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承传水文化撑起一片天空(代序)

为承传水文化撑起一片天空(代序)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水之央》是第四本宝鸡市水利系统职工散文集。局成立了水文化专业委员会,积极倡导水文化建设。作为宝鸡市的水官,水文化是我执政水务的一颗重要的棋子。我也同宝鸡的水文化一起成长起来。宝鸡水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宝鸡市水利局荣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跻身全国水文化先进行列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入研究水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建设先进的水文化,为解决我国的突出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为承传水文化撑起一片天空(代序)

常崇信

《在水之央》是第四本宝鸡市水利系统职工散文集。前三本集子分别是《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和《在水之涘》,都取之于《诗经》中的优美诗句。“在水系列”的文集中,篇篇文章里都含有‘水’,都有着水灵灵的意境。既有远古的水文化,有水形成的经济,也有水形成的政治。从2008年起,连续四年每年出一本,我不禁惊叹起时间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

自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农口工作。对水的命脉意识有深切的感悟。我来水利局之后,进一步对水及水问题进行了思索。

管理水资源,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职责,从另一个角度讲水利局就是一个水资源管理部。人水和谐是水利工作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目标,靠水利工程建设,也靠水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光大。我们在抓好水利硬件建设的同时,也把目光锁定在水文化建设上,以此来带动和推动整个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

开坛论水。采取举办“水论坛”的形式,问计于各位领导和专家,共同研讨宝鸡水利发展战略,会诊指导宝鸡水利建设工作,从2007年起共举办了5次,先后就冯家山水库水资源保护问题、水利与宝鸡实现三个率先问题、水环境与水文化建设问题、水利旅游问题和水权与水市场、河流与发展问题,邀请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等数十名国内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我市有关部门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交流发言。目前由市政府主办、市水利局承办的“宝鸡水论坛”,影响力逐渐增大,引起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论坛成为宝鸡研究水事的一个品牌,成为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开创水利工作的一个新的前沿阵地和理论殿堂。每年初紧扣大势确定主题,征集论文,正式会期虽说仅有一天,其准备过程实有半年之久,大家边思考,边学习,边和全国的前沿思想交融碰撞,提高了认识水平,受益匪浅。

循河探源。从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汲取时代精神营养。近年来,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先后考察了黄河、渭河、嘉陵江、汉江、漆水河、泾河、千河、石头河、通关河、雍水河、小水河、金陵河、赤沙河和香泉河等数十条河流的源头。通过这些溯源寻根活动,查看了诸条河流源头现状;掌握了市境内主要江河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存储和开发利用的第一手资料。收到了歌颂水利事业,振兴水利精神,增强搞好水利工作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的功效。

搭建平台。局成立了水文化专业委员会,积极倡导水文化建设。创办了科技类季刊《宝鸡水务》,相继出版全市水利职工优秀论文集《宝鸡水利论策》(卷一至卷五),编纂陕西省地市首部地方性史志类文献《宝鸡江河水库大典》,等等。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调动了全市水利职工参与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宝鸡市的水官,水文化是我执政水务的一颗重要的棋子。在宝鸡搞水文化不是刻意而为,而是顺应了职工中潜在的激流。政府主管部门只是顺流推动,并不是说水利局有大量人才,其实每个行业都是如此。“没有文化的行业不是一个完整的行业。”庆幸我们处在这个行业,处于水利大发展的时代。才有了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也同宝鸡的水文化一起成长起来。

宝鸡市水利系统千余名职工,何以蕴藏着如此大的能量?我想首先得益于宝鸡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姜炎文化、博大精深的岐周文化、大气磅礴的雍秦文化、威武雄壮的军事文化,设想以前宝鸡诸地定是水丰草美的地方,不然古君诸侯何以选择这里作首都?

2008年5月初,水利部领导在检查宝鸡精神文明建设时,看到厚厚一本系统内职工的散文作品时,提出建议:将特点明显的水文化作品结集出版,打造区域性水利精神文明单位的名牌。8月, 水利职工撰写的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散文集《在水一方》发行面世,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撰文赞誉:“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宝鸡市活跃着一支弘扬水文化的生力军。”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看了初稿后讲到,没想到一个行业有这么一群文艺爱好者,确实很难得。

《在水一方》出版发行,在宝鸡市水利系统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热情鼓励。水文化爱好者群情振奋,创作热情更加高涨。短短几年时间,宝鸡水利网站“在水一方” 栏目陆续刊发佳作八百五十余篇。水利系统水文化爱好者中有9名被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宝鸡水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宝鸡市水利局荣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跻身全国水文化先进行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认为弘扬水文化,民间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动,于是,我主持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论文提交上去不久,就收到全国水文化的首创者李宗新先生的亲笔来信,观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组织局系统参加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获奖颇丰。我被吸收为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参与国家《水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的讨论和修改,近悉该规划纲要通过专家审查,对今后一个时期水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有人以为水文化是公务之外的一项工作,其实我们水利人每年所做的事情,不少属于水文化的范畴,有丰富的内涵。水文化不是新兴科学,也不是交叉科学,而是一门人文科学。归纳整理,单独提出来,正如历次社会大分工一样,将催生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情。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水文化已悄然无声地根植于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渭河全线治理,需要文化的支撑,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更离不开文化的修饰和点缀。对河道的管理,更需要先进的水文化作铺垫,

站在水面前,不能不歌唱,水培养了一批人,一个爱水的群体。对水的思考和认识,水利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水的话题,是水利人一辈子参悟的事。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央》,我感到职工对水的理解更加深厚,爱之愈深。可以讲,是水利局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力,促使我也拿起笔来,在三年时间内不知不觉地有了近50多万讴歌水的文字。

若干年后回首这段经历,我们将为作为宝鸡水利人而骄傲,为我们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宝鸡水利史上留下印记而光荣,而自豪。深入研究水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建设先进的水文化,为解决我国的突出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愿为水文化鼓与呼,愿以水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推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7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