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学生校长
每逢教师节和新岁,我都能收到学生们寄来的贺卡,尽管我离开教师岗位已有15个年头了。往事被日月装饰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不管是独自欣赏,还是与同学一起追忆,如甘饴般的甜蜜。岁月如梭,如今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三位做了校长,耕耘在神圣的教讲坛上。
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被称为“另类校长”,他敢于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在教育界引发了争议。去年,我陪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宋农村及其率领的诸校长考察了这所学校。剃着光头、戴一副宽边眼镜的他,站在校门口恭迎我们。走在操场上,有两个小男孩,亲昵地叫他,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学生的头,笑着回应。回想为师者的我当年也有这一习惯动作。坐在他的对面,我静静地听他介绍,他的改革充满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无疑是对按部就班的传统体制大胆挑战。
晚餐时,他坐在我的右侧,谈到读书时的往事,宛如眼前一般。郑杰读书时挺用功,并不出众。记得他的班主任是一位有才情的年轻教师沈韬。今天他的“另类”,应该出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深沉的思考。席间,有人问他今天为何不抽大烟斗,郑杰说,在老师面前不敢抽。我说但抽无妨,让我看看今日郑杰之腔调。他在我的劝说下终于拿出那尊乌黝黝的大烟斗,在他从容自得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郑杰的自信和豪情。他遭受到的挫折和非议是可以想见的,好在虹口区教育局这个开明的“婆婆”对他给予容忍和支持,他终于顶住了。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实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念时,也曾遭到非议。面对郑杰,为师者有点愧疚,因为我没能为他做什么。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一些坎坷,反倒能有出息。
当年那个活泼漂亮的小女孩陈志蔚如今当起了虎林中学的校长。我曾在这所学校教了15年语文课,度过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年华,感情颇深。三年前虎林校庆,陈志蔚请我题词,要我帮忙到报上做广告,我二话没说,以最快的速度写好办妥。校庆那天早早赶到学校去捧场,还作了即兴发言。我上上下下兜了一圈,学校管理井然有序,师生的精神风貌也不错。我在当年办公的座位上坐一坐,想起陈志蔚曾是校篮球运动员,尽管她有1米7的个子,但我觉得她在这方面并无太大的发展空间,不希望她因占用更多的时间去打球而荒废了学业。如今,她在教育上做出了成绩,让为师者欣喜。
求真中学副校长张培智,当年可是一个脾气倔强的女孩,还同我闹过小别扭,但她作文写得不错,我曾多次在班里读过她的作文。有一次我和好友徐智强兄路过这所学校,顺便进去看看,想不到多年不见的她竟然做了副校长,心里满是欢喜。大概是教师的职业习惯,我问她态度比过去好一点了吗?张培智说,要摆正位子,做好助手,为师生服务。她的确做得很辛苦,也十分敬业。今年中考,学校取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她很欣慰。
师生情谊真诚无私。古人把老师放到和天、地、君、亲一样的地位绝非偶然。除动荡和被扭曲的年代外,老师看到学生取得成绩,就像自己孩子取得进步一样快乐。这种情结深深地铭刻在为师者的心里,无法替代。旧时,校长是乡里的贤达,愿做了校长的学生,心中持有一份高贵。
2006年9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