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崆峒山有感

游崆峒山有感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十公里处,海拔两千多米。山势高低起伏,峰峦叠嶂,相叠相映,云雾缥缈;悬崖绝壁,林木茂盛,既有北国之雄伟,又有江南之秀丽;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享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世称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五A级旅游区,山上遍布众多的古建筑。看后,我深为崆峒山对消防工作的重视而欣慰。到了塔院,游客有七八千人。这一切令人担忧。

游崆峒山有感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十公里处,海拔两千多米。山势高低起伏,峰峦叠嶂,相叠相映,云雾缥缈;悬崖绝壁,林木茂盛,既有北国之雄伟,又有江南之秀丽;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享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世称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五A级旅游区,山上遍布众多的古建筑。

这样神奇秀美的地方,怎么能不去游览呢?初夏的一天,我带着贤妻和孩子上山。清晨天格外晴朗,从山下仰视就能看到上面的大致风貌。在售票亭排队购票时,“禁止易燃易爆”等铅字映入我的眼帘。由于职业的缘故,我仔细打量了一番,墙上帖着几个规定,其中有这样的条款:“加强水源、电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看后,我深为崆峒山对消防工作的重视而欣慰。

沿着崎岖弯道上山,山上各种草丛绿油油的连成一片,与光秃秃的相邻山形成鲜明对比。再向上,苍松翠柏与桦树、榆树、杨树交织在一起,密布茂盛,遮住了上空的阳光。尽管如此,衰老干枯的树枝也不少,不要看它仍连在树干上,可完全丧失了生命力。有些已掉落在树下,被草和厚厚的一层干树叶围住。

好不容易上到一个小山顶,太阳从树缝里射进来。我们坐下休息,“爸爸,山上有雾呢。”孩子好奇地说。我说山上有雾是常事。孩子看别人在雾中照相,他也有了这个要求。我正准备拍照时猛然发现雾有些异常,走近仔细一看,是干树叶在燃烧所散发出的烟,旁边还扔着几根烟蒂,显然是游客休息过的地方。那火正向四周蔓延,一股股黑烟越来越大。我喊了几声不见一个人,便想办法将火扑灭,又在周围找了几个土块踩碎盖在灰烬上,然后用手刨着把附近的可燃物与着火处分隔开。

到了塔院,游客有七八千人。这当然是山上最繁华的地方了,上山的人都要在这里游玩、吃喝、休息。孩子要喝水,我去一家茶水摊买水。商家递过一杯水要了一元钱,我问咋这么贵?他说这两天便宜多了,山上的水比什么都缺,有时拿钱还买不到,前几天山上每天上万人,他一杯水还买几块钱呢。

从塔院向上走,石台坡道右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上天梯”三个大字。向上仰望高耸直上,参入云天。我们边上台阶孩子边数,数了九百多个还没数完,孩子也累得不愿数了。这时,来了个道人挑着一担水往上走,嘴里还念念有词:“让路了!让路了!水要上山,人要吃水。”这道人令我敬佩,我们不带东西也上得很费劲,而他却有这样超人的毅力,可见山上的水多么奇缺。

走完天梯一直向上,便到天仙宫。它是个四合小寺院,大门迎面的一排砖木旧瓦房挂着“道教协会”的木牌,是道教组织的办公室。左侧是一座木结构殿堂,前墙挂一面红布帐,“威应显灵”四个字绣在正中。殿内有不少塑像,还悬吊着许多丝绸、布类的垂帷、幔帐、飘带,好几条飘带烧得残缺不全。我有意问了一位道人,他说是烧香纸余火引起的,要不是及早发现救火,这个宫殿早就被烧光了。

在游览三教洞、遇真宫、雷声峰、隍城等主要寺殿时,除了观赏奇特美丽之外,我还特意留神了消防设施,屈指可数的十几具灭火器多数已不能正常使用,电气线路乱拉乱接,不穿管敷设在木质构件上,火源管理不善……这一切令人担忧。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古人那时在极为落后的情况下,能把一水一木、一砖一瓦运送上去,在悬崖绝壁的山上修成秀丽迷人的建筑,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已与往昔有天壤之别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珍惜它,有效地保护它?消防安全不是写在制度里挂在墙上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果解决了水源和消防设施,不加强消防管理是不行的;有了安全警示,不提高旅客防火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原发《中国原创文学(五四文学)网》2012年7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