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涛的诗歌行为艺术史

张涛的诗歌行为艺术史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每个下雨的黄昏,他会独自一人走向九○五厂后贺兰山的深处。九○五厂搞测绘的老工程师曾经隔着两个山头偶然从水平仪中看到过一个大头孩子在山谷里走动,然后蹲下来在地下挖了坑,又奇怪地把头埋进了坑里。但可以确定的一个事实是,那个光秃秃的山谷后来神奇地长出了一排一排的树木,就像是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一样,然而查遍了九○五厂的厂志资料,也没有查到在那里种树的任何文献记载。

张涛的诗歌行为艺术史

金 瓯

公元前八万年,有个傻瓜降生了,他一睁眼睛,马上就喜欢上了这个世界,于是他从乱草堆里爬了出来,冲着这个世界,“哇哇”大哭起来。

据说,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诗歌。

公元1972年,也有一个傻瓜降生了,他也睁开眼睛,也喜欢上了这个世界,他也大哭起来,可是没有任何人对此感到吃惊。

首先,他的屁股上吃了一记巴掌,被人抓着小腿倒提着乱晃,像是从口袋里往出倒东西似的,企图抖搂出更多的诗。于是他哭得更凶了,于是就有人说:“这孩子倒是挺皮实的,你们准备给他起个名儿吧。”一通忙活之后,他被起了名字,混杂到一大堆在生育高峰期里糊里糊涂地钻出娘胎的孩子们当中去了。

根据早期的民间口述,这个孩子一直到六岁都拒绝说话,头长得硕大无比,以至于细弱的脖颈被向前牵出,走动时永远显示着前趋的状态,后来的精神分析专家们认为,诗人在幼年时期显现的这一生理特质为以后在诗歌上追求先锋理念埋下了伏笔。必须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他还不识字,因此此时期的诗稿荡然无存。

在每个下雨的黄昏,他会独自一人走向九○五厂后贺兰山的深处。据与他年龄相仿的邻居回忆,他成功地摆脱了不下五十次跟踪,没有人知道他在山里干什么,也没人能走近他300米以内。九○五厂搞测绘的老工程师曾经隔着两个山头偶然从水平仪中看到过一个大头孩子在山谷里走动,然后蹲下来在地下挖了坑,又奇怪地把头埋进了坑里。

因为采访这件事的时候老工程师已年近八旬,所以对那个孩子到底有没有对着土坑大喊无法确定,他有时候说是孩子的喊声,有时候说是风声。但可以确定的一个事实是,那个光秃秃的山谷后来神奇地长出了一排一排的树木,就像是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一样,然而查遍了九○五厂的厂志资料,也没有查到在那里种树的任何文献记载。地区UFO协会的人试图将此事作为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一个例证,但遭到了当地群众的极力反对,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诗人的天赋,是造物主赋予诗人的神奇力量。

这孩子所说的有记录可查的第一句话是当他上小学一年级报名时,班主任老师问他的名字。

“我叫张涛,”他说,“不过可能还会有别的名字,您会知道的。”

这句话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以至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无法忘记。那孩子头大得难以支撑,只好把头搁在课桌上休息,所以老师让他坐在第一排,他有时出于对老师的礼貌用下巴支持一会儿,但更多的时候只能把脸贴在桌面上。

“我们全都为他感到痛苦,”他的小学同学回忆说,“长了那样一个大头。”

“那不是他的错,”另一个同学说,“那不能怨他。”

“是啊,”有一个同学也同意,“虽然大了一些,但那至少也是个头。”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诗人的情况一天天在好转。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身体完全长成了,大家甚至让他参加了班上的足球队,做了一个替补守门员,虽然从没有派他上过场,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每次比赛他都欢欣鼓舞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向低年级的女生借球鞋。经常借给他鞋的那个好心女生后来成了他的妻子,据她的深情回忆,他每次都把借去的鞋穿得暖暖和和的才还回来。

营养学家们曾经组织了一次高级研讨会,专门就诗人的特例做了研究讨论,最后得出了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期间应该多喝牛奶的结论。虽然后来经学者考证,那次会议的大部分营养学家都是汉餐厨子冒充的,但会议的纪要和全部论文还是公开发表和结集出版了。对于这件事,诗人一直保持着与身份相称的沉默。

只有一次,在一个没有公开的场合,他公开承认自己身体情况的好转是由于吃了一本字典。

“我搞到了一个大家伙,”他说,“足有十斤!”

但文学传记史家拒绝记录这句话,原因是由于这句话的粗俗且不具备文学效力,所以这句话最终还是失传了。

更多的民间人士还是愿意相信他吃了字典,这其中包括了他的好朋友民歌表演艺术家苏阳,他们把这个行为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从惜字纸联系到了喝墨汁,最终和伟大的传统文明联系到了一起,大声喝彩,并写成了歌曲到处传唱。但他们所犯的一个错误彻底葬送了这首歌,为了取得更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开始就宣称这是一首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一直以来无比喜爱并传承下来的,但歌曲的内容引起了民歌大全编委会的怀疑,在最后的一刻,歌曲的清样被撤了下来,轻蔑地扔进了废纸堆。

所有为这件事付出努力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民间艺术运动因此一度小挫。

糟糕的事情出现了,诗人的体重开始不停地增加,而且看不出有停下来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诗人的作品也开始向庞大叙事发展。大家忧心忡忡,召开了数次会议研究此事,制定了多项危机预案,包括诗人会被称作“胖子”的可能性应对方案。营养学家又被重新召集到了一起,不过这一次对他们的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查,严禁各种厨子入内。

营养学家们在仔细分析诗人的摄入物之前下达对多项物质摄入的禁令,不过随即就解除了呼吸空气的那一项,因为他们虽然暂时还不想把他憋死,但也不愿意在这么严肃的事情上轻易地就做决定,诗人非常愤怒,立即进行了抗争,他不仅大口呼吸,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喝了一大杯水,他宣称这么做是为了诗歌的尊严和诗人的荣誉,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顿时肃然起敬,大家一致鼓掌,通过了诗人有权不被饿死、渴死、憋死等多项决议,为其他诗人的同等待遇开创了先例。

但因为此项决议是在一次营养学会议上通过的,其合法性仍然受到了另外一些学会的质疑。

诗人没有被这些琐事影响,他的创作一直在继续,他呐喊,他彷徨,他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也最终被故事新编。

是史也,一家之言,来自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