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叙性传说
描叙性传说是指描写、叙述广西各族人物的事迹、际遇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其主人公大多是各民族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者在作品中被特地声明为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各个民族通过这类传说,来表达自己民族的历史观、道德观,寄托他们的理想与愿望。广西的描叙性传说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英雄传说 它描叙的是民族早期(氏族或部落时代)英雄的行为与业绩。这些英雄人物的命运是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然而这类传说与英雄神话却又难以区分。壮族的莫一大王、岑逊王,仫佬族的稼(七里英王)、垦王,毛南族的覃三九,彝族的支格阿龙等,都是民族英雄,他们或造反不成,或为民做好事,最后成为民众信奉的英雄神。如彝族的《英雄支格阿龙的传说》,就描叙了支格阿龙是一位勇敢的英雄。他是岩鹰的血滴在其母的裙子上生下来的,长大以后,他不辞辛劳寻找天界,射日月,降霜雪,平山地,驯动物,降烈马,打蚊虫等等,为人间做了许多好事。所以他死后,人们深深地怀念他。
起义领袖传说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广西各族人民不甘屈服于统治者的淫威,发生了无数次的起义,涌现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如壮族的侬智高、韦银豹、黄鼎凤、刘永福、韦拔群,侗族的吴勉、吴金银、杨显刚、吴吉彪、王均臣,瑶族的侯大苟,京族的杜光辉,汉族和壮族的太平天国英雄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各具个性,各有风采,蕴含着各自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精神。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其中《吴勉的传说》就是一篇在侗族地区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传说。吴勉是公元1378~1385年(明洪武十一年至十八年)间侗族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率领20余万大军纵横于黔、桂、湘交界数十县地区。相传他是个干活路的能手,会射一手好箭,他弹的琵琶铮铮悦耳,唱的月堂情歌优美动听。寨上的姑娘都喜欢和他“行歌坐月”,寨上的青年们也常同他做伴。18岁那年,遇上大旱,人们到处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吴勉的父亲在侗族地区聚众“起款”(款,是旧时侗族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自卫组织,“起款”即“举义”)。父亲被害后,吴勉当了首领。他率领义军和官军打了七八年,官军死伤无数,起义队伍也有不少伤亡。为减少队伍更大的损失,他把队伍暂时分散在深山里,自己找到一个大石洞去练神兵。练神兵失败,只好转移到另一处深山去……这些故事经过600多年的口头流传,吴勉成了能呼风唤雨、剪纸成兵、塞河断流、赶山御敌……神通广大的英雄。他已被神化为侗族人民的希望与理想的化身。
反侵略传说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历来有不少反侵略斗争的传说故事。如壮族的《牛角号》讲述的是中法战争时,黑旗军头领采纳号兵的建议,用竹子编成鸡笼、猪笼等物,置放于法兵必经之道,终于破了法军的骑兵队。还俘获了一批洋马。号兵对洋马进行训练,每天让它们饿得打滚,然后吹起牛角号,才给它们吃东西。不久,法国指挥官李威利带领兵马再次来犯。黑旗军故意败阵,原先缴获的洋马也扔下。李威利把得回的洋马编进骑兵队,又追赶黑旗军来到峡谷,李威利怕上竹笼阵的当,先把峡谷里的茅草烧起来。不想山那边响起了一阵呜呜的牛角号,法军骑兵队中那些听惯了牛角号的洋马,纷纷冲入火海,朝牛角号声方向奔去,其他洋马也随之跟进。这么一来,法军骑兵队全都乱了套,最后全部被烈火吞没。
民间歌师、艺人的传说 广西各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到处是歌的海洋,舞的浪涛,但多数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能靠口头传授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涌现了许许多多有关歌师艺人的传说。诸如刘三姐、吴道德、吴文彩等都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