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忆茶香
初识中泰的茶香,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那一年春茶飘香的季节,余杭县文化馆组织了五六个业余作者去石鸽公社采风。东道主很大方,参观了石鸽茶厂后,声明每人可以在茶厂购买1斤刚出锅的一级炒青茶。那时市面上难觅这样的好茶叶,尽管口袋里的钱不多,我还是花1元8角钱买了1斤。回到家里,若有左邻右舍的乡亲过来做客,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茶叶包泡茶给他们喝,他们都说,这茶叶真好,这茶叶真香。
20世纪90年代中叶,刚踏上社会的女儿好大胆,卖掉部分家产,出资10万元与人合伙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定下开业的吉日后,便要我为她购买几斤价廉物美的好茶叶。于是,我又想到出好茶叶的中泰,一个电话打过去,托中泰的友人买10斤茶叶来,事后,女儿对我说,每斤150元的中泰茶,比每斤400元的龙井茶还要好。
1999年春,余杭电视台新开了一档涉农栏目,取名为《余杭大地》,这档电视节目的负责人戚金海,要我这个既熟悉农村又会写文章的老农,去做《余杭大地》的特约撰稿人,并告诉我,推介余杭大地上的名特农产品,是栏目的重中之重。于是,从那一年开始,几乎年年与中泰的茶叶有接触。其中,印象特别深的有两次。
一次是马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忽闻中泰乡思古山村春茶开采,这是并非农业设施栽培的大棚茶。新春采新茶,我们便立马赶往中泰。
这种与马年同时来到人间的春茶名叫“鸟牛早”。当人们还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中泰乡思古山村的茶农,就开始忙于采摘春茶了。在茶山上,我们见到的第一位采茶女名叫徐星花。她告诉我们,马年的正月初三,她就上山采摘春茶了。我们敢断定,她一定是余杭区境内马年采摘露地茶的第一人。我们看到,“鸟牛早”的栽培方式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传统茶园的茶树大多培育成球状,而“鸟牛早”却是亭亭玉立的乔木状。村书记姚妙水告诉我们,思古山村3组组长沈柏林,是思古山村公认的炒茶状元,曾多次在炒茶比赛中得过名次。随着沈柏林右手一上一下地来回舞动,“鸟牛早”特有的醇香就慢慢地飘了出来……
另一次是初上中泰紫荆山。在那里,我识得了“叶底色白似玉,叶面翠绿似碧”的珍稀白茶原来的样子;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从小就同茶叶打交道的李爱平,于1999年10月,建立了紫荆山茶业开发公司,先后栽种了80亩珍稀白茶,填补了杭州地区无白茶的空白。
李爱平开创的紫荆山白茶基地,四面环山,给怕风喜阴的白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除此之外,李爱平还在白茶中栽种了许多桂花树,以便更好地给娇嫩的白茶挡风遮阴。白茶树比传统茶树生长缓慢,我们见到已栽种5年的白茶树,仍显得很矮小,但由于管理得当,生长很是旺盛,棵棵白茶都吐出了娇嫩的新芽。制作白茶,要先在采摘下来的鲜叶挑出奶叶,扔掉碎叶,将奶叶均匀地摊在竹席上晾干,然后再到理条机上杀青、烘干机上烘焙。随着茶叶的不断干燥,白茶特有清香就扑鼻而来了。
珍稀白茶制作成干茶后,如翠绿镶金;冲泡时,如翡翠起舞;冲泡后,香气幽雅持久;品尝时,顿觉滋味甘醇鲜爽。
中泰好茶,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