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贤蹄髈的昨天和今天

崇贤蹄髈的昨天和今天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崇贤蹄髈起码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此,崇贤一带上点档次的酒席,都有红烧蹄髈这道名菜。崇贤红烧蹄髈的名声远扬,是在1986年。有心振兴崇贤“蹄髈经济”,又苦于没有商标使用权的崇贤崇杭大酒店老板何建欣,在余杭区工商部门的牵线下,终于买回“崇贤蹄髈”商标,并返聘已经退休在家的春宝师傅掌勺,决意要将崇贤蹄膀发扬光大。

崇贤蹄髈的昨天和今天

陆云松

崇贤蹄髈这道名菜,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则民间传说,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崇贤蹄髈。由此可见,崇贤蹄髈起码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乾隆帝初次下江南时,一天,适逢春雨绵绵,乾隆的御轿在沾驾桥边停落之后,雨却下得越来越大了。随众们见天公不作美,前行不能,后退也不能,便扶着乾隆爷,朝离沾驾桥不远的一户农舍走去。这户农家的主人,是一位司公,乡间有红白喜事,都请他去烧洒(烧菜)。司公见来了坐轿子的贵人,便热情地把他们请进堂屋,还拿出一块干净的土布,帮他们擦沾在裤脚上的泥水。当他擦乾隆爷的裤脚管时,发现这位爷长衫里面竟穿着一件龙袍。正在这时,随众将司公拉到一边,给了他三两银子,告诉他今晚要在他家借宿一夜,晚饭也在他家吃了。这一天,司公正好在烧一只猪蹄髈,已烧了一个多时辰了,再过一歇放点盐、洒点酱油就可以上桌食用了。他一听穿龙袍的爷要在他家吃夜饭,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一紧张,他放盐的时候竟错放了白糖,洒酱油的时候竟错洒了绍兴老酒。殊不料,错放了调料的蹄髈尚未端上桌来,满屋子就有了一股香味,穿龙袍的爷连说好香,好香。蹄髈一上桌,内穿龙袍的爷率先动了筷子,品尝了蹄髈,并连说好吃。心情还很紧张的司公也伸出筷子,品尝了一下错放调料的蹄髈,也觉得这只蹄髈比平时烧的蹄髈要好吃得多。从此,他无论在家烧蹄髈还是给东家烧蹄髈,必加白糖和绍兴老酒,吃过他烧的蹄髈的客人,都说特别好吃。从此,崇贤一带上点档次的酒席,都有红烧蹄髈这道名菜。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公元1985年,到机关食堂就餐的客人,仍每每是人手大锅饭一碗,大锅菜一勺。大概是当家人觉得再用这样的方式招待有功于崇贤工业的客人,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加强政府机关食堂的力量,改变客人就餐的方式。于是,把已过不惑之年,烧得一手好菜的春宝师傅被请进了镇机关食堂。

春宝师傅的大名叫王春宝,是崇贤烧得一手好菜的民间厨师,屈指算来,还是给乾隆爷烧蹄髈的那位司公的第九代徒孙。春宝师傅最拿手的好菜,就是红烧蹄髈。

崇贤红烧蹄髈的名声远扬,是在1986年。那一年,《钱江晚报》一位女记者到崇贤采访。就餐时,镇党委分管宣传工作的马大姐在镇机关食堂招待了她。当红烧蹄髈端上桌时,好客的马大姐立马夹了一大块带皮的蹄髈送到了女记者面前的小盘里,并对女记者说,“快趁热吃,快趁热吃,我们春宝师傅烧的蹄髈,吃过的人都说味道特别好。”声明不敢吃猪肉的女记者朝马大姐笑笑,没有动筷子;很会劝吃的马大姐又接着说,原来家在崇贤,现在定居在香港的阿八,前不久回家探亲后回香港时,什么都不带,就带去了春宝师傅烧好的五只蹄髈。马大姐这一说,女记者才提起筷子,但她还是不敢品尝马大姐给的那一大块,她将筷子伸向蹄髈碗里,夹了指甲般大小的一小块,慢慢地送到嘴里。一定是觉得味道真的不错,女记者很快又吃完了马大姐给她的那一大块。几天后,《钱江晚报》上就有了一篇描写崇贤蹄髈的文章:“崇贤蹄髈,酥而不散,端上桌时,看上去像一堆流油的肥肉,夹一块送到嘴里,其味恰似鲜美无比的鲥鱼圆。什么是人间美食,什么叫回味无穷,崇贤蹄髈就是……”这位女记者的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在崇贤,曾有过一桌客人消灭了五只崇贤蹄髈的记录,不是人间美食,能会这样讨人欢喜吗?!

崇贤蹄髈名声远扬的当口,远在临平,很有经济头脑的饭店老板张建伟,看中了崇贤的“蹄髈经济”,抢先注册了“崇贤蹄髈”的商标。可崇贤蹄髈有崇贤蹄髈的烧法,“三步火候”只要一步不到位,就会熟而不酥,“九种调料”只要一种不地道,就会香而不鲜,崇贤蹄髈在临平火不起来。有心振兴崇贤“蹄髈经济”,又苦于没有商标使用权的崇贤崇杭大酒店老板何建欣,在余杭区工商部门的牵线下,终于买回“崇贤蹄髈”商标,并返聘已经退休在家的春宝师傅掌勺,决意要将崇贤蹄膀发扬光大。

如今,崇贤蹄髈的名声已越来越大,不仅杭州人、临平人、塘栖人经常来吃蹄髈,连歌唱家蒋大为、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女排教练俞觉敏等“国家级”名人,都先后到过崇杭大酒店品尝蹄髈。

崇贤蹄髈,已成为崇杭大酒店的镇店名菜;“到崇贤吃蹄髈去”,已成为周边县市食客的一句口头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