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徙的蒲公英

迁徙的蒲公英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战争中为了逃兵役,爷爷在太爷爷的带领下向着今宁夏南部偏远的山村迁徙。今天,在宁夏隆德及其周边地带,很多人的祖籍都在甘肃,他们逃离故乡的共同理由是摆脱战争,他们离乡背井为的是能够生存,能够安安稳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政府的规划组织下,柴沟梁也被纳入到向今宁夏北部广袤的西大滩迁徙的计划之中。

迁徙的蒲公英

听说七叔忙着在院子里盖房子,鸡棚、羊圈、仓库、车棚……还有边边角角里没有名目的砖房子。

听上去,从来都“天苍苍、野茫茫”的西大滩一点一点让人觉得拥挤起来。月光还能不能在那仅存的一条甬道上舒心地铺洒她的身影?大花猫还能不能在那里任性地和自己的尾巴嬉戏?蚂蚁还能不能在那里忙忙碌碌地翻壅小土堆?微风还能不能在那里无忧无虑地栖息?

还有爷爷,爷爷会把更多的时间安放在田间地头上吧。也许爷爷在那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就仿佛在那里坐等庄稼长高长大一样。从前爷爷也会那样,别着烟锅背搭手缓慢而坚实地向田野走去,大白狗跑跑停停这儿嗅嗅那儿嗅嗅跟在爷爷身后。也许爷爷感觉坐在地头上才最踏实,所以常常光着脚板,将那粗糙变形的大手交叉箍在膝盖上,将比给儿孙们还多的温情目光投射在庄稼上。不一样的是,现在爷爷会觉得除了田间地头无处可去,爷爷会觉得在田间地头上呆一天就少一天,那些田地将不再是他耕耘的疆域。

那双光脚板这一生虽然没有走过什么名山大川,但爷爷一生趟过的山山水水见证着一个农民对土地所具有的深情。

爷爷最初的故乡在甘肃省庄浪县。解放战争中为了逃兵役,爷爷在太爷爷的带领下向着今宁夏南部偏远的山村迁徙。这种迫于战争而选择生存之地的迁徙相对比较隐蔽,但在那黑漆漆的夜似的年代,这种行为却为后世留下生生不息的承袭。今天,在宁夏隆德及其周边地带,很多人的祖籍都在甘肃,他们逃离故乡的共同理由是摆脱战争,他们离乡背井为的是能够生存,能够安安稳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出于安全考虑,太爷爷落户在后来被叫做柴沟村的山梁上。房子是在向阳的山坡上挖掘出的窑洞,柴火是从远处的大山中挑回来的落木,被他们称作变大钱的方式是用他们的双肩挑起百十来斤重的石膏从大山中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县城交公领取几个一分二分的小钢圆……

战争结束后,太爷爷回了甘肃老家,留下爷爷和四爷爷在柴沟梁上守家业、经营光阴。二叔、三叔、四叔、五叔、六叔、七叔相继在这里出生,姐姐、我、妹妹也相继出生在那贫瘠的山梁上。母亲说她第一次来到柴沟梁上看见窑洞上方那破旧不堪的阳光时就预知了自己这一生将要走过一条艰辛苦难的旅途,好在她那时对于那条旅途上的种种艰辛苦难并未产生畏惧之心,因为母亲坚信有人生万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政府的规划组织下,柴沟梁也被纳入到向今宁夏北部广袤的西大滩迁徙的计划之中。记不清大家是如何准备的,只记得村子在那个昏黄的下午由于大部分村民的“出走”而生出让人不安的沉寂。柴沟梁上所谓的家业交由身为老大的父亲来守,爷爷去了那比传说更遥远的西大滩开拓新的生活。

遥远而广袤的西大滩让人生出痒痒的向往之心,直到七八岁时在一个天幕中缀满星星的夜里我跟着父亲被轰隆隆的火车带到那片平原上。那时西大滩的大部分土地上长着蒿草,近处还能分得清无瓦的秃顶般的房屋、繁茂而高大的沙枣树,向远处望去只能看见荒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分不清东西南北。

那时起,爷爷光着脚板坐在田间地头憩息的情景就印在了记忆里。爷爷一会儿看着庄稼,一会儿看着高天,也有那么一些时候爷爷仿佛什么也不看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出神。

二十多年过去了,爷爷头顶上的头发一点一点稀疏起来,爷爷的背脊一点一点弯曲下去,但爷爷在劳动之余的那幅神情仿佛从未改变。爷爷会把田间的沃土抓在手心里捏一捏,然后再慢慢松手,让泥土一粒一粒回到土地的怀抱。

听说政府要征用那里的土地,院落、田地,都将被规划中的工厂所替代,村民们都将搬进砖头混凝土铸就的楼房里,甚至坟地,都将要被迁往远处的贺兰山脚下,听说以后连坟地都将被征用,再以后,再以后的事谁也说不上……

爷爷一生转徙过不少地方,如果要问他他的故乡在哪里,爷爷大概还是那样,一语不发,坐在田间地头上,光脚板埋在土壤里,望着庄稼、高天或者出神、发呆。

也许,爷爷的故乡只在他脚下的泥土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