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不渝 老而弥笃——深切怀念黄锡林同志
1952年7月,黄锡林同志进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历史系学习,时我已在工作。因谊属东瓯同乡,一见如故,以后在同一单位共处半个多世纪,时有往还,遂成莫逆。惜天不假寿,他已撒手人寰,和我们永别,死者长已矣,深为哀悼。兹勉缀本文,谨志缅怀和追思之情。
锡林别名锡麟,1929年11月18日出生于浙江永嘉(现温州市鹿城区)。父亲黄永寿,粮站会计,母亲金莲香,工厂工人。原住沧河巷道俗巷1号,后迁居古炉巷23号。
锡林禀赋聪颖,勤勉好学,在平阳县中和永嘉县中读了三个学期初中,后因日寇窜犯东瓯,随父母避难乡下,从而失学。在近一年半时间中,他做过两个月的小学教师,其他岁月则潜心学习,自强不息。1946年1月,以同等学力考取温州中学高中部,和董光、项啸虎、徐贤辅、叶湘雪、项一平、赵松清等同班。一年之后,选读理科。锡林学习努力,成绩出众,一直是班级中的佼佼者。读温高时,每个学期都是班内前一、二名。
他在温高学习的三年,正是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处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历史关头。由于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坚持发动内战和独裁统治的反动方针,使已遭受八年战火严重破坏的华夏神州,雪上加霜。广大人民群众,啼饥号寒,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导致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即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汹涌澎湃,像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基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武装斗争。
在当时的国统区,掀起了三大学生爱国运动:1946年底1947年初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7年5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抗议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血腥镇压请愿学生的“五·二O”运动;1947年10月的“于子三运动”。这三大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为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敲响丧钟,像晨曦将临前的雄鸡一唱,向人们昭示着黎明的即将来临。它们对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锡林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富有正义感,无限热爱祖国。他在以上的学生爱国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计个人安危,一往无前,充分表现出一个爱国青年和国家共呼吸、同命运的赤子之情。他和陈光平、姚皓中发起组织“鹰扬读写社”,刻蜡纸、写文章、出壁报、散发传单,奔走呼号,受到广大同学的赞赏,也受到温中地下党组织的青睐。1948年10月,根据他的表现,由林治正、王忠眉二人介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在温州三溪区委转正。
锡林的投身革命,受到了他家庭的积极支持。锡林的父母,尽管整天为家庭生计操劳,在政治上认识不多,但都明大义,爱祖国。他们对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发动内战,镇压学生运动,以及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表示很大的不满。他们理解锡林的爱国行动,对他的进步同学和地下党员,热情接待,关爱备至。有一段时间,锡林的家成为临时交通站。从农村来的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往往在锡林家中落脚,并把采购到的生活医药用品转运到乡下去。温中党支部书记林治正和他哥哥林治平,以及王忠眉、董光等同志,都曾在锡林家中过夜。1949年1月,锡林和何经祥转移去泽西区林垟乡时,为策安全,锡林的母亲挺身而出,振臂相助,亲自陪送掩护。她佯称何经祥是自己的侄儿,要他叫自己“大婶”,说是携带子侄到瞿溪走亲戚。三人走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前来抓捕,因不见锡林人影,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将锡林的父亲和正在他家中的一个同学吴祖耀抓了进去。但锡林父亲大义凛然,守口如瓶,因拷问不出什么结果,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1949年5月,温州解放,锡林调三溪区任文书,1950年6月,调温州市委组织部任干事,1951年2月到1952年7月,先后在浙江省委党校和华东革大浙江分校学习。1952年7月,保送进浙师院历史系学习,仅半年,调校宣教科任副科长。锡林进取心强,爱好学习,他确实舍不得半途而废,离开历史系,但在五六十年代,服从组织是绝对不许讨价还价的天经地义。于是,在以后的三年半中,他只好一方面坚持自学;另一方面,只要不影响工作,就继续去历史系听课,有时还特地到老教师家中,晋谒求教。后根据教育部(04)教学字第03号文件,补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1958的霜雪残年,北风凛冽,朔气横空,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就是在这数九严寒,锡林突然飞来横祸,受到一次不寻常的严重打击,并对他的整个一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锡林赋性耿直,襟怀坦荡,他认识问题,处理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看风使舵,而是开诚布公,直抒己见。有一次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谈论学习问题,他基于对党的赤诚和热爱,有感而发,说“我们共产党员更应该努力学习,去熟悉自己的专业,我们不大懂业务,就有点理亏”。大概是为了凑足百分之五吧,锡林在劫难逃,古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959年1月,锡林失去党籍,降职三级。下放到校内工厂从事体力劳动,做钳工。1962年4月,调杭大团委任干事兼电影放映员,一干就是17年,直到1979年3月。
锡林虽然受到“莫须有”的严重伤害,横遭诬陷,蒙冤受屈。但他逆来顺受,正确对待,既没有消沉抑郁,一蹶不振,更没有耿耿于怀,仍旧是满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无限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竭诚工作,尽心尽力,勤勤恳恳,一如往昔。他对西汉伟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惨遭腐刑,仍能矢志不渝,发奋著述,给后人留下我国第一部伟大历史巨著《史记》,不胜钦羡之至。他曾多次对其夫人吐露心声,说“我决不消极沮丧,我要加倍努力,坚强地站起来,争取再入党”。言真语挚,铿锵有声。气势所在,不可夺也。无论是在校工厂当工人,还是在校团委做电影放映员,他都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忘我地进行劳动,不但恪尽职守,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有所发明创造,赢得人们的一致赞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神州大地,春风拂面,万象更苏,锡林的二十载沉冤,终于在1979年2月得到昭雪。第二个月,落实政策,任杭大教务处教务科副科长,1982年12月,任杭大教学仪器厂副厂长,最后任正处级调研员。虽然纠错更正之后,特别是担任校工厂领导的四、五年时间,锡林是得其所,也可尽其才,但黄金年华已经流逝,夕阳西沉,“廉颇老矣”。1987年7月离休。
锡林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不遗余力。为了工作,即使是炎炎盛暑,烈日当空,他也会不午睡,在外面东奔西跑。他在写总结,搞设计,整理材料时,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在担任校工厂领导时,尽管行政工作很忙,仍然身体力行,亲自主持誊影机系列产品的研制工作,全力以赴,节假日和晚上也不休息,在厂里搞试验。
锡林笃学不倦,热爱学习。他把学习看作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孜孜以求。他经常教诫自己的孩子,古往今来,所有成功的英才和伟人,莫不在学习上付出辛勤艰苦的劳动。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在古今中外,文史理工诸方面,都有所涉猎。上个世纪80年代,他年过半百,记忆力和身体己不如早年了,但仍然勤奋学习,持之以恒,连续几年坚持旁听高等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数字电路等课程,有的还参加期终考试,成绩良好。他懂钳工、电工、电子线路、电影机械等技术,谙悉电器维修,能够承担一般收、录、扩等电化教育类无线电器材和家用电器的修理工作。他的工作,富有创造性,卓有建树。1962年,担任设计并参加制造20KVA交流电焊机一台,解决了杭大当时没有电焊机的困难,节约资金4000元。1976年,利用解放103型放映机机头,主持设计制作了全省第一台3KW水冷式氙灯宽银幕电影放映机,将有效光道量从750流明提高到4000以上,其亮度和色彩效果超过当时电影院用的炭精放映机。省电影发行部门为此专门下达文件,同意杭大先于其他高校放映宽银幕电影,不仅为杭大争了光,还节约三万多元资金。此后,主持设计、制造了光学录像转换器,磁带复制机,双路音频天线接收听音系统,并为杭大教育系三年级讲授《电化教育概论》和《电影放映机》等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主持下研制的誊影机,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在技术和质量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他的创造发明“誊影机用固体器件光电视转换装置”和“誊影机字符包络发生装置”,因后者可普遍适用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种誊影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104671)。以后,他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写成两篇科研论文《誊影机的轮廓扫描技术》和《誊影机灰度等级研究》,分别刊载《复印》杂志1987年第3期和1988年第3期,还有一篇《誊影机空芯字功能已有技术之改造》,1988年11月在中国复印科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引人注目。
因为工作出色,硕果累累,锡林1983年晋升为工程师,1990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7年,获杭州大学管理服务人员优秀奖,1988年,评为杭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并在中国复印科学和工程学会年会上受到表扬,誉为“标准化工作者”。
锡林懂外语,中学阶段就打下基础,1981年,参加杭大教师“科技英语”进修班学习,结业考试,成绩90分。他能阅读一般无线电类英文专业书刊,翻译过有关TOEFI、GRE和《彩色电视摄像机DXC—1200P》等闭路电视方面的外文资料约6万字,也有一定的书写能力,曾为杭大教学仪器厂拟撰给外商的电传文稿和信件。
锡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口琴、钢琴、歌咏、书法等,都有一定素养,曾任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杭大片的负责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锡林离休后,主动积极,继续发挥余热。他参加了新四军研究会,任浙南分会理事、副秘书长、宣讲团团员,竭诚尽心,默默奉献。特别是最后三年,癌疾困扰,年寿不卜,仍然兢兢业业,做了大量工作。他为我给《东南烽火》杂志写的一篇文章,荷罹病之躯,不辞劳瘁,穿引奔波,使我深受策励,永铭心曲。他参加杭大老干部合唱团后,对团里的音响照明等工作,全部包揽下来,不声不响,埋头苦干,大家都异口同声,赞誉他为“老黄牛”。
锡林为人,温润儒雅,敦厚淳朴,融和慈祥,谦恭平易。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考虑少,掬诚交友,谆切恳至。他心态很好,从不声色俱厉,或者发脾气,平时碰到熟人,都是和颜悦色,笑容可掬。他有一手熟练的维修家电技术,又能热情帮助人,所以平时请他修理的人很多。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乐意为大家服务,做个服务修理工,我也曾经请他修过收录机。他的人际关系很好,和他有过交往的人,有口皆碑,都嘉许他的为人。
锡林淡泊恬淡,不慕荣利,作风正派,不嗜烟酒。他上有父母,下有弟妹子女,负担较重,长期过着俭朴生活。但他随遇而安,安贫乐道。他非常关爱弟妹,小弟读上海音乐学院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有一次来杭州过暑假,锡林特地交代夫人说“我们不要紧,小弟正在长身体,一定要让他吃饱”。
锡林1956年结俪,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吴式嫘女士,1953年毕业于浙师院历史专业,共产党员,杭州求是中学高级教师。锡林平时对她,体贴爱护,关怀备至。式嫘女士体弱多病,锡林每次都亲自陪同去医院,看专家门诊,都是凌晨一早去排队,挂到号后,再回家陪她去。有一次式嫘女士腰伤卧床,锡林搀扶陪喂,无微不至。二人互知肺腑,互敬互爱,老而弥笃。1959年锡林受委屈后,式嫘女士忠坚不渝,抚慰有加,和锡林共患难,同甘苦,忍辱负重,相濡以沫。在锡林最后带病延年的日子里,她悉心照顾,情深意厚,充分尽一个老伴的责任。
锡林很重视对子女的培育,循循善诱,身传言教。70年代末,长子学英语,他不惜用夫妇一个月的工资,去买收录机。由于平时高标准,严要求,春风化雨,家教有方,两个儿子皆品学兼优,事业有成。长子专攻生物物理,1981年去美国,博士后,现是某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次子专攻计算机,颇有造诣。锡林离休后,曾偕夫人在1990年去美国探亲,长子长媳伉俪,晨省夕定,极尽孝道,陪同去各地参观游览,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馆、华盛顿纪念塔等,都留下他们的踪影。长子虽远在大洋彼岸,因深知老父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2001年以来,每年都万里迢迢,回国探省。锡林在弥留之际,对儿子的诀别赠言是,“照顾好你们的母亲,使她能很好地颐养天年,教育好你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很好报效祖国”。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使昆仲二人呜咽啜泣,热泪盈眶。
锡林的两个孙子,可能是继承了长辈的基因,皆敏而好学。长孙方读高二,就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以二百分之一的录取比例,考获全国大学奖学金,受到名校普林斯顿(Prinstain)大学垂青,要他前去培训,投考该校。想以后程门立雪,必成大器。次孙现就读杭州外国语学校,成绩优秀,可望雕琢。
2001年9月,锡林在浙二医院检查,发现癌症,他处变不惊,以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沉着坚毅地和病魔进行顽强斗争,照常工作,乐观生活。
2004年6月,锡林因病情逆转,住进浙江医院。6月底,我前去探望,他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症候,骨头疼痛,服止痛药,但仍然谈笑自若,和平常无异,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病区的一个实习护士,因为水平和经验关系,多次没有打好针,锡林热情地鼓励她,说“不是您针没打好,而是我的静脉太细了,您大胆干”。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仍然这样宽容和爱护别人。
7月13日,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征途。溘然长逝。仁者不寿,诚所谓天者难测,寿者难期也,斯人虽邈,风范长存,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原载《浙南火炬》2005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