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谢”不宜张扬

“十谢”不宜张扬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谢”歌中,多有“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用来说明老百姓的“吃肉”并作为“谢”的原由。“十谢”毕竟是在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之后,歌词之中的“以前”便可有多种解释。仅就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似也无须“谢党”。若将受人指责的“吃肉骂娘”与受人赞赏“吃肉谢党”相比,前者多了一种公民意识与主人翁的气派,后者多了一种臣民气息与奴性。

“十谢”不宜张扬

我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获悉《十谢共产党》的。以前总有人责怪老百姓“吃肉骂娘”,这下却是“吃肉谢党”了,中央某大报还为此刊出了《十谢共产党走红折射了什么》的文章。其实,“十谢”云云,“谢”就“谢”了,张扬却是不宜的。

“吃肉”是得到了“实惠”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种“实惠”,包括衣食住行的改善,包括生老病死的依靠,也包括子女的就学与读书。于是想到海峡彼岸的百姓,他们是否依旧“穿的蓑草衣”、依旧“住的茅草屋”、依旧“走的羊肠道”、依旧“照的桐油灯”,倘若他们居然也在“吃肉”,而且吃的“肉”既不比海峡此岸的百姓少,也不比海峡此岸的百姓差,那么,他们是否也唱“十谢”?倘若从世界范围去看,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是低的,尤其是农民,不少国家公民的福利与生活之水准,都比我们高得多,他们是否也有“十谢”?

在“十谢”歌中,多有“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用来说明老百姓的“吃肉”并作为“谢”的原由。只是这种“以前”与“现在”之间的界线不像新中国建立之初那么分明:“以前”指的是“解放前”,“现在”说的是“解放后”,所谓“新旧社会两重天”,所谓“人民翻身做主人”,可以说得通。“十谢”毕竟是在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之后,歌词之中的“以前”便可有多种解释。例如:“以前忍饥又挨饿”的“以前”,不也可以理解为那三年的“困难时期”?“以前有病无钱医”与“以前种粮要上税”的“以前”,不也可以理解为不久之前?“以前”与“现在”执政的是同一个政党,吃不到“肉”之时不许“骂娘”,吃到了“肉”之后就该“谢党”吗?

仅就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似也无须“谢党”。按照“吃肉骂娘”之说,党与政府是老百姓的“爹娘”;按照有关领导人的表白,“党与政府”的领导人,都是人民的儿子。不管谁是谁的“爹娘”,不管谁是谁的“儿子”,反正都是一家之人,本来是无须客套多礼的,一“谢”就见外了,哪能还要“十谢”?前些年,鉴于某些理论家对“吃肉骂娘”的指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吃肉’是物质生活层面上的,意味着一种生存权;‘骂娘’是政治生活层面上的,意味着一种发言权,‘吃肉骂娘’现象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持续至今,恰恰说明中国社会在人权方面的进步,与难得‘吃肉’又忌讳‘骂娘’的那个岁月相比,这种进步尤为明显。”老百姓能够“吃肉”,归根到底,靠的是他们自己。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做了好事,乃是职责之所在。若将受人指责的“吃肉骂娘”与受人赞赏“吃肉谢党”相比,前者多了一种公民意识与主人翁的气派,后者多了一种臣民气息与奴性。对于党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听“谢”比听“骂”舒适,听“骂”比听“谢”有益。听“骂”,有利于执政党的建设;听“谢”,很容易助长党政领导的官气、骄气与奢气。

某大报的文章说,“十谢”歌出自肺腑,因为“原创与表演者都是这个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以为,与其说是出自肺腑,倒不如说是出自惯性。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所谓“十谢”,很可能就是这条轨迹的延伸。中国的老百姓是惯于叩头谢恩的,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逢年过节,总要“皇恩浩荡”一番,“十谢”之中,或许还有这种自古以来就有的奴性。然而,既然“‘三农’问题如此文所说还是‘天大的问题’”,既然农民兄弟还是弱势群体,那么,“十骂”的大概也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只能深入基层去听取各种“骂”声,殚精竭虑地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如果像这篇文章的作者那样,一听“十谢”,就以为是“从肺腑间涌出”的在“大家心中埋藏已久的感恩之情”,于是沾沾自喜,那就未免太肤浅也太小家子气了。

亏得“十谢”并未如某大报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已经“走红”,倘若大江南北真的都唱响了“十谢”,还真不知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