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就是“责任田”
有“当代神龙”称誉的76岁的袁隆平,至今每天都要去试验田,从播种开始直至收获为止,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不去心里不踏实。一来一回大概有4公里路。
对一个76岁的老人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他何以这样跟自己过不去呢?他曾向记者掏过心里话:“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要实践,我一直说,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就像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真正打雷我们也要下地。打雷、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才要到田里面去看呢,看水稻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真要去看的哩!”袁隆平的一番大实话,告诉了我们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真谛。
对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的袁隆平而言,离开了试验田,从书本到书本,从办公室到办公室,要取得科研突破,要获得重大科研成果,那是无法想象的。袁隆平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田野”意识,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就在试验田,责任就在试验田,成败亦系于试验田。
自然,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试验田”。领导干部的“试验田”,就是自己工作的全部,是自己工作的基础,它是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连的,是群众愿望和要求所在。“试验田”里有感情之基、智慧之源、精神之力。领导干部只有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忘情工作,忘我投入,才能明目标、拓思路、添干劲、见成效。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重视自己的“试验田”,以为“试验田”可有可无、可去可不去,以至不闻不问,便意味着群众观念的淡漠,对群众利益的漠视。
君不见,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工作得过且过、但求无过,所谓忙也只是忙在办公室,忙在迎来送往,忙在觥筹交错,与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忙在下基层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要求相距甚远。更有甚者,忙在了跑官要官上,忙在受贿捞好处上,忙在拜倒石榴裙下,一些贪官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这样的“试验田”不荒芜才叫怪哩,群众不遭罪才叫怪哩!
“试验田”,无疑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田”。风风雨雨,莫不关乎群众的安危;丝丝毫毫,莫不关乎群众的利益。要知道,“试验田”有时是问题和矛盾的焦点所在,对领导干部而言,勤于跑“试验田”,善于打理“责任田”,既是务实作风的体现,更是能力水平的观照。
是啊,为谁忙,忙什么,怎样忙,对待“试验田”的态度,自是折射了一个领导干部的责任与追求。一个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领导干部,一定会担当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替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一个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领导干部,必然会将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与终极追求的目标。
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面对自己的“试验田”,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追求什么,又应该尽到什么责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