,该县认真拟定了老年公寓建设规划,县政府研究审定了老年公寓建设方案。该工程的项目申报已完成,工程建设有望在2011年实施。在县中心敬老院设计社会化养老床位100个,今年春季,全县第一批养老服务对象即可入驻。
(原载2011年5月27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