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人的心态

国人的心态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传承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这文明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中华优秀人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是一代一代继承的文化,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经济学上叫“羊群”现象或从众心理,这也许就是中国的传统心态吧。好面子、虚荣,是国人的普遍心态。这些心态的形成,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

国人的心态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传承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这文明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中华优秀人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是一代一代继承的文化,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每每读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国人都无比自豪,说起祖先的那些历史,博大精深,都表现出敬仰而崇拜的心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统一中国的历史人物,都能从正面歌功颂德,侃侃而谈地说上几天几夜。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唯一的文化,欧洲文明、印第安文明、玛雅文化等等,统统都不如中国的文化,都被认为是异教邪说。唯我独尊、夜郎自大的心态,也使得我们的国人思想禁锢、闭关锁国,失去了与世界文明一起进步、与世界科技一起发展的机会,致使中国一度与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上百年,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说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从传承意义上讲的,就是优秀的文化也要继承发扬光大,还要不断地借鉴创新。对一些糟粕、禁锢人们思想的东西,应该摒弃,“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国人对祖宗留下的东西,格外重视,动不得,也说不得,久而久之,就会使国人以打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幌子,用过时的、腐朽的传统文化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社会的进步。

在现今社会中,有几种心态,需要摒弃或修正:

一是攀比的心态。通过辛勤的劳动,使自己财富积累,过上好日子,这是传统文化的内涵,本无可厚非。但行业不同、分工不同、机遇不同,都可使辛勤劳动的人,所获得的收入截然不同,就会造成互相攀比。别人收入高,我收入低;别人住房好,我住的差;别人升迁快,我原地不动;别人能出国,我连国内都很少去等等。盲目崇拜、攀比令奢侈之风盛行。中国人但凡出国,都把人民币换成他国货币,只要有一人购买某种奢侈产品,大家都一哄而上,不管需要与否,把带去的钱花完为止,帮他国增长了GDP,作了贡献。回到国内一看,花大价钱买的产品,还不如国内的产品质量好。这种攀比心态,表现在各个方面,这里不一一列举,有了攀比心态,心情不好了,就会带情绪,造成心浮气躁,影响工作和社会稳定。

二是仇富心态。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抓住机遇很快致富的人。历代朝廷政府,都严禁“杀富济贫”。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内有一批靠政策、会经营、抓机遇的人很快积累了财富,富了起来。这些富起来的人,有些很低调,做一些慈善事业,还有一些人,靠钻政策的空子、靠不正当手段,甚至靠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而暴富的人,动不动就得意忘形,行事张狂,显富、摆富。对这些人,普通老百姓很反感,对其仇富的心态很严重。表现在邻里之间缺乏信任,为小事而剑拔弩张,吵个不停;社会认可度差,只要有什么帮困、扶贫、救助等事业,都让这些人掏腰包;舆论媒体对他们的暴富历程津津乐道,对他们的家庭生活格外关注,千方百计搜罗他们的婚变、绯闻等小道消息,以此获得新闻的效果。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富起来的人的仇富心态。对此,一方面,政府要公平税赋,对钻政策空子富起来的人要用税收进行调控,让富人多纳税,为社会多作贡献,调节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富人也要懂得富了不忘国家,富了不做为富不仁的事,不可过分显富、摆富,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百姓公愤。

三是“羊群”心态。中国人喜欢人多好干事,女士逛街要约几个同伴去逛。过马路,只要是人多,有一个人带头穿马路,就不管红绿灯,蜂涌而过,危险多多。购买东西,只要别人、多数人买,我也要去买,而不管需要不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物价上涨,一些人看别人狂购日用消费品,也要去凑热闹,买了一吨面粉、一吨大米,一洗澡盆醋,结果,都吃不了,变质变味扔了。这几年住房价格上涨,大家普遍是买涨不买落,房价越涨越买,价格越高越买。平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要有一个人先发言,表明什么观点,其他人也跟着表明什么观点等等。这种心理上的“羊群”心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前些年,新上项目上也表现“羊群”心态,什么项目能赚钱,大家一涌而上,搞的产能过剩,不得不压缩规模。这些年,在农产品种植上,也表现出“羊群”心态,今年洋葱效益好,明年农户一涌而上,造成面积增加很大,产量供大于求,价格低卖不出去,农户损失惨重。这种现象,过几年就出现一次。经济学上叫“羊群”现象或从众心理,这也许就是中国的传统心态吧。

四是漠视心态。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心态,当年鲁迅先生针对国人面对同胞被砍头,用馒头去沾烈士鲜血,去治痨病的冷酷心态,大声呐喊。现今也有一些人,只要不涉及牵扯到自身的利益,就是“火上房”“孩子掉井”的事,都不闻不问,“跌倒油瓶不扶”。媒体上常报道,老人摔倒没人去扶,机动车撞伤人没人去救,一个流氓光天化日之下对一个少女施暴,一帮围观的人群,没有人站出来去制止等等。我常想,物质的贫困不可怕,当生产力发展了,就会改变,但精神漠视太可怕。特别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温饱解决了,社会的小康实现了,人们精神层面若继续无知、贫穷,对人冷漠,如果没有大的改变,则更为可怕。试想,一个没有爱心,人人自私,处处以利益衡量得失的社会,财富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五是虚荣心态。好面子、虚荣,是国人的普遍心态。做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听不得批评意见,芝麻大的事非要说成西瓜大,揽功诿过等等。事实上,爱慕虚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谁都希望升官发财、金榜题名。当有了一定的成就时,荣归故里,对家族是一种荣耀,对自己是一种面子,可满足虚荣心,连当了皇帝的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他登基后荣归故里沛县,给世人留下了千古绝唱《大风歌》。可见,传统文化中爱慕虚荣在国人心中多么根深蒂固。虚荣的心态,不是一点儿都不能有,而是不能太过分,比如,现今自己的儿女们能考个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前程,是父母都期盼的事,但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锁定目标,现在有些父母,明明小孩高考成绩不怎么好,非要出高价,图虚名,让自己的孩子出国,上所谓“贵族学校”,结果钱花了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走向社会仍然压力很大,这都是面子心理、虚荣心态在作怪。

国人的心态,还有许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心态的形成,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有关,也与现实生活中表现的许多社会现象,给人们的心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分不开。所以,改变国人的心态,还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做起,真正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发展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传承中国的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