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智造师”的未来隐忧

万“智造师”的未来隐忧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小时后,被称为“智造师”的他将作为另一个角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和一大群白发老人一起在医院里排队。到2015年,像王简这样的上海“智造师”至少达到100万人。张江园区相关从业人员目前约25万人,临港新城目前从业人员不到1万。季萍表示,以往的研究显示它和环境污染及工作压力密切相关。新兴产业从业人群的“工作相关性疾病”尽管尚未被列入我国法定职业病,但在发达国家已被纳入政策关怀保障的范

100万“智造师”的未来隐忧

□ 李蓓 张锐杰

凌晨3点,前微软公司员工王简从一堆浩瀚的代码中挣扎起身,摸向床边。数小时后,被称为“智造师”的他将作为另一个角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和一大群白发老人一起在医院里排队。

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转型正在上海次第展开。伴随着传统劣势产能的淘汰,新兴产业在这座未来的“智造之城”迎来无限生机。到2015年,像王简这样的上海“智造师”至少达到100万人。

在生机和活力的背后,王简却为自己的健康困惑。他的病,医学上称为“工作相关性疾病”,尽管未入法定职业病序列,却开始侵扰越来越多的“智造族”。当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时,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这是转型社会无法回避的一道考验。

调查样本

程序员群像

产业背 景——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以信息技术产业为首的五大主导产业。

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目前上海仅软件业从业人数已达35.3万,到2015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实现经营收入6000亿元,从业人员达60万人,形成30个产业基地。

年轻从业者深陷老年病困扰

资深“码农”:腰疼到站着写编码

王简是35.3万从业大军中的一名资深“码农”(指专职于软件编码工作的研发工程师)。这位前微软员工由于健康原因已经离职了一段时间。

在他的病历卡上,医生记录下了他每个月的血压和血糖监测数据以及服药效果。离职后,为了休养,他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出于生活的需要,现在在朋友开的一家小型软件公司从事技术指导工作。

下午4点,王简起床接受记者的采访。“我是凌晨4点才睡下的。”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他已经习惯了与常人颠倒的作息时间表。“过劳的问题,在软件业小公司很平常。”他告诉记者,起初到朋友公司指导技术时他不想加班,朋友一听就急了,“请你来,就是要让他们加班的。”虽然仍处于休养期,王简坦言,如今还是和代码相伴到黎明。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弄了一身的病。”王简说,他在微软时的工作压力不算大,“只是每当有任务在身上时,就会很焦虑。没做完会不甘心,所有的程序员好像都有这种类似强迫症的上瘾症状。”尤其是一进入工作状态,他就不想说话,连家人朋友的电话都懒得接听,“特别是一个新软件进入最后上线冲刺阶段时,整个人会很紧张。”

“我现在编码都是站着写的。”他对自己这个怪异习惯的解释是,腰疼。他记得,他所在的开发部门有50多个人,几乎都是80后,其中不少人患上了颈椎病和鼠标手。“有个测试工程师常常喊颈椎疼,体检的时候,医生还警告要当心颈椎曲转。”

入职新手:工作环境带坏生活习惯

一个看似简单的语音聊天功能,背后是四五个程序员通宵达旦一个星期的血汗。陈欣在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上海分部上班,入职仅半年却自称已是“老病号”,“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感冒和拉肚子。”

“每天都好困啊”,“最近脖子和脊椎疼,医院说是有些劳损了”……他的QQ签名时常会吐槽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陈欣加入的程序员QQ群里,这样的吐槽几乎已成为常态。他的一个朋友说,“从5月底到7月中旬,我已经加班240多小时了。”另一个朋友则表示,自己每天加班4小时,双休日加班10小时。更有人称,最忙的时候通宵加班,一整天也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补补觉。

加班和他们的身体状况之间有直接联系吗?陈欣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去医院看颈椎病,医生说这是长时间伏案的必然结果。他因为眼睛干涩去检查,被告知是一种在程序员中很普遍的“电脑眼”。去就诊心慌、慢性腹泻和感冒,医生则批评他“过劳,免疫力下降,导致代谢综合征”。

经常泡在QQ群的程序员们告诉记者,他们明知很多习惯有害健康,但在日常工作环境和节奏的压力之下,很难幸免。陈欣就表示,他的工作全天就只有坐在电脑前一个选项,公司没有工间休息娱乐措施,而任务是掐着时间倒计时的,这让他很难保持健康的工作习惯,有时候他因为脖子痛甚至希望自己能学会躺着写代码,有时候“莫名其妙地紧张失眠,整晚不能入睡,只能爬起来继续写”。

调查样本

张江&临港园区

产业背 景——

根据“十二五”规划,上海要建成若干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张江大力发展信息研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临港成为先进重装备制造基地。张江园区相关从业人员目前约25万人,临港新城目前从业人员不到1万。

职业环境“拖累”健康状况

位于张江高科园区和临港新城的曙光医院东院、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是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最近两年针对日益庞大的园区新兴产业从业人群,他们均开展了多项健康状况跟踪调研。

长期伏案:颈椎发病率远超全国水平

对张江园区700余名高新技术从业者开展脊柱病调查后,结果让曙光医院推拿科医生朱国苗大吃一惊:颈椎病发病率高达21%,远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7%至17%。该院体检中心统计显示,集成电路和新材料领域的20余家企业,90%的从业者出现了早中期脊柱问题,“有的人脊柱的正常生理弧度消失了,出现了反向弯曲。”

针对另一家拥有2000余名职工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调查发现,50%以上从业者出现肩颈椎退行性病变。

低头伏案、疲劳都是影响颈椎脊柱健康的危险因素。朱国苗说,以往流行病学认为年龄与脊柱健康相关,此次调查却颠覆了以往的结论,证实工作状态可以改变颈椎健康。

环境污染:甲状腺结节率达9成

调研的另一个项目是甲状腺。曙光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季萍介绍,某新兴企业700余名职工中,90%有甲状腺结节,其中结节阳性(指癌变)的有6人。仅本周,在对一家小企业的40名职工的检查中就发现,有3人出现钙化点,提示出现癌变前期。

六院针对临港新城海洋装备制造业某企业的调查也发现,在1313人中,170人有结节。

而浦东医院调查显示,临港新城海洋装备业部分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现率40%,肿瘤指标阳性率达到3%。

“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查一个就发现一个结节。”季萍说。据悉,过去1厘米结节医院就会建议手术切除,而现在由于这样的人实在太多,通常手术指征已放宽到大于1厘米并且出现钙化。

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的大量增加,与从事职业有无关系?季萍表示,以往的研究显示它和环境污染及工作压力密切相关。而记者查阅了我国职业卫生学文献后获悉,工作环境中的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和微生物环境等因素与此有关。

过劳高压:1成人临近抑郁边界

新兴产业从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地处浦东的东方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李杨透露,在针对张江和临港等产业园区的近4000人样本中,60%至70%的人被发现有非常明显的心理压力,其中有10%的人压力层级达到了9至10级,提示为抑郁症前兆。

这一观点也获得了一项来自东方医院、同济大学和日本厚生省联合课题组的佐证。该项课题研究针对2994名在浦东地区产业园区工作的从业者,研究主题为“过劳状态下人体健康因素的变化”。研究证实,工作环境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受访者中出现了明显的肝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动脉血管硬化等指标偏离正常值,一些以往60至70岁老人才会出现的代谢类疾病在这一群体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疾病前移。

权威解读

市疾控中心——

摸底5万家企业开展新行业流行病学调查

新兴产业从业人群的“工作相关性疾病”尽管尚未被列入我国法定职业病,但在发达国家已被纳入政策关怀保障的范畴。针对新兴行业的流行病学调查将在这一两年中启动。

信息、重装、新能源:三大行业带来职业新危害

目前传统职业病发病率已开始走低。而新兴的信息技术、海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则开始带来新的职业健康危害。根据本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上海职业病防治重点区域开始向新兴产业转移,沿海沿江带状产业引领区、示范性基地以及郊区新城配套工业园区已被列入下一步重点防治区域。今年会对5万家企业开展摸底调查。

辐射、高频、微波:未来上海将重点监测

最近1至2年内,市疾控中心将启动对新兴产业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电磁辐射的研究,针对集成电路、芯片业等涉及新材料的行业,今明两年还要启动对高频、微波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此外,还有一些课题研究将聚焦视频作业引起的“工作相关性疾病”。

对策建议

早期干预:

落实企业在员工职业健康防治上的责任,例如把健康检查作为法定福利,确立职业健康防治的法定地位。

专项合同:

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高危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涉及可能危害员工职业健康的因素,企业须承诺提供必要及时的措施予以防范。

政策保障:

新型职业健康危害应尽早纳入政府监测,并在条件成熟时试点相应保障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