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畏友”读书

“畏友”读书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是对待读书,我们应遵循“畏友”原则来进行,无论对待一本书抑或其中的一部分,无论是阅读的态度还是阅读的方法。“畏友”读书,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在成长阶段能够遇到几本“畏友”式好书,甚至会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假若一个人与一本“畏友”式好书,与一个读书时代,与一段读书年华擦肩而过,怕是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事情。但我们终须以择“畏友”式之书而读为追求,并从精彩华章里走出精彩的自我。

“畏友”读书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说过:“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望的书。”说得极是,颇耐人寻味。

忆起犹太商法的32种智慧之一,即是“穷,也要站在穷人堆里”的灵魂。意思就是说,穷人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穷人只有站在富人堆里,汲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其实,读书亦然。只有去读那些“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而不是“可以俯视、平视的书”,我们才能读有收获,才能从中汲取思想营养、精神品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曾经指出:“阅读所有优秀的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陈四益先生的读书心得,更令我们对读书真谛有直观的把握:“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只是对待读书,我们应遵循“畏友”原则来进行,无论对待一本书抑或其中的一部分,无论是阅读的态度还是阅读的方法。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依我理解,所谓“应当咀嚼消化”、“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的书籍,必是那些高于自己的“畏友”。文史学者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他谈到自己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100多遍,都是一本正经地读,不是作为消遣地随便翻翻;读《红楼梦》赶不上俞平伯,但也先后读了70多遍;《聊斋》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20多遍;《三国演义》读得最少,只有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引人入胜;《史记》读了多少遍,他没说,只说这是他最爱读的书,是下过一点苦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经典名著之于曹聚仁的文史研究,之于曹聚仁人生升华,该是不言而喻的。

既是“畏友”之书,既是“仰视”之书,我们自须拜读之,跪读之。想起古人读书,事先要净手焚香,甚至还要沐身,虔诚得近乎“愚”,却也“愚”得有些道理:读书之前若不扫清杂念,怎读得进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登上梯子,就得躬身,就得跪读。

自然,跪读并非要我们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要知道,阅读时最好是一种边缘状态,既能深入其中,钻之弥新;又能找回自己,冷眼旁观。否则,“畏”而令自己圈在别人思想围墙之中的读书,是会走失自我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在《美国的学者》一文中说:“书在运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如若被滥用,书就进入最坏的东西之列。我与其被一本书强烈地吸引,以致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从一个独立的星系变成一个绕它旋转的卫星,那么我还不如根本没见过这本书。”这般识见,是颇耐人寻味的。

“畏友”读书,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在年轻时候没有几本“畏友”式的好书打底,一辈子都会底气不足。一个人在成长阶段能够遇到几本“畏友”式好书,甚至会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假若一个人与一本“畏友”式好书,与一个读书时代,与一段读书年华擦肩而过,怕是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事情。

话自须说回来,谁也无法保证我们所读过的书都是杰作,谁也无法做到在最合适的生命阶段读到最合适的书。但我们终须以择“畏友”式之书而读为追求,并从精彩华章里走出精彩的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