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情入画来
——小记民间艺术家陈庚申
丰国需
认识陈庚申先生,是在几年前区里举行的首批民间艺术家表彰大会上。由于陈庚申是我少数几个不认识的民间艺术家,故我特意与他坐在了一起,交流了一番,还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
初次结识,陈庚申给我的印象是个朴实的民间艺人,没有丝毫的花头花脑。据说他是个搞民间绘画的,擅长灶头画,所画的灶头画在崇贤一带颇具名声,还曾应邀在三家村扇厂画过一阵扇面。
前年和去年,我接连受闲林文体中心的委托,协助他们编辑了两本闲林民间画家阮士荣先生绘制的老底子的风俗画画册,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陈庚申先生来了。这些年来一直没和他联系,不知他在画些什么,我觉得该抽时间去看看他和他的画了。
2012年9月11日,在崇贤街道文体中心主任王跃田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位于崇贤三家村裘家兜陈庚申先生的家。陈庚申今年七十四岁,属兔,还很健朗,手中的画笔始终没有停过。见我造访,陈先生十分高兴,拿出了他近期的一些作品让我欣赏。他告诉我,他去了趟台湾,回来凭记忆画了幅台北101大楼和中南禅寺;去了趟少林寺,回来又画了少林寺。他记性很好,凭记忆作画,十分了得。我对画是外行,我看的是热闹,应该说这些画画得都不错,而且画的景点我都去过,但这些并非我关注的内容,故我看不到我所需要的“热闹”,于是便问他有没有画些旧时的生活场景。陈庚申连声说有,当即上楼翻出了一叠画稿,我一看,眼睛都亮了,这些画稿画得都是旧时崇贤一带的生产和生活场景,洋溢着浓浓的民俗风味。也许是我对民俗有偏爱,不由直觉昔日风情扑面而来,当即爱不释手地一一观赏起来……
这一叠风情画画得都是陈庚申先生熟悉的生活,同样这也是我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我十七岁那年下乡到渔场,在包括崇贤一带在内的运河畔生活了十年,对于画中的很多场景,我过去不仅看过,而且都经历过。比如农船运货、渡船摆渡、稻桶掼稻、乘凉听故事、打绵线、罱河泥、磨米粉、乘风凉、造房子、看社戏等等,望着这些画,昔日的水乡风情扑面而来,勾起了我太多的怀旧情结。画中的那些场景,很多早已离我们远去,已为现在的年轻人所不熟悉,但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这些场面给了我太多的回忆。特别是那幅《乘凉听故事》,我看了又看,我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并此后几十年来一直与故事结了缘……
在与陈先生的聊天中得知,陈庚申是从小喜欢画画的,十五六岁时就开始替人画照片,背着画箱走村串户,南面画到杭州,北面画到德清,在当地农村有一定的知名度。二十岁那年,他考浙江美院,但因成分不好,没能入学。从此他便在农村做起了泥水匠,替人家打灶头,打好灶头后便利用自己绘画的特长画起了灶头画。后来,当地办起了扇厂,还专门请他去画工艺扇,其间还为杭州王星记扇厂画过一年多扇面画。
陈庚申的水乡风情画,是在重现当年的生活。这样的画,再好的画家,没有水乡生活的经历也是很难画出来的。可以说,陈庚申的画是在纪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创作。欣赏他的作品,仿佛眼前又出现了当年的生活情景,江南水乡农村的文化底蕴在他的画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愿陈庚申先生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使“水乡风情画”形成一个系列,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