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山水入诗如画
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西安,在历史上是“群仙”、“群龙”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山水”最有“灵性”。诸如西安附近的华山、骊山、圭峰山、南五台、翠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等都是千古胜游之地,历史上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上世纪8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曾乘“安二”飞机从临潼机场出发,沿华山、少华山、终南山、太白山俯视过秦岭山水的雄姿地貌,它们奇、雄、峻、险让人赞叹不已,我深感大自然造化的西安这块天地是出奇的美妙!难怪历代文人有如此众多的青睐和描述,特别是唐代诗人对这些名山胜水之地都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与渲染,更使人产生不少的神秘感,给人无限的向往。要了解这些名山胜水之地,首先要了解西安的地貌特征。
西安南面的名山都属秦岭山脉,是西安的天然生态屏障,雄伟高大的秦岭山脉,是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是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还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狭义的秦岭指陕西省境内一段,包括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南五台、翠华山、王顺山、箭峪岭、华山、少华山等。我们通常说的南山,仅是指终南山而言,这些山一般海拔都在2000~2400米,最高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西安的最高点,也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发源于秦岭山脉的北向大大小小无数个河流,把秦岭切割成许多深邃的峡谷,仅在西安一段就有号称72条峪口,每条峪口又有许多峪沟,汇成大大小小的河流。这些河流由于不同的落差形成众多的瀑布、泉池,如太白山的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和翠华山的天池和高冠潭瀑布等,形成许多山水奇观。古时“八水绕长安”除渭河、泾河以外的六条河流都是发源于秦岭山脉,其主要河流有: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欲谋霸业,其名为霸河,新中国成立后,更改为带“氵”旁的“灞”。灞河发源于蓝田县华山断块向南倾斜的老剥蚀面上,后注入渭河,全长109公里。它是由大小61条支流汇流而成。它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峒峪和倒钩峪。它有三大支流,即沪河、清河、辋峪河。清河发源于秦岭主脊北侧,其上游称蓝桥河,唐代诗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韩湘子》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是从这里过河去潮州任职的。古代蓝桥设蓝驿、蓝关、蓝亭,是从京城长安南下的重要关口驿站。唐代诗人元稹被贬江陵,白居易被贬江州也都是从这里过关渡桥。当年,元稹曾在蓝亭题诗:“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白居易来到蓝桥看见元稹在蓝亭上题写的诗句后,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意思是,你元稹被贬江陵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终于在春雪之时奉召还京,可不久你又远谪通州,我如今和你一样被贬江州,同样悲剧道路,同样命运遭遇,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每到一处驿亭都要下马绕柱觅寻你留下的诗句,寻找你走过的轨迹。辋峪河又称辋川,发源于蓝田葛牌的秦岭主脊北侧。辋峪河又分为东采峪和西采峪两大源流,辋峪河至峪口,河流变化很大,曲折迥流交替出现,河谷一束一放,一直一曲,一宽一狭,使这里形成奇异的自然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王维、裴迪等人,曾在这里构筑别业。也有许多寺庙建在这里,如水隆庵等。灞河河谷比较宽阔,特别在渭灞交汇处形成向东敞开的三角洲。如今,这里已开辟了如未央湖等游乐中心,成为西安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于西安城郊注入灞河,全长63.5公里,它的河源主要是汤峪河。汤峪河发源于海拔2197米的紫云山以南的月亮石西侧,北向而流,全长29.78公里,著名的汤峪温泉就是从这里涌出。这里的温泉其温度、矿物质比临潼华清池温泉还要高、还要多,西安工人疗养院就建在这里,是个风景优美的休闲疗养之地。汤峪河从汤峪口流出,穿过白鹿原后与岱峪河汇流注入浐河。浐河的主要支流有岱峪河、库峪河和荆峪河。岱峪河发源于紫云山北侧,出山后经焦岱至魏寨入泸河。唐代,有个员庄的富人,在焦岱川构筑园林曾驰名天下。它北枕白鹿原,引岱峪水凿池,构筑了莲塘、竹径、荼原縻(植物名,亦称“佛见笑”)架、海棠涧、会景堂、花坛、菜畦等风景区,当时有句里谚:“上有天堂,下有员庄”,可见其风景之优美。荆峪河发源于秦岭北侧,从东南至西北流向,由多股泉水汇流而成为天然水库,如今已辟为荆峪沟旅游地。
沣河,发源于长安区喂子坪以南的秦岭北侧,从沣峪口流出,穿过西安于咸阳渭滨区注入渭河,全长78公里。沣河河源从峪口以上有18条常年流水沟道,其中右岸有石峡沟、红草沟等9条,左岸有太平沟、四岔沟等9条。沣河主要支流有高冠峪、太平峪和潏河三条。高冠河发源于秦岭的北大沟,从峪口流出后,右岸有神仙岔、大干沟等6条支流汇入,左岸有苍头沟、西河池等7条支流汇入。太平河发源于三岔河,峪口以上右岸有14条支流,左岸有9条支流。出峪后又有多股水流汇入成干流注入沣河。如今在沣峪口沿山一带开辟了许多现代别业,如高山流水别业等。
潏河,发源于秦岭北侧的甘花峪,由香积寺附近收纳滈河后直至西流注入沣河,全长73.6公里,潏河源流主要有大峪河、小峪河和太乙河。其中,大峪河发源于罗家坪以上的甘花溪,从峪口以上有支流17条,右岸有石岔河等7条,左岸有五里沟河11条。小峪河发源于秦岭北坡海拔2600米以上的终南山北侧,峪口以上有14条支流,右岸6条,左岸8条。太乙河发源于秦岭北侧的甘秋池。以上三条河流组成潏河的源流。潏河的支流有滈河,滈河发源于秦岭北山区的耍线杨,全长46.4公里,河水流量较大。汉唐代时期的昆明池、曲江池的水源都是引自潏河注入而成。如今这里开辟有秦岭野生动物园和御园等游乐、休闲、度假的地方。
黑河,发源于秦岭主脊北侧一带,从黑峪口流出,于尚村一带注入渭河,全长125.8公里。黑河的源流有南北两支,北支上称红水河,下称大蟒河,发源于太白山山峰拔仙台南侧,南支有两条,一条源自太白山,向南流至钓鱼台后转东流;一条源自秦岭主脊海拔3838米的光头山,向北流,称花耳坪河,与前东流分支汇合后继续东流,南北两大源流汇流后始称黑河。黑河支流很多,主要有田峪河、沙河、大蟒河、板房子河、霓豹河、王家河、东河、就峪河等。田峪河是黑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梁北侧海拔2822米处。根据多年水文资料统计,黑河平均径流量6.285亿立方米,最大值12.10亿立方米,最小值3.04亿立方米。黑河含沙量低,水质优良,多年平均负离子总量293.1毫克/升,最大值1962.6毫克/升,最小值238.9毫克/升。如今黑河已在峪口建起了黑河水库,成为供给西安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源头。这样好的水源、水质,在全国大城市中是少有的。这也是大自然给予西安的厚爱。我所说的西安山水入诗如画,其主要用意也在这里。
西安市中心区仅距秦岭北麓20多公里,近在咫尺。我们说西安是块“风水”宝地,其中很重要的是指地处西安最近的终南山。终南山它的主峰为太乙峰,唐代诗人王维只用了40个字的五言律诗,把一座偌大的终南山描写的入神如画,他在《终南山》中写道: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大的终南山被别称为太乙山,它靠近天上的天都,地下的帝都,从西向东山山相连,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似乎西到西天,东到海边,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分向两边,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再回头看,走过的路,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在一起,汇成茫茫云海,似乎把人置于白云之中。走出白茫茫的云海后,青翠的终南山却被雾蒙蒙的青霭所笼罩,使人难以看见它的真面目,让你摸不着,看不真切。这若隐若现的美景使人神往、留恋。诗人登上终南山的主峰,纵目四望,不同景色尽收眼底,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太多了,因天气的阴、晴,阳光的浓、淡,使山色显现千姿百态和变化无穷的景致!终南山太美了,太让人流连忘返,诗人欲投宿一人家住下来,明日继续再游,但看不见投宿处,只好隔水向樵夫询问打听。这就是诗人笔下的终南山。
的确,终南山给西安展现的是一副雄伟壮观的“山水”长幅美画,须晴日观看,特别壮观。被毛泽东称为“稍逊风骚”的唐太宗李世民对西安的“风水”也赞叹不已,曾写下《望终南山》诗一首: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这首诗的意思是:仰望重峦叠嶂的终南山多么壮观,俯视滚滚东流的渭河水一去不返,碧绿的山峰层层叠嶂,高大的直插云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东西延伸数百里的秦岭,好像扶起红日冉冉升起,山上翠绿松柏、植被茂密,形成雾气烟云的美丽景色。虽然太阳已高高升起,但山林中仍然像夜晚一样,看不清周围的群山,疑似进入了长安宫殿城的门阙。像这样幽静的环境里,纵有千虑不好的心情,也会心旷神怡,不需要跋山涉水,再去寻访九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呀!
终南山给西安带来的不仅是长卷美画,而且是一幅流动的画,她随着季节的变化,给西安带来的是千姿百态的美景。唐代诗人曾有大量的赞美诗词和描写,唐代诗人林宽在《终南山》一首诗中写道:
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
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冬天里神奇挺拔的终南山呀,把长安城衬托的如此壮丽,使人感觉到居住在长安城中的人们呀,都在你雄伟的雪影下感到寒意。徒有标奇耸峻的终南山与天相连生出绕云紫气十分壮观,而忙碌的人们为生计、为仕途,哪还顾得上抬头观看这独有的景色。
另一位唐代诗人祖咏在《终南望余雪》中写道: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的意思是:遥看终南山是那样的阴冷峻秀,山顶上白雪皑皑像浮在云端一样。茂密的森林树梢上闪映着雪后晴日的景色,日落的时候给长安城的人们增添几分寒气。
唐代诗人孟郊对终南山的观察最为深刻、细微、贴切,写出了终南山的“险”“奇”。他在《游终南山》中写道: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游南山走在深山之中,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似乎塞满天空,俯视千谷万壑又似乎把大地全部覆盖。在山中看朝日,望夕月,都是从南山高峰处升起,似乎像南山生出日月一样,真是奇妙呀!其他地方已是夜幕笼罩,但南山的高峰却显落日余晖的景致。然而,在其他地方已是洒满阳光大白天,但在南山的深谷里却依然一片幽暗,似乎昼未明一样,这种阴阳错落的奇险风景只有在这里才会看到。在这心旷神怡的环境里,一切杂念、邪念都会抛掉。人怎能不“自正”呢?虽然山路再险,却让人心地坦然、平静。然而山高则风大,把松柏枝叶吹得飘拂,发出阵阵松风,这阵阵飘拂的松柏风拂过千谷万壑,就变化为徐徐清风,使人的视觉、听觉都是一种极高的享受。想到这些,后悔十年寒窗来得太晚了,天天为虚浮的名和利,太不应该了。这是消极的想法,但并不影响诗人对终南山美好的赞誉,反而更衬托出终南山诱人的魅力!
终南山的初春景色多致,风光奇异,连诗人都难以描绘出她真实的容貌。唐代诗人张乔在《终南山》中这样写道:
带雪复衔春,横天占半秦。
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
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
白云幽绝处,自古属樵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了,高峻的终南山上仍然积雪未消,横卧东西数百里的终南山呀,似乎占去了一半秦川大地,山上风景多变化,看都看不过来,更难把真实的神奇描绘出来,写给别人看。山上的溶洞又深又远,使山与山相通、相连,终南山有多达72条峪川,川水涟涟更显得有神。高耸的山峰上,白云朵朵缭绕,那是绝顶通幽的地方,自古以来,那是属于长期生活在山中以打柴为生的樵夫经常去的地方,一般人是登不上去的。
终南山距离现在的西安更近了,西安高新二期开发区已与长安科技园相连,长安科技园已与南山接近。如今沿终南山北麓建立了许多大学校园、风景旅游区和私家别墅、度假胜地等。全国最大的秦岭动植园就建在终南山下。这是一片“风水”极佳的绝好地方。唐代诗人孟郊曾对这里赞美不已,他在《终南山下作》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
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
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
这首诗的意思是:看见这里的原野如此秀丽多娇,才知道这是大自然对这里过分偏爱而造化的结果。终南山高耸入云,其阴影笼罩着山下山清水秀的村庄,川水滋养着这里一片肥沃的稻田。由高低错落形成的梯田像碧绿的山峰,家家户户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一心想蜕骨成仙的人,把这里当做奔月嫦娥的桂仙宫居住在这里,和神仙生活有什么两样!
终南山以清青翠丽而著称,她不同于其他名山胜水。唐代诗人王贞自在《终南山》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终南异五岳,列翠满长安。
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
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
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
这首诗的意思是:终南山不同于五岳中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她的青绿列翠照满长安城。在人杰地灵、人才荟萃的京都里,明扬侧陋,便于举荐人才,便于发现人才,人才想隐都难于遁去。从终南山流出的河水穿过众多的苑囿、别墅,终南山上的积雪,照得全城寒意。问一问,在这红尘滚滚的人世间里,谁愿意同我一起停留下来,细细观察终南山的美好景色。
当时,在终南山北麓的樊川、韦曲一带,长安城南许多达官贵族在这里建有大量的山庄别墅、林中别墅、园林花卉、林石花亭、楼台榭阁,号为“风水”胜地。在这里建有山庄别墅的有:何将军山林,郑附马池台,牛僧孺郊居,杜佑别墅,韦安石别业,杜相公别业,李中丞樊川别墅等。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岑参、郎士元、韩愈、郑谷、权德舆、元稹等,也都在这里建有此类庄园、别业。据《归唐书·杜佑传》记载:“佑城南樊川有佳林亭,卉木幽邃,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唐代诗人钱起曾为杜佑(即杜相公)别业写了《题樊川杜相公别业》诗一首:
数亩园林好,人知贤相家。
结茅书阁险,带水槿篱斜。
古树生春藓,新荷卷落花。
圣恩加玉铉,安得卧青霞。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里的园林只有数亩,但修建的多么好呀!这么好的园林,人人都知道这是宰相杜佑家的别业。用茅草屋宇构造的书阁楼,建在险绝之处,水池边栽培有可供观赏的木槿花带,把木槿花带作为绿篱沿池水边曲折迥斜。高大的古树枝叶繁茂,在古树下面的阴湿处生长着一种春天里开着紫色的苔藓花。池中盛开的荷花随风摆动,使掉落在莲叶上的花瓣被莲叶卷起。深受皇恩的宰相家里,拥有珍贵的宝玉和举鼎,他才心安理得在这里享受山野别业的幽静安逸生活。
唐代有许多文人学士到晚年都在追求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田园生活,白居易就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个,白居易在《池上篇》中写道: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土狭,勿谓地偏。
足以容膝,有堂有庭。
有书有酒,有叟在中。
足以息肩,有桥有船。
有歌有弦,白鬚飘然。
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择水,姑务巢安。
如龟居坎,不知海宽。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
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时饮一杯,或吟一篇。
妻孥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吾将终老呼其间。
从这首诗写的如此直白字里行间使人感受到白居易对他晚年田园生活的知足。
辋川,是西安东南向的又一风景名胜之地。它位于西安蓝田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竹篑山间,是秦岭北麓的一条川道。辋川水自两岸高山对峙的蛲关口湍急流出,蜿蜒曲折注入灞河。古时候,辋川水与别的水流汇集在歌湖一带。从山上看去,环辏沦涟,好似车辋形状,故名“辋川”。它虽然不在古代长安八景之列,但也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唐代诗人王维晚年在这里住了很长时候,同时住在这里的还有王维的好友裴迪、崔兴宗等庄园。王维与他们“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特别是王维非常赞赏辋川的山林胜地,写了大量描述这里的山川胜景,不仅写了《辋川集》,还为辋川二十景绘制了图画,称作《辋川图》。《辋川图》石刻现藏蓝田县文化馆,是明代郭漱六和清代熊墨樵先后摹绘的。据说,唐代有一僧厨梵正,把辋川图二十景的绘画艺术与烹饪技艺巧妙地结合起来,再现于冷盘之中,人多爱观,不忍食之。这是西安饮食文化的历史财富。王维在他的《辋川集》里这样写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罔、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其中《鹿柴》《竹里馆》《华子岗》3首最为叫绝,被后世入选为《唐诗三百首》作为经典,成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普及读物。
王维在《鹿柴》一景中是这样描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的意思是:空旷寂寞的山林里看不见人,但偶尔却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这是山林中特有的景观),夕阳返照的光透过山林密叶把余晖复照在匍匐生长的青苔叶茎上,显出斑斑点点的影子(这种借光复照的自然现象,只有田园山野才能见到)。
王维在《华子岗》一景中这样描写: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阳落山松林起风了(这是山林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回家时草上的露水早已晒干了,落日的余晖照着我离去的足迹,青翠浮动的山气,轻微掠动我的衣衫。
王维对《竹里馆》一景又是这样描写: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口哨,深林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与我相伴,只有天上的明月与我相随。
王维对他居住的田园山野景色极为留恋,他在《山居秋暝》一首诗中这样描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意思是:秋日黄昏里,空旷的山野刚下过一场山雨后,特别显得秋高气爽,空气清新。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林间,清澈的山泉流淌于山石之上。竹林里传出姑娘们洗完衣服回家去喧闹的嬉笑声,水塘里莲叶翻动,那是渔夫划动着渔船的所形成的水波。春天的芬芳早已消失,我甘愿归隐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居别墅。
王维在另一首《莲花坞》中写道: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测水,畏湿红莲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出去采莲,水洲漫长,常常忙到日落才回家。撑篙滑浆时,水花不要溅得太大,不然就要弄湿我的红莲衣衫。王维在这里过着田园般的劳作生活,显得非常快乐。他在一首《田园乐》中写道: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意思是:早晨起来桃花的花瓣上还会含着昨夜的雨露珠,雨后的柳树更显得碧绿,笼罩在早上的烟云雾气之中。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院,家童还未来得及打扫清理,山莺啼鸣划破静静的清晨,这时的我仍然沉浸在昨夜的睡眠之中。这就是辋川别墅带给人清淡的田园之乐。
杜甫在《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五十六》一诗中这样写: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
褰裳百里泉,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诗人对这里山色青萝径、孤霞岑、独鹤、鸣猿、百里泉等美景不厌远,随处深,掩起衣,心旷怡。
如今这里虽然“人去物遗”,但“山水”依旧,至今在辋川还留有王维“手植银杏树”,长势雄伟,枝叶茂盛,成为当年历史的活见证。
我们说西安的“山水”入诗如画,这是大自然对西安的偏爱和造化。距离西安城区最近的南五台山,就是一处最幽静神秀的地方。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峰。因与北向的五台山相区别,故称南五台。古人赞誉“南山神秀之区,以南五台为最”。过去这里的寺庙盛行,香火甚旺。在上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西北局曾计划将这里开辟为西安的“庐山”,在这里建设楼亭馆所,后因“文化大革命”,半途而废,已建的楼房也遭破坏。从今天来看,当年预将这里建成一个避暑、开会、休闲、游乐之地是很有眼光的。唐代诗人司空图在《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一首中这样描写这里的风景: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这首诗的意思是:南五台我曾到这里来游过,当年到此一游的题诗已被苍苔淹没。僧人手持的锡杖振环发出的响声传到幽静的深谷,高僧在这里翻译佛教经典使人想起原先《诗·小雅》“南山有台”的诗句。一棵被狂风吹倒的松树躺卧在石台阶上,一只受惊吓的鹿突然从溪水边跑来。回到内殿,奉和诗兴心切,这是有感而发呀!虽然我的身已回到长安城,但我的心还留在南五台的游兴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