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列宁五大特征理论的几点认识
一
列宁有划时代意义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发表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历了极其严重的震荡,有了新的重要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大量的新现象和新情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凝固的、封闭的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在坚持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坚持,而二者的共同基础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是它的活的灵魂。
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学说,正确处理列宁主义和当代西方国家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认真学习列宁的著作,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精神和列宁剖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作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指针。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践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不能指望从列宁的著作中找到一切现成的答案。在此,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列宁创立帝国主义学说是在帝国主义刚刚形成的时候,也就是在帝国主义阶段的初期。
第二,由于种种原因,列宁有关帝国主义的论著,即使是最重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论》,都没有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生产总过程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
大家知道,马克思为揭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曾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分析,几乎涉及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的所有重大问题。而列宁,在创立帝国主义学说,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时,无论写作的方法或者所阐述的内容,都与马克思不完全相同。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是受当时历史条件、战争和革命环境的限制。因为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动荡和革命风暴的时代,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思潮又空前猖獗,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列宁刻不容缓地必须立即写出具有论战性的经济文献。其二同写作目的有关。列宁写《帝国主义论》,并不是为了要全面分析垄断资本主义,而是在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在怎样对待帝国主义、对待战争和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激烈论战中,着重阐明帝国主义和战争的必然联系,揭示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在该书的序言中,列宁明确指出自己写作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去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101]
二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研究,从经济分析开始,从工业到其他部门,从生产到其他领域,从国内到国外,从横断面剖析垄断到纵直线揭示垄断的历史地位。列宁认为,垄断的统治,必然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尖锐化,引起旨在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帝国主义战争,出现革命形势和革命危机,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的论证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垄断——矛盾——战争——危机——过渡。
列宁首先分析的是,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经济特征,这是因为:第一,帝国主义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就是因为它在经济上具有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新特点;第二,只有分析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才能认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了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应变化,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五大特征是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着重分析的,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前两个特征,主要说明金融资本在一国范围内对生产和流通的垄断,后三个特征则说明为数很少的几个大国的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垄断。对列宁的五大特征理论,我有这样几点认识:
第一,经济特征和垄断,是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虽然也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在表现出来的现象和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即它内部的规定性,不能相提并论。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区别,就在于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为加深人们对资本主义新阶段的认识,列宁在多处对垄断作了很精辟的概括,指出它是帝国主义的“最深厚的经济基础”[102]、“主要的内容”[103]、“基本的经济问题”[104],“经济实质”[105]、“经济本质”[106]、“根本经济特征”[107]等等。这说明,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虽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们是垄断的不同的现象形态或表现形式,所以只是第二层次的东西。
第二,人们通常说帝国主义有五大特征,这是因为,列宁在《帝国主义论》的前六章,就是分析五大特征,以后在第七章还做了很著名的、为人所熟知的概括[108]。但列宁也并不始终将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都说成是五个方面,如在《帝国主义论》最后一章,就说是“四种主要的垄断形式,或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表现”[109]。在《帝国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分裂》中,实际上又讲了六种形式[110]。
第三,阐明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虽很重要,但并不是我们研究帝国主义部分的目的。列宁论述五大特征,其目的在于通过历史和逻辑的分析,说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必然转变,揭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人们认识当时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
第四,垄断作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或本质,是比较深刻、比较稳定,在整个帝国主义阶段,不会改变的。但是基本经济特征,作为垄断各方面的表现形式,是远比垄断这个经济本质丰富、生动和具体,因此不能不带有历史的特点。列宁阐述的五大特征,是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刚进入垄断阶段,并且它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体系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因此只是帝国主义阶段初期的垄断形式,它必然要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三
战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私人垄断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国家垄断的广泛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的范围,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生产、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等,不能不使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谁都承认,从列宁逝世以来,特别是由于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列宁当时分析的五大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有些采取新形式,有些赋予新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否仍旧和列宁在20世纪初分析的一样,还是五个,不多也不少呢?如果不是从概念出发,拘泥于帝国主义原有五大特征的框架,把飞速发展的现实加以剪裁,套入现成的公式,从而掩蔽了自己的视野,而是从活生生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概括中,去分析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我认为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就不是仅有量上的变化,它也已发生了部分质变。原有的五大特征,有些可能不再存在,同时也可能出现新特征。如果不允许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那是仅见量变,不见质变。当然,全面、深入地分析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并对其基本经济特征作出新的科学概括,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待于经济学界特别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或世界经济等学科的同志的共同努力。
列宁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理论,都是立足于私人垄断,是私人垄断在其初期的各种表现形式,它们在今天已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个特征生产集中和垄断,指的主要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私人垄断。战后,在生产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垄断已发展到囊括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像农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这些向来比较分散的部门。跨部门的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的广泛发展,使康采恩成为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规模更加扩大,资本实力急速增加,对各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垄断程度大大提高了。例如,列宁在世时,美国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只有1家,1983年增至234家,还出现了25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最大的200家制造业公司的资产额占制造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从1948年的48.3%上升到1983年的60.8%。
第二个特征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战后也有了新发展。银行垄断组织的实力急剧增强,规模越来越大,分支迅速增加,不仅加强了在国内的金融统治,而且形成密网遍布国外的巨大的跨国银行。列宁写《帝国主义论》时,美国两家最大的银行控制着的资本仅25亿美元,但现在,最大的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资产都在1000亿美元以上。金融机构和它们的业务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如各种保险公司、储蓄团体、投资公司、基金会和其他专业性机构,和银行一起组成了巨大的无所不包的金融体系。除了传统的信用、结算等业务外,租赁、信托、电子计算机服务、保险、咨询和开设信用卡等业务也大大发展起来。金融财团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它们掌握的金融资本,不再仅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混合生长,而是囊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体,金融寡头或他们的代理人,和政府高级官员完全结合为一体,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宰。
第三个特征资本输出,也出现了新格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1914年为480亿美元,1945年为510亿美元,30年中徘徊不前。但战后增加甚快,80年代初,仅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就超过4000亿美元。资本输出的形式、流向和投资的部门结构,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私入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不再是间接投资,而是直接投资;投资的主要对象,不再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而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投资的主要部门,不再是采矿业,而是制造业。
第四个特征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列宁当时阐述的国际垄断同盟,是几个国家最大的、属于同一行业的垄断组织,在对外经济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结成的“同盟”,其主要形式为国际卡特尔。战后,随着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急速增长,跨国公司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人们都说跨国公司就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不过跨国公司是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公司。因为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垄断公司,说它是一种国际垄断组织,当然可以。但它和传统的国际卡特尔,又有明显差别:第一,是由一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建立的;第二,是由于海外直接投资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第三,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的多样化经营。据此,它和列宁原来阐述的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相比较,区别是否仅仅在形式上,还是可以研究的。
第五个特征,帝国主义各国从领土上分割世界,使亚、非、拉许多落后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体系。战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帝国主义各国当然再也不能瓜分世界领土,实行旧的殖民制度了。尽管它们不会甘心失败,还会变换手法,推行新殖民主义。但按列宁表述的原意来理解,新殖民主义是否可以在第五个特征之下“对号入座”,作为战后的新表现形式,学术界也有不同认识。
以上对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在战后的发展所作的简略说明,是仅就私人垄断及其在数量和形式方面的变化而言的,并没有涉及战后帝国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极为重要的事实,即国家垄断的空前广泛发展。
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包括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国家垄断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111]。早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国家垄断就已出现。但在列宁生活的年代,国家垄断的发展是很有限的,所以列宁的五大特征理论,都是以私人垄断为基础,和私人垄断联系起来,是私人垄断的各种反映。
战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获得了全面、持续和深入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已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经常性需要,和得以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无论在国内的经济生活,还是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国家垄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代资本主义和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国家垄断的印记。这一切,是列宁当时所无法充分预见的。
现在,资本主义垄断的主体已非私人垄断,而是私人和国家的垄断联合,其中,国家垄断又居支配地位。国家垄断,作为帝国主义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因素,和私人垄断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以及内外经济活动中,都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不给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带来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一定的质变。
战后,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资产阶级国家也成为大垄断者,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是最大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直接投资者,货币借贷者和资本输出者。它拥有物质、立法、决策等各种干预经济的手段,操纵财政、信用、货币等各种调节经济的杠杆,既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凌驾于私人垄断之上,又和私人垄断互相联系,互相结合。当前,在各帝国主义国家,从事多样化经营的私人垄断资本,已在经济上和国家直接结合起来,既有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也有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金融资本也转变为与国家密切联系的金融资本,从原来的人事结合进一步发展到经济基础的结合;私入垄断资本的输出也和国家资本的输出,和国家的各种扶持,以及国家的对外扩张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国家不但竭力促使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自己也直接出面建立各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在推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家更是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由上可见,分析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在战后的新发展,是绝对不能离开国家垄断的。只有将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充分估计国家垄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认识当前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真实面貌。
(原载《浙江学刊》198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