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正的名人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名人,既要有丰伟的建树,同时更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气质。
然而,有的所谓名人,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名人,我总以为不配,至少,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名人。
最近从报上获悉,北京市消协再次向首都的社会名人和明星们发出公开信,劝导名人、明星珍惜自身的荣誉和公众的信任,慎做企业形象宣传和商品、服务的代言。何以要“再次”?何以要“劝导”?联系有的名人、明星所做广告,不知误导了多少消费者,以至于令一些消费者花费巨大却没有效果,甚至使得一些贫困者举债累累。要知道,名人、明星做广告,其是受巨额回报驱使的。任其如此,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只要个人利益,不要社会责任,没有守法意识的名人、明星,这种不惜以牺牲自身荣誉和形象而承做虚假和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广告的名人、明星,他们的风范到哪里去了呢?
无独有偶,2006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4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名人富人超生呈逐渐增多的态势。名人富人超生的多为二孩,其中大约有10%超生的是三孩。名人富人违法超生的动机复杂,其中有的是为了炫耀自我经济实力,把多生孩子看作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是与普通百姓不一样的新标志。这样的想法,可谓鄙俗;这样的举止,可谓丑陋。
一些名人与其名人地位、身份、素质不相符,以致相去甚远的私心杂念和行为举止,自远不只是上述几个方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亦即这些人还不具备一个真正名人所必须有的修养,比如警醒,比如自重,比如慎独。想起了曾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他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因为你是名人,有这个‘第一’在约束着你,你就不能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了,到哪个地方都得有人认识,所以你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所以我到现在还没有犯错误,我到哪个地方去,都坚决不去洗澡(桑拿),我不唱歌、不跳舞、不赌博。”不是将名人视作挡箭牌,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自我约束,这便是许海峰的一种境界,事实上也道出了许海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人的缘由。
对名人的了解,人们往往是从了解其一言一行的细节开始的。2006年5月,陈道明随剧组拍戏下榻大连海天白云大酒店。拍完戏,摄制组的制片主任前往前台为陈道明退房。面对账单中的上网费、洗衣费、茶水费等项目费用7232元,他坚持要自理。他非常认真地对制片主任说:“这些是我个人的消费,理应自己承担,绝对不能由剧组来结……”最后,他付清了这些钱。对一个剧组而言,这点钱或许不是大数,但一个著名影星能做到“公私分明”,则委实不易,难能可贵。难怪那位前台服务员感触颇深:“我们酒店经常有剧组来来往往住宿,我们见过的演员也很多,也不乏陈道明这样的大腕,但自己承担上网费、洗衣费等个人消费的演员还是第一次见到!”
做一个真正的名人,自须看淡名分。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内敛该是名人的重要素质基因。看淡名分,就会清心寡欲,就不会飘飘然,就不会利令智昏。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蒙代尔。1999年10月某日,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他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的时候,他正在加拿大一所大学给学生上课。还据说他曾当选美国计量经济学院士,但因为没有拆信,对此殊荣全然不知。检索蒙代尔网站,最耀眼的照片不是他获奖或者出席什么重要会议的场面,而是与他两岁小儿子的快乐合影。面对这样的名人,你能不生发感慨?不由衷叹服?
一个真正的名人,不啻看淡名分,甚至会拒绝名分。季羡林先生面对“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他头顶上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竟惶恐不安,立即声明:“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为此,“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季羡林先生的这种拒绝名分的真诚之举,自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谦逊姿态,这般豁达的雅量,不仅丝毫不会折损他作为一个真正名人的崇高形象,反而更增添了他为人为学的无限魅力!
是啊,谦逊使人理智,谦逊令人平和,谦逊让人尊重,谦逊可以帮助名人远离自己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盛气凌人。有位妈妈告诉儿子,要牢牢记住这样的话:“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名人啊,你愿意“永远”做“第三”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