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喻对应该阻止的事情佯装没看见而姑息纵容。可有些事情就不行了,关乎社会民生、百姓利益、法纪严明,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麻烦可就大了。“睁”着的那只眼,一是用来观察形势的。不过,公正地说,患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病,不能全赖“患者”,也还有某些客观原因在起作用。如此这般,不分是非、不负责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毛病如何不愈加严重、四处蔓延!

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时想想,咱们的汉语语言真的是好形象、好深刻。形象得让你一听就明白;深刻得让你半天可能也弄不懂至少是不全懂其中的含义。这其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比较典型的一句。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喻对应该阻止的事情佯装没看见而姑息纵容。这一眼圆睁、一眼紧闭的样子,是不是很形象?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别说是“闭一只眼”,就是两只眼睛都闭上也无关紧要。可有些事情就不行了,关乎社会民生、百姓利益、法纪严明,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麻烦可就大了。这类的事不是偶然出现,而是频频发生,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把你的眼球撞得生疼。这里,仅举一例。

海南省万宁市检察院在查处万宁市交通规费征稽所设“小金库”用来贪污交通规费、罚没款案时,该所原所长赵振勇交代说,前两任所长都利用“小金库”截留罚没款给职工发放补助的,再说,这种事别的所也都有,上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09年6月2日《检察日报》)

为什么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是因为视觉疲劳,抽点儿空闲闭目养神,还是像木匠吊线那样,为了对目标瞄得更准?都不是。真正原因是身处两难的境地。什么情况呢?一定是有人在违反原则、违背规章,而维护原则、纠正违规又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不管吧,显然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严重的失职渎职;管吧,明摆着会得罪人,说不定被得罪的人之中有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上司,真要是管了、查了、罚了,以后关系怎么处?自己还怎么在社会上混?权衡来权衡去,便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个办法了——既管了,又不真管;既表面上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又没有让违规违章者失望;既闹了个坚持原则,又没有得罪人,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两只眼睛“睁”和“闭”的功夫。

“睁”着的那只眼,一是用来观察形势的。看看违规违纪的是些什么人,从而决定“闭眼”该“闭”到什么程度、什么火候,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嘛!二是用于给领导看的。又是讲话,又是发文件,又是搞检查,凡是需要应付的都应付到了。倘若有什么不测真的出了毛病,对上好交代,责任也好推脱。请看,这只眼“睁”得多么到位,多么明亮!

“闭”着的那只眼,则是专门用来对付违规违章者的。对违章、违规、违纪的现象和行为明明看得清清楚楚,却是视而不见。对待不良乃至丑恶现象,拿手好戏就是装傻充愣:他违章了吗?他违纪了吗?他犯法了吗?我怎么没看见。通报?上报?处罚?我看都没看见,你让我通报什么、上报什么?又处罚谁呢?这叫不知者不怪。随时都可能“闭上”的那只眼,很容易让人想起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鲁迅的“今天天气哈哈哈”。

实实在在地说,“睁”着的那只眼,是为了得到个人的最大利益而“睁”的;“闭”上的那只眼,则是为了逃避责任、寻求退路而“闭”的。可结果如何呢?“闭”上的那只眼,为违法乱纪亮了“绿灯”,为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而“睁”着的那只眼,最终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法律和制度遭受破坏,人民群众的利益遭致损失。

不过,公正地说,患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病,不能全赖“患者”,也还有某些客观原因在起作用。其中,时下官场上流行的“潜规则”就是重要的因素。本来上不得台面、见不得阳光的做法,如今却大行其道,而通行的“显规则”却受到了压抑;按“潜规则”办事的人被看作“聪明”“灵活”“看得开”,而执行“显规则”的人则被目为“傻冒”“呆板”“跟不上形势”。按“潜规则”行事的人总能吃得开,照“显规则”办事的人则常会吃大亏。如此这般,不分是非、不负责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毛病如何不愈加严重、四处蔓延!

看来,要治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毛病,不来一番综合治理是不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