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 终身从教——记王荣教授
王荣,浙江省武义县宣平柳城人,小名杭水,1926年3月8日(农历1月24日)出生于杭州。父亲王维明,又名王兆凤,聪颖过人,淳朴谦和,祖住宣平大莱村,世代务农,清贫相承。1913年移居柳城镇,读三年私塾后,随祖务农。
父亲自幼心灵手巧,喜爱工艺编织,捏泥为牛,织草为鸟,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年长外出,以手艺为生,为名士际鹤书赏识,荐至工艺传习所就读。毕业后返乡,被聘为县贫民习艺所工师,匠心独运,锐意创新,织造的宣平花布,精美优雅,别具特色,获1914年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优等奖。后在杭州市政建设工程局、临海县地方法院、温岭县华美卷烟厂任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命组建抗日出征军人家属织布厂。解放后,为发展地方特产,设帐授徒,传经送艺,受教者数十人,饮誉乡园,名重一时。1972年12月17日,溘然长逝,享年86岁。生平事迹载入武义县志。
母亲吴扬妹,读过几年私塾,性行淑均,端庄贤惠,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善良妇女。他相夫教子,勤俭治家,也乐于助人,无论对邻居、对亲友,都保持和睦关系。1967年撒手人寰,享年74岁。
王荣幼承庭训,敏而好学,在父母的熏陶和影响下,潜移默化,从小养成勤勉俭朴、爱好劳动的习惯。1939年秋,在临海回浦小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直接选送进回浦中学。但他没有去报到入学,这是因为当时的临海,迭遭敌机骚扰,人心惶惶,他父母不放心,为了安全,他们特地委托一位亲戚赴临海,带王荣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回宣平柳城。旋投考宣平县立战时临时中学,被录取,名列前茅(第三名)。1943年春毕业,考入浙东第二临时中学高中部。由于战乱关系,学校辗转搬迁,最后办在宣平榴溪。该地是一个穷乡僻壤,人烟稀少,闭塞贫瘠。学校因陋就简,办学条件很差,生活非常艰苦。但众多莘莘学子,随遇而安,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这个偏僻山乡,弦歌之声不绝,生机盎然。学校管理从严,重视教学工作,抓得紧。王荣在三年中,学习勤奋,孜孜以求,特别钟爱英语、数学,得益匪浅。
1946年1月毕业,应聘在宣平县立简易师范执教。该校附设普通中学初中部,他任初中部英语和师范部数学教师,兼级主任。未及一学期,一场大病侵袭,经过治疗调养,直到1947年3月,方才痊癒。应友人陈某邀约,去他创办的补习班授课,一个多月之后,去宁波县政府图书室任图书管理员,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准备投考高校。暑假中,他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报考上海市立师专,获录取。
时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决议和“双十协定”,挑起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面内战,已逾一年,解放战争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由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汹涌澎湃,像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武装斗争,成为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
王荣爱我中华,富有正义感,他对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媚外卖国,迫害民主人士,镇压学生运动,深恶痛绝,对国统区的经济萧条,物价飞涨,广大人民群众啼饥号寒,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义愤填膺。入学之后,在地下党和进步同学宋公平等的诱导启迪下,阅读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和《大众哲学》等书,认识不断提高,立场日益坚定。时在国统区,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此伏彼起,风起云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三大学生爱国运动:1946年底1947年初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7年5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抗议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血腥镇压请愿学生的“五·二○”运动;1947年10月的“于子三运动”。它们对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在当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存在着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王荣旗帜鲜明,坚贞不渝,不但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而且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充分表现出一个热血青年无限爱国的赤子之情,和为革命事业倾情报效的献身精神。1948年10月,由于他得到学校地下党的信任和赏识,得以广大同学的支持和爱戴,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王荣当仁不让,临危受命,毅然挑起重担,奋不顾身,竭诚工作,确也难能可贵。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万船竞发,横渡长江,向全国胜利进军。盘踞在上海的蒋家王朝残余势力,气急败坏,疯狂报复,于24日深夜,25日凌晨,在上海各高校大肆逮捕所谓“共产党嫌疑犯”。他们闯进上海师专,首先抓走王荣,后又逮捕了其他九位同学。开始关押在虹口警察局,后转移至上海卫戍司令部,最后到苏州河旁边一个临时集中营。同时被捕的,还有上海其他高等学校进步学生数百人。集中营戒备森严,如临大敌。经过秘密审讯,时有学生惨遭处决。后来,大部分被保释放,如上海师专,只留下王荣等三人,死生难卜,随时都有遭受杀害的可能。
五月廿四日夜,由于解放上海的战斗迅速胜利推进,看管集中营的特务军警,急急如丧家之犬,纷纷逃窜,王荣等终于被解放军拯救出狱,成为虎口余生的幸存者。
王荣回到学校,受到师长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笑逐颜开,载歌载舞,欢庆上海的胜利解放。随后,在学校地下党的安排下,他参加接管上海宪兵司令部保密站的工作,参与打击奸商囤积居奇和反“黄牛”的斗争。其间,还参加过在交通大学举行的上海市青年学生代表大会,聆听过陈毅市长的报告。会后,有记者来采访他和同学们被捕、关禁及最后获救等经过情况,在报纸上披载。
他远在家乡的父母,在他被捕期间,寝食不安,积忧成疾,他们在王荣脱险之后,思子心切,多次谕促返里。8月中旬,王荣回乡和家人团聚,并应聘到宣平县立中学工作,从此走上了终生从教的道路。
1950年秋,省教育厅和浙大合办“浙江省中小学教育研究班”,由浙大文学院院长陈立教授担任班主任,从全省各地抽调约120名教师前来学习。王荣进该研究班政史组,同组十余人。中间曾去绍兴地区参加土改达三个月。
1951年夏结业,时省教育厅为适应我省中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又与浙大合作,创办了浙江师范专科学校,王荣被选留在该校教务处工作。就是在浙师专,我开始认识他。该年9月,我被省教育厅调到浙师专任政治课助教,从此,四十多年在一起工作,基本上在同一教研室。
1952年2月,我国高校院系调整,浙大文理学院一部分,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浙师专和俄专等校合并,组成浙江师范学院(杭大前身),地点在六和塔附近原之江大学旧址。他在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助教。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参加学校的“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运动,辅导社会发展史。
1953年8月,进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攻读《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历时两年,1955年7月毕业,回原校任教,1956年提升为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8年任教授。
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授课,阐述精湛,重点突出,脉络清晰,通俗易懂,而且紧密联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在教学工作中,他要求学生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准确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
1978年以后,他既对本科生授课,也致力于培养研究生,曾和系内同事合作培养《政治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十余名。
他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之不倦,既教书,传授知识技能,传承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又育人,注意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他对学生,慈祥融和,关怀备至,学生有困难,即使是经济上的困难,尽管他自己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也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资助。由于他宽厚善良、平易近人,所以学生乐于和他接近,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亲密无间。
他笃学不倦,治学谨严,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开展科研,潜心探索,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曾发表论文20多篇,立论平允,有自己的创见,曾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资本论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他历任原杭州大学经济系总支委员,系“部门经济”教研室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投资学会常务理事等。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苦干实干,由于工作出色,1983年评为省优秀教师。
他情操高尚,儒雅淡泊,处事低调,掬诚待人。长期来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过着简朴节俭的生活。他怀有崇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限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早在解放初,就提出了入党申请,二十多年来,坚定不易,矢志不渝,期盼实现自己的政治归宿。1974年,他终于一偿夙愿,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终身从教,乐育英才,四十多年如一日,培桃育李,辛勤灌浇,把自己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愧是一位垂范杏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俞秋云,1928年出生于宣平柳城,1953年毕业于处州师范,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历年被评为校、区、市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园丁。长期来王荣夫妇互敬互爱,休戚与共,相濡以沫,老而弥笃。他们有五个子女,由于教养有方,皆健康成长,事业有成。长女月华,杭一中毕业,省电力局会计师;长子金波,华东工学院毕业,浙江联兴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次子金潾,湖南财经学院毕业,省农行计划处处长;幼子金浪,杭大毕业,美国内达华里诺大学博士,美国Beue Diamoncl电脑公司软件总工程师;小女月琼,上海纺织大学毕业,上海抽沙进出口公司欧洲部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