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堂的花园,泪流满面
凌晨两点,已经有人起来洗礼了。我叫醒母亲,抓紧时间收拾,准备去圣寺礼夜间拜。晨礼后圣陵对女性开放,今天我们将要去探访圣陵。
两点四十,我和母亲就出发了。有了昨晚的深刻教训,我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和我们团几位比较年轻的男哈吉们结伴同行,并请他们无论如何不要离开我们。出门右拐,走出一条小巷,就来到了大街上。马路对面不远处就能看见圣寺的宣礼塔发出的淡绿色的灯光,圣寺白色的宣礼塔在夜色中显得晶莹剔透。
穿过马路,在几栋高楼之间穿行了一会儿,就到了圣寺广场。原来圣寺离我们驻地还真的不远。同行的男哈吉们一直陪我们到女子大殿附近,确定我们能自己回驻地后,才和我们分开。
深夜,走在圣寺广场上,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我们来得比较早,很快在女子大殿里找到礼拜的地方,旁边就是一个粗壮的大理石柱子,柱子台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古兰经》。礼了两拜庆贺拜,又礼了四拜副功拜,离晨礼时间还早,我取了本《古兰经》,小声诵读起比较熟悉的《国权章》来。母亲也很想诵读《古兰经》,可就是用放大镜,她也还是看不清楚,只好在旁边掐特斯比哈。母亲其实能够熟练诵读整本《古兰经》。
四点十五分,邦克声响起,起初以为是晨礼的邦克,正准备举意晨礼的圣行拜,听后面有人说这是夜间拜的邦克。我从未听说夜间拜要念邦克的,这是第一次聆听夜间拜邦克声,赶紧礼了夜间拜。在等待晨礼的空当,我拿出阿语马老师送给我的《朝觐手册》,再次给母亲讲述探望圣陵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母亲耳朵背,大殿里又不好大声说话,我只能对着母亲的耳朵,尽量能让她听清,尽量不影响周围其他的人。好在我和母亲有着极强的默契,我的表情手势,母亲马上能领会。但我们还是影响到了周围,临夏团的好几个女哈吉凑了过来,要我也给她们讲一讲。人越凑越多,居然在我周围围了近二十个人。
晨礼后六点半,那些美丽的黑袍女孩们举着引导牌,按照不同的国家组织大家排队,等待去探访圣陵。大多数人都知道“洽那”或“西农”是指中国。一眨眼工夫,就有近两百个中国女哈吉围坐在举牌女孩的周围,大部分是我们甘肃团的哈吉。
我和黑袍女孩紧挨着。仗着自己会说几句英语,会几个阿语单词,就和她攀谈了起来。看起来我俩的英语半斤八两,没说几句她就有些应付不了了,说起了叽里咕噜的阿语。我只听清楚她的名字叫舍雷法,她也算明白了我是和母亲一起,母亲的耳朵和眼睛都不好,需要特别照顾。舍雷法一口一个“妈妈”,还叫来一个会说英语的名叫玛哈的高个子姑娘。玛哈是我在麦地那看见过的唯一一个撩起面纱的当地女性。在女子大殿,不可能有男子进入,玛哈才可能这么做。玛哈很漂亮,皮肤不算特别白,却是细致光滑,高高的鼻子,优美的嘴唇,最美的还是她的眼睛。这些阿拉伯女孩的眼睛真是太美了!玛哈和我交流比较顺畅,她让我们耐心等待,听从舍雷法的指挥,因为各国的人很多,需要一段时间等待。玛哈又指了指母亲,用阿语给舍雷法说着什么,舍雷法不停地点头,偶尔还念叨“妈妈”。
周围的哈吉们见我能和工作人员对话,都以为我是留学生,急切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圣陵。我说大家耐心等待,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她们会带我们去的。
有个女哈吉往我手里塞了一张十元面值的沙币,很虔诚地说:“我们马上要去圣人的陵墓了,我出散个乜提(舍散)表达自己的心意,你会说外国话,请你给这个女孩子吧。”我不知道这样的舍散合适不合适,看她一脸的虔诚,也能体会她此刻激动的心情,就把钱拿在左手里,准备给舍雷法。我还没来得及把钱给出去,好几个人围过来,往我手里塞钱,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有沙币也有人民币,我看金额也不算大,就随着她们的意思,先收集起来,最后一起给舍雷法。为了让大家放心,我把钱全部拿在左手紧紧捏着,并把左手举起来,这样谁都能看见我手里的钱。这里是圣寺,又是大家为了去探访圣陵而出散的虔诚的心意,虽然我断然是不会私藏,但我这样的举动不会让任何人对钱的安全产生猜疑。如果让谁猜疑了,那将会深深损伤我的朝觐功课。
我的手里已经捏了一大把钞票了,还有人不断地过来要给我钱。有些人甚至拿着五十沙币,一百沙币。很多来朝觐的人,家境并不富裕,尤其是一些农村来的,为了朝觐节衣缩食。我真的不忍心她们这么做,就对大家说:“哈吉们,我也还年轻,教门上的事情知道的不多,我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我,给我口唤。我不赞成你们出这么多钱,我们刚到沙特,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知道大家的手头也不是太宽裕,这里的人生活不比我们差,今天我们要到圣陵,最主要的是虔诚的信仰,真诚的祈祷,我也没有听谁说过要在这里出散乜提的。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如果大家真的有条件舍散,我希望我们的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等我们回国后出散给我们身边的急需者,比如无钱治病的穷人,比如确实困难又无法言语的邻居,比如残疾人,比如老人。我手里的这些钱,我一定原封不动地交给这位阿拉伯姑娘。真主知之!”很多人同意我的意见,乖乖地坐回原地,还有几个人,拿了大面额的纸币,要我给他们换成零钱,她们还想出散点,我拒绝了她们的要求:“要是平时,我肯定给你们换零钱,但我左手里的这些钱,我是不能动的,这是大家的虔诚的乜提,我只能往里放,不能往外取。”那几个哈吉听我说的在理,高高兴兴地把钱收了回去。
等待的时间可真长,差不多一个小时后,舍雷法才得到了指示,举起牌子示意大家跟上往前走。我们都以为很快就能看到圣陵,有些人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前跑去,结果被前面的工作人员挡了回来。原来我们只是稍微往前挪动了一下,又得就地坐着等待。人实在太多了!
舍雷法费了很大的劲和我说话,连说带比划,我终于弄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让我帮她维持秩序,让哈吉们自觉排队,不要挤,不要跑,说是人太多,如果跌倒会受伤的,尤其叮嘱我让我给老人们讲清楚。我开始充当起临时指挥。
舍雷法又举起了牌子,好像要往前走的样子,坐着的哈吉们马上站起来,人人就像拉满的弓箭,随时都会飞出去。舍雷法和远处的一位黑袍女孩说了几句,转过身来对我说,还要等。我只好笑着对大家说:“哈吉们,请大家坐下,还要等。”就这样,我接受舍雷法的指挥,又指挥着大家,一会儿“哈吉们,大家站起来排好队,开始往前走了”,一会儿又是“哈吉们,大家先坐下,还要等”,说得最多的还是,“不要着急,小心,注意安全”。但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尽着指挥的责任,还是有个别的哈吉不遵守秩序,跌跌撞撞一次又一次地往前冲去,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作人员赶回队伍。
偌大的圣寺大殿里,我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舍雷法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已经在圣陵跟前了,再等下一个通知就能看到圣陵了。她还给我介绍了圣陵的情况,提到了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还提到阿依莎和法蒂麦等名字。关于圣陵,我之前都有所了解。但真正与圣陵近在咫尺的时候,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方向感也丧失了。等我转过身时,看见很多人站立着开始礼拜,旁边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用手比划着,意思是还没到礼拜的地方。我也来不及解释,只好随她们去吧。我赶紧把左手里的钱交给舍雷法,告诉她这是哈吉们的“海地亚”。舍雷法没怎么太推辞,就装入了她的黑袍子里。
舍雷法喊着入口处的一位女孩的名字,叽里咕噜说了几句后,就示意我带着母亲到门口第一排,还给母亲找了个凳子让母亲坐下。聪明的母亲露出了最甜美的微笑,很优雅地向她们点头表示感谢。其他几个女孩也围了过来看母亲,叫着“妈妈”,她们抚摸着母亲的背说:“感赞安拉,安拉喜悦妈妈。”
等轮到我们这一拨人进入圣陵时,队伍早就散了,场面有些乱,所有人争着往前跑,甚至到了不管不顾的地步,几个年龄大的哈吉差点摔倒。我小心地搀扶着母亲,只能慢慢地跟在后面向圣陵走去。母亲对我说:“先要向穆圣说赛俩目,然后向右挪几步,就是艾布·伯克尔的陵墓,说完赛俩目后,再向右挪几步,就是欧麦尔的陵墓。”母亲到底是从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宗教的理解不偏颇,对伊斯兰的历史也有较多的了解,更不用说平时的行为举止,可算得上端庄得体、优雅大方。我很自豪,有这样的母亲!
终于到了圣陵,人非常拥挤。我也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个位置向穆圣说赛俩目,正发愁呢,舍雷法出现在我的面前,她带着我和母亲,挤到一面隔板墙跟前,捧起双手,示意我们向穆圣致以尊贵的赛俩目问候。隔板的背后就是圣陵,女性是无法亲眼看到圣陵的。我又是紧张,又是要照顾母亲,说了赛俩目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就那么站在那里,任凭身上一阵阵发麻,脸上湿湿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倒是母亲,非常镇定,好像不知道周围有那么多人似的,捧着双手,一直赞念着。我和舍雷法,像两个保镖,一左一右守护着母亲。母亲结束了祈祷,舍雷法又领着我们到一个小房子——“利亚祖里占乃”,意思是天堂的花园,在这里礼拜会有很大的回赐,穆圣曾说过,这就是天堂花园的一部分。因为有舍雷法帮助,我和母亲很顺利地完成了四拜礼拜。从小房子出来,舍雷法告诉我,铺着绿色地毯的地方都是“利亚祖里占乃”,就可以礼拜,和在小房子里礼拜是一样的。
我们告别舍雷法,倒退着走到相对空旷点的地方,面向圣陵的方向,重新道了色兰,往右挪了几步,分别向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道了色兰,又念了赞圣词。我扶着母亲慢慢往出口走去,母亲不住地回头,抹着泪,依依不舍。母亲已近八十岁了,虽然没有什么杂病,但是身体非常虚弱,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朝觐,这个地方母亲怎么可能再来第二次呢?想到这些,我的心里难过极了,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碾得粉碎,眼泪夺眶而出:“妈妈啊!我还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我决定带着母亲返回天堂的花园,让她在那个尊贵的地方再多待一会儿。
我流着泪给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说明了母亲的情况,她闪动着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认真地听我诉说,她的眼睛也蒙上了一层水雾,她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母亲,重新把我们领到那面墙跟前。母亲这时才痛快地啜泣了起来,感激地捧着双手,恭恭敬敬地做着都阿宜,我也安下心来,心底里回想着一个个亲友的面容,流着泪将他们嘱托的赛俩目一一诉说!
又到铺着绿色地毯的小房子里做了礼拜,我和母亲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圣寺的大门!
知感真主!今天的探访圣陵真是太完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