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婚俗
张大伦
前些日子读去年本刊上记叙山东婚嫁的文字,在下因为也是一个山东佬,见其中所载各种习俗,和了我们那里有的大致相同,有的是很不一样。这自然无怪,百里之内,往往异风异俗,现在将故乡(山东东北部一县的一部分)的婚嫁风俗礼节诸事,就我所知的想写出来,以供他处的参考。不过我离家很久,有的地方或者不甚详确,但总竭力想去,把知道的全数写出。同时盼望他处的朋友们也把他们故地的嫁娶习俗各自记载出来,这样的工作,不但很有兴趣并且是极有价值的。
一 婚前
(一)男家——媒人把亲事说妥,经双方满意地承认以后,男家跟着要“请冰教”就是把冰人和女家方面关系人及其他为之奔走的都请在一块大吃大喝一顿,普通在这一次请客必尽力所为以最好的席筵相敬。席间未婚夫穿上好衣服来向亲家行谢礼,第二步才“下柬”。下柬的时间有的很早,有的很晚。在下柬以后大概若对这婚事有什么不满意就不能离散了,在欲行聘礼时男家便早早地通知女家以便从容预备。普通在隔一年或二年,就通知了。等到佳期近,第一件是所谓“烙火烧”。火烧者是以面包了食馅,(普通多以枣类)大的以模作成若月饼状,小的则如此地的包子不过比较小的多,以作赠亲朋的礼物,这种东西视为唯一的喜礼品。新郎老早便穿上新衣服,所有平常日子他须作的事情,都不令他作了。只好好地修养着。他的朋友等要跟他戏谑叫做“耍火烧”,要求有时不得满意答复时要拧他的耳杂的。在婚期的前数日就要“教亲戚”。新郎打扮好乘了车(有钱的坐轿车用骡马拉着的,穷的坐牛车)。挨着到各亲戚家,一是通知那天“圆饭”(解见下),二是有很靠近的亲友便同时乘车请到家来,来的多是女客。这时庭院已张灯结彩,到处红色喜幛对联,窗窗户户喜字庆字;而男女亲朋,邻里相好,都欢聚一堂,真是一片赤色欢喜。在婚期的前一日,要把新娘下轿时所着的衣饰送去,叫做“上头”。送的时用两架“事盒”(一件送礼物的器具,分数层,用两人抬着,略如蒸馒头的蒸笼)。一架每层中放了食品类礼物,那架则把新娘的衣裙首饰等,好好地分层装好。两盒的外面,每面各斜贴两个正方红“喜”字封上。上面各绑两个酒嗉子(酒器之一种),上面系上红布条。(至于何以绑这酒嗉子,其讲究我可不知道了,其后尚有许多我不能解释的习惯,只好照样写出,恕不解释了。)
这一天的晚上就正式的热闹起来。大门挂上一对大红灯,门前的街心,摆了方桌板凳,预备鼓手来“吹门”(鼓手即乐手之通称)。当鼓手齐临,乐器备好,只听得砰然一声大炮,锣声便镗镗……镗镗响应着,于是不时奏起乐来,更显得一门之内,喜气融融。
紧跟着就是“拜门”。新郎由鼓手吹着,赞礼人(由乐手中之一人担任)前面一对纱灯引路,到本族的各家,给家中最长的一人(不论男女,只给他一人)磕一个头。磕完了由该家人给一封礼(用红纸包的钱)。照样,将本族诸户磕完就回来。等鼓手吃完了饭,乃唱起来,亲友围听,直到天明方罢。
(二)女家——女家当然不如男家热闹。但花钱未必在男家以下。第一就是妆奁、衣饰等。也烙火烧,不过数量较少但多是大的,专为新娘子预备的,也有许多亲戚来。
二 娶时
(一)男家——我们的故乡是去“娶”亲制的,没有“等”亲的。这天看好了时辰什么时候落轿,以便按时起身。去的时候,男的坐了娘子乘的花轿,鼓手,富的便套了车雇着鼓手在车上吹,这叫做“鼓手拉车”。穷的只好教鼓手跟着走,后面跟了一辆轿车,因为新郎出了庄村到了野坡要出花轿改搭轿车的。
(二)女家——到了目的地。落了轿后,乘新郎的陪客还未出来接迎的时候,女家的人们及邻里人等都来抢着看女婿。接进去的时候,这贵客独自坐了上座的那把交椅,除呆呆地坐着外就是吃东西。富的待以“二道饭”或“三道饭”,穷的则吃水饺。至于随人呢,富家则也同时预备饭菜令他们吃,这叫作“待”,如是则称曰“有待”;穷的则否,这叫作“没有待”。若丈人很有钱而不设“待”,随人们回来时要骂的。等新郎宴罢,时候不早,便向陪者行礼作辞,这次不乘花轿,改入了官轿。新郎宴时亲身坐的把椅子,便拿到家里,令新娘坐。这坐椅子的时候不是和平常一般的亲自走去坐了,要她的长辈,多半是父亲把她抱上去。这时外面的乐手早已在吱吱呀呀地吹打起来,于是抬起这椅子,这一粒掌珠,便脱离母家。做母亲的这时很难过了。抬到花轿前由几位女子送之入轿,轿夫呼一声“走”,锣鼓齐鸣,旌旗飞扬,就是这样便娶了媳妇。
天津《大公报·妇女与家庭》1928年1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