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真谛
平日里,说到文化,有些人总以为这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事实上,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并非缺少存在,只是人们缺少发现而已。
文化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尤其对一个人而言,你只能从其言行举止中用心去感悟,去体味,去把握。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过:“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说,一个人的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积累在一个人身上所产生的力量,有时是无穷无尽的。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一天在小酒馆里,两个流氓大打出手,聂鲁达上前劝解,恶战双方的拳头同时砸向管闲事的聂鲁达,文弱的诗人哪里受得了流氓的拳头?但奇妙的一幕出现了:高举的拳头缓缓落下,松开成手掌。“你是聂鲁达?”诗人点点头。流氓的眼睛一亮,惊喜万分地说:“我深爱的女子最喜爱你的诗歌。”他眼睛里面不再有凶恶和杀气,而是充满了虔诚与尊敬。显然,聂鲁达以诗歌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人世间最纯真的美与爱的力量,打赢了小流氓。
文化,小而言之,让一时糊涂的人亦引发对美与爱的本能向往,迷途知返,回归纯真;大而言之,则能助推事业、成就事业。受中央委托,2001年李岚清同志带队赴莫斯科“申奥”。在“申奥”的关键环节,他宴请莫斯科市市长,请他帮忙为北京“申奥”营造良好氛围。这位市长也很喜欢音乐,他邀请李岚清同志一起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问他会唱几段?李岚清同志回答说:“会唱四段。”市长兴奋地说:“现在俄罗斯的专业演员也只会唱两段到三段,能唱四段的,可能也就是咱们两人了。”音乐创造了一种融洽的信任感,两人唱罢,市长拍着胸脯答应帮忙。你看,文化如此神奇,文化无可替代。
对于文化的真谛,著名学者余秋雨有过广征博引:为什么中东地区虽富有,却不被人尊重?为什么新加坡领导人为市民家中少有书架而痛心?为什么台湾有识之士为台湾地区“高消费、低素质”的现象而忧心?为什么香港仍在为没有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而争论?所有这一切表明,富裕并不是现代化追求的终极,高度文明才是最终目标。文化是与文明同义的。因此,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并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而是文化行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着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结构的变化。是啊,“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人们能做到的极致,也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个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也是世俗社会所谓的常情常理。没有这一切,社会无以构成,人类无以生存”。是啊,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断然离不开文化的存在与发展这个前提,否则,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便是空中楼阁。
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由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哲学等要素构成,是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有机统一。文化,作为精神成果,是个体的,更是群体的,其是对民族生活条件及其过程的反映,贯注于民族发展的各个方面及整个过程,蕴藏在民族的生命及创造活动之中,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能动力量。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一个长期延续而未曾中断的文化体系。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