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灰姑娘》型故事的嬗变
《灰姑娘》型故事在广西是比较著名的。这类故事早在唐朝就有记载,当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录了邕州洞中人李士元讲述的岭南西道的故事《叶限》(据壮族研究专家蓝鸿恩考证,段成式所记录的“吴洞”和“邕州洞”为今广西扶绥县——壮族聚居区,李士元当为壮族先民,该故事也当为壮族故事),这是世界上记录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因德国格林童话有《灰姑娘》而得名)。其文如下: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赤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大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姐也。”母亦疑之。女觉,遽返,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其所从来。乃以履弃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以下古籍原书有残缺)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具还国。其母其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舍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夕为海潮所沦。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
现在采录到的壮族故事《达稼与达仑》内容与《叶限》最为近似,可看作是后者的流传变异本,从中可以看出它的古今嬗变的发展轨迹。《达稼与达仑》的大意是:后娘宠爱亲生女儿达仑,虐待前妻之女达稼,叫达稼放牛时还要捻完麻线,捻不完不给饭吃。达稼捻不完,对母牛哭泣,母牛(一说达稼生母化为牛)把乱麻吞了,屙出麻线。达仑发现,告诉母亲。后娘把牛杀了,母牛嘱咐达稼把牛骨埋在芭蕉树下。歌圩之日,后母带达仑赶歌圩去了,交许多难干的活路与难题给达稼,生母变喜鹊授予窍门一一化解。达稼在埋牛骨处找到金耳环、绿绸衣和金鞋子,打扮一新,赶歌圩去了。走过桥头时,掉了一只鞋,为洞主的公子捡得。查到鞋主是达稼后,两人结成了夫妻。达仑妒嫉,在达稼回娘家探亲时,把她推下深潭,冒充达稼到公子家。达稼化鸟、化竹,最后复生,夫妻重圆。达仑见她比以前更漂亮了,忙问她用什么办法?达稼说那天被推下深潭后,人家放我到碓臼去舂,像舂米一样越舂越白,才变得这么漂亮的。达仑要母亲舂她,达仑被舂死后母亲也死了,都变成鸟,只好这样啼叫着:“害人,害己!”
与此同时,京族的《米碎姐和糠妹》、彝族的《朵莎与朵坡》所反映的都是类似的内容。其骨干情节都是后母虐待前妻的女儿,前妻的女儿得到有魔力的动物的帮助,穿上绸衣和新鞋去赶节日会期。她失落一只鞋,为贵人捡得,贵人寻访到姑娘而成婚。后母及其女儿坏心无好报,害人终于害己。《叶限》、《达稼与达仑》、《米碎姐和糠妹》、《朵莎与朵坡》中涉及的节日分别为“洞节”、“壮族歌圩”、“京族哈节”、“彝族火把节”。所谓的“贵人”分别为国王、土司公子、秀才、富人。当然各有不同的细节。从中我们既可看到《叶限》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的嬗变,也看到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这一类《灰姑娘》型的故事蕴含了岭南区域的文化积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